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转凡尘
繁体版

第二章 暴雨将至

    见两人已至房门,林伯和萧卫使立刻起身,弯腰作揖,齐声道:“属下见过殿下、王妃!”

    安王殿下看着二人容貌,用力回忆着,却依旧是似有印象,却有如梦中相见,不甚清晰。

    这位林伯,已过花甲,身材矮小,白发花须,慈眉善目,面容红光,颇具仙风道骨。

    萧卫使看上去不过二八,仪表堂堂,剑眉鹰目,好一副英雄年少。

    还带着曹操意识的安王,审视着面前这一老一少两位属下,面相皆是坦荡正直,说了句:“不错!”

    两人听闻,皆露出不明所以的表情。

    “林伯,萧卫使不必多礼,坐吧。”王妃插言道,此时还只有王妃知晓安王殿下的异常。

    两人落座后,王妃退去左右侍从,亲自给二位上茶。

    其间话语道:“这段时日太子不少动作,明里暗里逼迫安王殿下交出虎豹军兵符,辞去渊文阁中司职位。前几日甚至囚禁殿下于东宫内,此些事端已明示太子有打压逼迫之意,而父皇偏袒,听信佞言,安王殿下处境……已如崖边踱步,独木过河……”

    林伯和萧卫使听着王妃的陈述,面面相觑。

    心里都想着,王妃今日为何将众人已知之事再叙述一遍?这些事情,莫说是在场的各位了,就连朝中末流小官都言口相传了。

    王妃今日言语,倒好像书房中有不知此事之人,刻意讲给这人听的一样。

    王妃说完这些,坐下身来,停顿了片刻,目光中似有坚韧,稳声道:“二位皆是殿下可以托付性命之人,此时正是殿下存亡之秋……”

    听到这里,林伯、萧卫使匆忙起身,齐叩首道:“请殿下和王妃安心,我二人与安王府同进同退,与殿下生死相随,此生不负!”

    这位安王殿下被这一幕着实吓了一跳,匆忙起身扶起二人。

    虽不知具体发生何事,但刚才王妃也说了,心知处境确实危难。

    面前二人如此忠心之举,着实让不知情的这位安王既感动又不安。

    “谢殿下,不知……不知王妃今日为何如此?”林伯颤巍着站起身,心有不安地问道。

    萧卫使心中同样有此疑惑。

    “我……”安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欲言又止。他不知道是该说自己失忆了?还是说自己是另一个人死而复生?此时的他,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殿下受太子迫害,今晨突然发现,已神志不清,不知所以了……刚在寝室,竟说出了自己是‘魏武帝’那样的胡话!”王妃强忍了多时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哭得梨花带雨。

    “魏武帝”是何朝何代的君王?史书从未有此记载,众人都以为这是安王自己瞎编的帝号,进而联想到安王定是在太子那里遭受什么不测,以致失了心智。

    这一言有如晴天霹雳,林伯更是一个趔趄差点儿没站住。

    “什么!殿下前日从东宫回来时还好好的呀!怎么会……”萧卫使诧异道。

    “殿下,你……你可还识得老朽?”林伯拽着安王双臂,上下打量着。

    安王不安地看着林伯的手,能感觉到老人家手上的力道和站不稳的身体,急忙扶上前去。

    “诸位勿慌,我确实不记得此些事件,你们说的太子的事……都先别急,我们从长计议。”安王安抚着众人。

    听到他说“从长计议”,林伯长叹一口气,心中已知眼前的殿下确如王妃所言那样神志不清了。因为以前的安王殿下,面对此些事端是万万不会说出“从长计议”之辞的。

    “咚!”地一声,萧卫使握着拳头砸向面前的桌上,怒气冲冲道:

    “我安王府尽心竭力协助君上保境安民,如今太子忌惮,朝臣分帮,君上眼浊,打压削权不说,太子竟还下此毒手,令殿下成为这般。”

    拳头按在桌上咔咔作响,“王妃、林伯我这就带着悬剑卫攻打东宫灭了太子,为殿下报仇!”说着就转身准备离开。

    众人见萧卫使欲离开,皆是急忙劝阻。

    “别意气用事!”林伯拍着桌子喊道。

    萧卫使转身道:“林伯,你相信我,相信悬剑卫。”

    “我不是不相信你们……”林伯指着萧卫使说道:

    “知道你萧清风武艺高强,你的悬剑卫战力非凡。此一去,你们是有把握除掉太子,可是杀了太子之后呢?你想过没有,我们并没有证据证明殿下被太子毒害,你这一去,杀了太子,安王府就全都是乱臣贼子了!殿下也要永世背负骂名!”

