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转凡尘
繁体版

第四章 天翻云岭

    如今已过去了数日,十万大军也早已集结,却不见太子殷连雄领军开拔。

    此时的这位太子殿下正发着愁。他坚信,不能让安王领兵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自己一定好握住兵权,但反过来说,兵权握在手里又能怎样?

    自己又不会带兵,而在他看来会带兵的将军也都是安王的人,这些人他都信不过。

    “禹斐怎么还没来?”这位无比犯愁的太子对着侍从吼叫着,

    一旁的侍从赶紧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道:

    “已派人去请了禹大人,这会儿应该快到了。”

    “再派人去,喊他来!”

    不耐烦的太子,拍着桌子大叫着。

    “是!”侍从连忙答道。

    不等侍从走出宫门,来人禀报:

    “报,吏部大臣禹斐大人求见。”

    “快让他进来。”太子连忙起身,从餐桌走到正厅。

    “哎呀,我的禹大人啊,我该怎么办?父皇把这十万大军给了我,我却没有把握啊。”

    太子连忙迎上禹斐,焦急道。

    “殿下莫慌,”

    “我们抗衡住封都渊没让安王领这十万兵马,这第一步已经达成,”

    禹斐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第二步嘛……至于如何解这焽胜之危,殿下,难道他殷连慎能做到,我们就做不到吗?”

    “哎呀,禹大人,你没去南部战场,不知道这焽胜的厉害啊,要不然我也不会连失两城啊。这次虽然跟父皇那里要来了十万兵马,但我也没有把握取胜啊!”

    太子提起这焽胜,更加着急了。他心里也清楚,这次要的这十万兵马,已是君上的极限了,毕竟焽胜那里只有十万兵马,

    而自己上次带去了十五万,这次又要了十万,一共二十五万大军对战敌方的十万大军,

    这兵力悬殊已是谈资了,要是不胜……那就是大笑话了,还怎么对得起自己这东宫之主的身份?

    也难怪太子着急。对于领兵打仗这种事,他心里也清楚不是自己的拿手之事,毕竟多年以来,他都是听从自己父皇的教导,重礼轻武,早就习惯了太平治世,文礼定邦,

    另外现在国库看上去还很富足,这也就难免让掌权者心有倦怠,不谙武事。

    而那位安王殿下,自小就喜好斗武,常常出没于军队行伍之间,跟各军将领的关系比跟自己这亲兄弟还好,在那帮兵者中也有着很高的威信。

    如今更是文武双全,连渊文阁他都能插上一脚,任了个中司之职。

    这样优秀的王爷,怎能不让这位未来的君上悬心呢?

    眼看着英帝逐渐老迈,交付江山是迟早之事。此时不打压还更待何时?

    难不成自己成了君上之后,还要被这位王爷牵制着成为傀儡不成?

    但这事难就难在实力不允许啊!这位太子殿下自己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就算硬着头皮抢了这差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禹斐想了想,慢声道:

    “殿下,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无非就是安王在军政上的关系网太过扎实,这次出兵,只要不用他的人,那就没什么好担心了。”

    “禹老啊,话虽如此,这个人去哪儿找?我们在军政上无人可用,而他的人,却是多如牛毛啊!”

    太子焦急道,

    “早知道,前几日把他招来就不应该放过,直接干掉也就省心了。”

    听到这番话的禹斐,眼神中掠过一丝寒意,却没有接此话茬。

    “殿下,臣来时就在想,”禹斐琢磨着,

    “君上拨给你的是磐龙军和长鹿军的军部,这两军中,有谁不是安王的人,你想不起来吗?”

    “嘶……你这一说,我得想想……”

    太子听出了禹斐的意思,脑子里思捋着,

    “我记得磐龙军中,有个新统领,叫……卓峰,这个人是以前禁卫军大将卓长林之子。你看他怎么样?”

    “老臣想说的正是此人。”禹斐笑道:

    “此人有勇有谋,又跟安王素无往来,他虽不在这十万军内,但你可以把他调出来跟你去,反正他本来就是磐龙军本部的人,调他随军,合情合理,不是吗?”

    磐龙军是大肃的老牌军队,属英帝直管,全军共计十二万兵马,分三大主帅和十二大统领分管,

    这次君上拨出来的磐龙军四万步兵没有卓统领分管的那部分,

    所以这次出征本没有卓统领随军,

    禹斐的这个主意,说明将来在战场上太子会倚重这位统领了。

    “嗯!正是!”太子豁然开朗,

    “哎呀,本宫这几天就在愁啊,你说安王在军中有那么多亲信,我带着兵去打东霖,带的都是他的人,那这些兵能听我的吗?”

