北宋:神童开局
繁体版

第42章 蔗糖

    起初,蔡筮从只说服了福州的几家正店和几户大户人家将粗盐拿来加工成精盐,其他正店、脚店都舍不得增加成本。

    不过当使用精盐的那几家正店生意火爆起来后,福州的其他正店、脚店以及与餐饮有关的行业便纷纷带着粗盐主动找到了蔡家。

    精盐在福州流行起来后,但凡在福州有些地位的人家都开始吃起了精盐,这不仅是因为精盐的口感更好,更是关系到脸面问题。

    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别人家吃的都是精盐,自己家还在吃粗盐就显得没档次。

    蔡伯俙将精盐的加工费定的很低,因为他要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

    如果将加工费定的太高,便不能在短时间内将精盐推广开来,时间拖得越久,精盐加工工艺泄露的风险就更大。

    精盐在福州普及后,蔡延和蔡筮从便开始将精盐向周围军、州推广。

    十月底,蔡家的精盐加工生意便遍及了整个福建路。

    十月二十九,蔡伯俙坐上从书院回家的马车后,蔡龟从便气愤的对蔡伯俙说道:“大郎,秦嗣源那厮收买了作坊的几名伙计,现在也做起了精盐生意,实在是可恶至极。”

    蔡伯俙闻言也不生气,轻描淡写的说道:“无妨,我们再做其他生意便是。”

    “难道就这样便宜秦嗣源了?”蔡龟从不甘的说道。

    蔡伯俙眼睛一眯,莞尔道:“既然我们不做精盐生意了,那便将精盐的加工技术献给朝廷。”

    蔡龟从闻言高兴的说道:“如此甚好,只要献给了朝廷,秦嗣源便无法再做精盐的生意了。”

    “爹爹,直接去县衙吧。”蔡伯俙对蔡龟从说道。

    “好。”蔡龟从高兴的应道,随即对驾驶马车的吴二吩咐道:“吴二,去县衙。”

    蔡龟从和蔡伯俙已经是县衙的熟客,郎简也有过交代,衙役直接便将蔡龟从和蔡伯俙领到了客厅。

    郎简来到客厅后,蔡伯俙便对郎简说道:“明府,我打算将精盐的加工技术献给朝廷。”

    “当真?”郎简闻言颇感惊讶,他虽然不知道蔡家最近靠加工精盐到底挣了多少钱,但他知道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因此有些难以置信。

    “当真。”蔡伯俙肯定的说道。

    “大郎可考虑清楚?”郎简再次向蔡伯俙询问道,然后又看向了蔡龟从。

    蔡龟从随即说道:“明府,大郎的决定便是蔡家的决定。”

    蔡伯俙随即大义凛然的说道:“粗盐苦涩,伯俙愿世人皆能食精盐,唯有将其技献于朝廷方可实现。”

    郎简闻言敬佩的拱手说道:“大郎高义。”

    蔡龟从随后将精盐的加工工艺图文并茂的写、画在了卷轴上,然后便带着蔡伯俙回家去了。

    蔡龟从一回到家便把将精盐加工工艺献给朝廷之事告诉了家人,蔡家人对此都没有异议,因为他们相信蔡伯俙。

    “伯俙,不做精盐加工生意后我们又做什么生意?”蔡筮从好奇的向蔡伯俙问道。

    “蔗糖。”蔡伯俙答道。

    这个时代赚钱的产业大多都掌握在朝廷手中,比如盐、铁、酒、茶、矾等。

    虽然蔡伯俙有办法用朝廷专卖的产业赚到钱,但会比较麻烦,而蔗糖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暴利行业,并且对蔡伯俙来说没什么难度。

    “伯俙说的是沙糖还是糖霜?或者两者兼顾?”蔡筮从追问道。

    当前大宋的蔗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沙糖,一种是糖霜。

    沙糖即糖浆,为流体。

    糖霜即冰糖,为块状固体。

    熬制沙糖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因此就算蔡家做沙糖生意也没有什么赚头。

    而糖霜制作技术难度大,目前只有福建路泉州福唐、两浙路奉国军、广南东路广州番禺、益州路汉州、梓州路遂州五地掌握了此技术。

    其中前四地的糖霜制作技术相对于遂州来说由要差一些,前四地糖霜产量低、质量差,因此遂州才是糖霜得主要产地。

    即使是在遂州,生产糖霜的“糖霜户”也只是集中在伞山周围。

    遂州的“糖霜户”大概有三百家左右的出产为优质糖霜,其中大户每年要用三百多口缸来制糖,而小户不过只有一两口缸。

    遂州还有将近百家制糖作坊,但是只能生产中、下等的糖霜。

    即使是遂州的“糖霜户”所掌握的制糖技术也相当简单,根本无法完全控制生产过程,导致每年的产量都极不稳定。

    从耕田栽种甘蔗到晒糖霜要历时长达一年半,但结糖霜的过程却难以预测,一口缸可能出产上百斤糖霜,也有可能只出产几十斤,甚至还可能一斤也无法出产。

    甚至是到了宋徽宗宣和初年,朝廷要求遂州每年进贡糖霜数千斤,结果致使遂州有将近半数的“糖霜户”破产。

    由此可知,福唐、奉国军、番禺、汉州、遂州五地每年出产的糖霜总和也没多少,这就使得糖霜成为了奢侈品,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

    “糖霜和一种新糖。”蔡伯俙答道。

    蔡伯俙准备生产冰糖和白砂糖,他曾看过明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知道冰糖和白砂糖的生产工艺。

    “这也道长给的方子?”蔡延问道。

    “正是。”蔡伯俙答道。

    十一月初五,林高带着一名总角男童来到了蔡府门外,蔡龟从收到林高的名帖后便立刻出门迎接。

    “元吉兄。”林高向蔡龟从行礼道。

    “子羽兄。”蔡龟从回礼道。

    “见过著作佐郎。”林高身旁的男童也向蔡龟从行礼道。

    “元吉兄,这是犬子概。”林高向蔡龟从介绍道。

    蔡龟从回礼道:“原来是林郎君。”

    蔡龟从将林高父子迎进客厅后,林高便表明了来意。

    原来是林高听说卢仁和王逊在格物书院讲学,便想将林概送进格物书院读书。

    “没问题,林郎君今日便可去书院。”蔡龟从爽快的答应道。

    “多谢元吉兄。”林高拱手谢道。

    “多谢著作佐郎。”林概拜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