    “那我可以暗杀太子!”萧卫使剑眉之下露出杀气,“放心,不会露出马脚,他们也查不到殿下头上。”

    “那也不行!就算你能全身而退,太子没了,殿下傻了,君上会立何人继位,你我心里还不清楚吗?到那时我安王府的结局又会是怎样?”林伯继续阻止着。

    在他们看来,太子如此心狠手辣,可自己手里又没有证据,除了无动于衷……还有什么反击之策呢?

    “唉……”林伯一声长叹。

    一时半会儿众人也没想出什么办法,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

    “那个……我说个事吧……”眼前的安王突然打破安静。

    “殿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林伯像安慰受伤的孩子一样,目光中闪烁着慈善。

    “咳咳……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事,但你们确实想错了,我!没有神志不清,也不像你们认为的那样,我没有变成傻子!我……只是失忆了,现在我需要你们告诉我,我是谁,你们是谁,我和太子有什么恩怨,还有现在是什么朝代,何年何月……所有事我都需要知道!对了这里是不是那什么‘流气凡尘’?”

    安王尽量说得简单易懂,又怕他们再打断自己,索性单刀直入地问了所有。

    但听完这一切的王妃、林伯、萧卫使看着安王,许久,没有说话,他们三人此时正进行着剧烈的头脑风暴!

    他没有神志不清——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问他是谁,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可是当朝最出色的王爷啊——

    他和太子明争暗斗了数年,又问他们有什么恩怨——

    他说的“流气凡尘”那是什么——

    这一连串的问题分明就是神志不清的人才会说出来的!

    头脑风暴之后,三人得出结论:安王殿下需要休息,神志受损太严重!

    “殿下,剩下的事交给我们吧……”林伯最先言道,语气中透着无奈。

    “放心吧,殿下,我会让太子血债血偿的!”萧卫使拔出佩剑,目露凶光。

    “我也会不离不弃的,以后……我们就隐居深山,再也不趟这朝堂的浑水了!”王妃泪如雨下。

    “我真的没事啊!我怎么说你们才懂!”安王看几人给出了这样的反应,着急地直跺脚。

    他没想说自己的身份其实是汉朝的曹操,那样只会让面前的这三人更确信自己神志有问题。

    “三位,刚才我已经清楚了这书房里我们几位的关系了,我是安王爷,这里是我的府邸,你是我的王妃,你们两个是我的亲随。但其他的事我不记得了,你们看我说话,像是语无伦次,神志不清的傻子吗?”

    安王殿下大手一拍桌子,气冲冲地朝众人吼着。

    这一怒,倒让众人受了惊吓,似乎也看到安王原有的神采。

    另外,傻子是不会说自己是傻子的,就像喝醉的人不会说自己醉了一样。

    安王刚才的话倒是让众人如同梦醒一般,莫非安王殿下确如他自己所言,只是什么事都不记得了,并未神志不清?

    “殿下……难道你真的……”王妃凑上去,玉手抚摸着安王钢铁一样坚毅的脸颊,颤抖着声音说道。

    安王见刚才怒吼的那段话有了效果,他们已经开始相信自己是安王了。

    继续装作一副主子对下属的面孔,提着调门说道:“本王依旧是本王!接下来,我要各位去调查何人害我失忆!查!清!楚!”

    “是!属下遵命!”看到这熟悉的音容神采,他们相信原来的安王还在,林伯和萧卫长两眼放光地看着面前的殿下,激动起来。

    萧卫长坦言道:“殿下没事就好,刚才真把大家吓坏了,还以为殿下……”

    林伯瞪了萧卫长一眼,年轻的卫长立即知晓知己说错话了,殿下明明已经失忆了,怎是没事?

    立刻改口说道:“请殿下放心,我等定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为殿下报此仇!”