    “整个皇都的人都知道他想僭越本宫,他的兵巴不得我去打败仗呢!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卓峰,我就放心了。”

    禹斐迎合道:

    “是啊,殿下。其实此战并不难打,只是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君上给安王兵马。君上这两年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万一哪天……而那时,有了兵马的安王那不就成了带翅膀的老虎了嘛!”

    “没错,我明日就大军开拔。来人”有了底气的太子,昂首挺胸,好像胜利在望一样,

    “传本宫令,着磐龙军卓峰统领来东宫见我!”

    一下午的时间,太子明天就要领十万大军开拔的消息便迅速传开。

    安王府自然也听到消息。

    此时安王正在和林伯在中庭的园子里品茶,听到大军开拔的消息后,

    安王询问着林伯关于东霖战事的一些消息。

    既然聊起和太子有关的事情,

    林伯顺嘴插了句抱怨的话,

    “太子和吏部禹斐处处提防殿下,尤其是在军政上尤为敏感,听说这次还刻意调用了磐龙军里一位不认识的新统领。”

    安王不解道:“这是为什么?”

    林伯解释道:“殿下在军政上多有熟络之人,太子担心是你的人,不敢轻易任用。”

    “上次他领十五万军战事不顺,听说私下竟把这责任推到领军的统领不愿听他调派,言外之意是,那些将领都是我们的人。”

    安王嗤笑道:

    “这是什么话!他领的兵,不听他的话却听我的话?难不成我曹……殷连慎将天下兵马都聚于麾下不成!”

    林伯叹息了一声,说:

    “唉……太子现在是处处防着我们安王府,生怕殿下危及到他的地位。”

    听到这里时,安王眉毛一挑,若有所思地问道:

    “林伯,那你说我是不是真的对东宫之位有想法?”

    林伯先是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而后大笑一声,道:

    “老朽也算是看着殿下您长大的,您的心性我还算了解。只是顽皮了些,聪颖了些,那种想法您是不会有的,”

    “我们安王府自打你16岁开府以来,就是忠心耿耿的朝廷臣属。若不是近几年遭受太子猜忌,我们何至于这般小心翼翼?”

    说到这里时,林伯眼中生怜地看着安王,“殿下您也不会落成这般模样了。”

    听到此,安王却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毕竟在他看来,自己不是失忆,而是上天又给了他一次叱咤风云的机会。

    “我想去东霖战场。”安王话锋一转。

    这倒让林伯惶恐了,“殿下,不可啊!”

    安王解释道:

    “我们不声张,悄悄过去,不让太子知道不就行了?我就是想去看看,又不带兵。”

    毕竟此时的安王还是曹操的意识。

    本就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老迈之后又再次回到年轻体魄,他自然对战场有所向往。

    林伯依旧极力劝阻,安王见说不过,就懒得理这老人家了,甩脸回了后院。

    殷连慎回后院的路上一直在琢磨去东霖战场的事,不知不解就回到了寝室。

    推门进入,此时王妃正坐着看书。

    “殿下回来了!”

    王妃抬头看去,笑盈盈道。

    “嗯……你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去东霖战场吗?”殷连慎问向王妃。

    “殿下为何要去战场?”王妃疑问道。

    “也没什么,就想去看看。”殷连慎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上次太子领兵去的时候,你便跟妾身提过此事,”

    “看来如今殿下虽然失了记忆,但还是当初那个殿下。”王妃欣慰道。

    中午几人在书房吃过饭后,已得知安王只是失了记忆并未神志不清,

    现在又听到安王有此想法,王妃有了种熟悉又欣喜的感觉,

    她甚至都忽略了眼前的殿下已经失忆了。

    “可有办法?”殷连慎着急问道。

    “本来是没有的,不过现在妾身倒是有一办法。”王妃凑近身去,神秘又调皮地说道,

    “殿下想知道吗?”