    见众人彻底相信自己不是傻子,这位安王殿下开始提出自己的诉求,“我是怎么失忆的,你们要查,但是在我恢复记忆之前最重要的是,各位需立刻告知我所有事情,以避免我在外人面前暴露。”

    “没错,现在我们敌人众多,有太多人盯着殿下,这个时候不能让这个消息暴露。”林伯直言要害。

    “各位请坐!”王妃招呼众人坐下。

    接下来的半晌,四人在书房里言语不停。安王问,众人答。一人没说清楚,另一人继续补充。

    直到午饭时分,书房的门才慢慢打开,众人结束交谈。

    一晌的交谈,这位带着曹操记忆的安王殿下才大致清楚自己的处境。

    这里不是自己生前的大汉年间,甚至这里的历史都和自己生前完全不一样。

    他想起梦中声音说的话,明白了此时他所在的这个“流气凡尘”是完全陌生的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国号叫“肃”,当朝帝是肃英帝——殷齐亢。自己这个安王爷,正是肃英帝的第二个儿子殷连慎。

    当前正是大肃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自己的父王肃英帝信仰礼治,不重军防,使得家国兵力渐衰,原本强盛的王朝此时正被附属的贝鲜王国和东霖王国南北兵斗,渐呈虚浮。

    而太子殷连雄善于玩弄权术,朝臣中也多有拥护讨好之人,这些人为表忠心和价值,无中生有的编造乱事排挤安王,本就心胸狭隘的太子竟相信了,进而一步步加深和安王的敌对,朝中渐渐有了“太子帮”和“安王派”的说法。

    其实“太子帮”是真实存在的,那些跟随讨好的朝臣们,当然愿意声明自己的站位,毕竟拥护太子是名正言顺之事。

    而所谓的“安王派”,只是为了区别“太子帮”才叫起来的,即是那些没有明确表明立场或跟安王走得较近的朝臣,都被划为“安王派”。

    实际上,安王殷连慎并没有明确和太子的敌对立场,他仅仅是在无端猜忌和打压中尽可能的保全自己。

    而肃英帝此时正处暮年,有心无力,近年来又战事频发。

    朝堂多由太子掌政,太子无带兵之长,而这个安王,却在南北防务上一直屡有战功,节节抗衡贝鲜和东霖的侵斗,朝堂中数年前就有直臣谏言请旨英帝派发更多兵力给安王,以清南北之患。

    而这,反而加剧了“太子帮”对安王的打压力度。

    国家的军政大权,本应是握在最高统治者肃英帝手中,但这位君上不重军武,国家的百万大军,虽然大部分还在英帝手中,但有将近四十万军已掌握在军部臣子们手中其中包括安王的五万虎豹军。

    若非国家这几十年来安定平顺,加上老将军们忠心耿耿,像英帝这样分化军权实则非常危险。

    此时的安王,不仅要考虑南北防务,还要防着心胸狭隘的太子殿下。而在君上眼中,安王的很多战功都被理解为太子的英明所致,而不力的防守,多多少少被理解成安王之过。

    在这个君上耳目不明,太子阴阳两手的夹缝中,安王现在只留有虎豹军区区五万兵力。这位有威望的安王虽得众将士的忠心,却不得引为心腹。因为那样会招来什么后果,大家都心知肚明。

    知道了大致情况的安王,不,应该说是曹操,此时正搓着这双年轻有力的手掌,看着院中的箭靶。

    回想着年轻时——初举孝廉,再任骑都尉,镇压黄巾,刺杀董卓,也曾饱受宦臣打压,多次调职辞职,仕途坎坷。又倾家财起兵,与诸侯共讨贼救汉室,灭劲敌,强兵锋,震军威,救献帝;大败袁绍,击破乌桓,一统汉室北方。

    自己这一生从一个小小都尉,一步步壮大到以令诸侯,何其坎坷壮哉!而上苍怜悯,让我又回到年轻时的精力,而且这次——堂堂亲王,有望有兵,岂不比自己当初要好上数倍?何愁大业难成!

    面前的安王,静杵门前,不言不语,时而微笑时而怅惘时而豪情盈面。王妃、林伯和萧卫使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殿下此时心中在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