    王妃想着如今殿下记忆全无,却依然对战事极为上心,如能去战场见识一番,或许会让他想起什么,

    而她口中的办法便是,偷偷出走皇都,轻装简从,不漏形迹地前往。

    本就生得美艳可人的王妃,说话时又凑近了殷连慎,

    这动人的容姿和沁人的体香让殷连慎心中荡漾,竟忘了追问是何办法,

    愣神片刻,话语一转,暧昧了一句:

    “本王现在什么都不想知道,只想办一件……当急之事。”

    不明所以的王妃正想问是何当急之事,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殷连慎一把搂入怀中。

    猝不及防地娇喘一声,细声问道:“殿下这是要……”

    殷连慎默不作声,只是有力地抱起王妃向床榻走去。

    这一举动让王妃心已知晓将头埋在安王怀里,小手轻捶着安王胸口,娇声说着:

    “殿下……天色还早,你怎么就想那些事情了?”

    ……

    秋日渐渐西沉,天色近晚,

    寝室门外走来一名侍女,这个时候本该通知两位用晚饭的,

    但此时只得不自在地在门口候着未做通传。直到过了多时,才敢细声朝门内说道:

    “王爷,王妃,晚饭已备好。”

    “知道了。”屋内传来王妃虚弱的声音之后,再没有其他动静。

    寝室内床榻之上,脸颊通红的王妃安静地躺着闭目休息,

    心里纳闷着,王爷今日怪事频多,清晨起床便突然神志不清乱说胡话,

    而后才知晓是失了记忆,刚才又……

    想到此处,王妃通红的脸颊上隐隐露出一丝笑颜,

    殷连慎侧躺在王妃身旁,心满意足地玩弄着她的长发,想起那时王妃提到的办法,问起,

    “对了,你说有办法去东霖战场?是何办法?”

    王妃听到此问,疲惫地睁开双眸,故作怨声道:

    “刚才臣妾想到了办法,这会儿……不知怎的就忘了。”

    殷连慎听出了情调,亲吻着王妃额头,

    “如何就忘了?是有什么当急之事耽搁了?”

    一听到“当急之事”,王妃一阵娇羞,

    小手戳着殷连慎胸口,“王爷又戏弄臣妾!”

    打趣之后,王妃提出了偷偷出走皇都,轻装简从不漏形迹的办法。

    殷连慎得到王妃支持后,自然高兴,

    “好,明天我们就去,太子率大军前往,行进速度定没我们快,我们赶在大军之前先到雁岭关看看。”

    “但是,殿下!雁岭关此时危险,最好带上萧卫使护卫。”

    “好,但是他会同意此行吗?”

    殷连慎想起半晌时和林伯的争执,担心同为忠仆的萧卫使也会极力劝阻。

    “林伯不会同意,但是萧卫使从小就在殿下身边玩闹,以他的心性,定会欣然同意的。”

    王妃肯定地说着。

    王妃说的没错。这位萧清风卫使出身江湖名门“甲武宗”,

    安王还未开府之前,跟随封都渊老将军出城游历,曾在老将军好友萧凌轩家中住过一段时间,这位萧凌轩便是当时刚刚继任的“甲武宗”掌门,也就是萧清风的父亲。

    那段时间,尚在总角之年的萧清风便喜欢跟着殷连慎玩闹,后来两人也多有来往,直到殷连慎16岁开府,就索性托封都渊老将军求着萧凌轩将清风送到安王府,

    那时萧清风才7岁,萧家自然不舍,但也扛不住皇子殷连慎的苦苦哀求和老友封都渊的连连叨扰,关键是清风也很乐意,

    萧凌轩便将清风送来安王府,同行的还有两位长老,一来方便照顾,二来传习清风家传武艺,

    如今时光过去已近十年,当初的萧清风如今已是悬剑卫的萧卫使并身兼安王府护卫总领之责,

    甲武宗也因为萧清风的关系和安王府素有往来。

    夜里殷连慎悄悄告知萧卫使此事,

    第二天天未大量,三个人三匹马便出了皇都,

    走时留下一封书信派人送到林伯那里就算打发了。

    此时林伯看着书信表情复杂,先是一阵责备,而后变得惊愕起来,

    看完此信后,眼神中慢慢闪现出坚定的神情,随即转身走到案前提笔写着什么。

    驾马飞奔,殷连慎似乎找到了曹操意识里年轻时的豪情斗志,当年散尽家财起兵伐谋的英雄气概又回来了!

    “殿下,我们就留下一封书信给林伯,真的合适吗?”萧卫使问道。

    “哈哈哈,管他呢,我现在失忆了,是个带病之人,林伯不得体谅一下?”

    殷连慎大笑着说道。

    他好久没骑快马了,如今年轻体壮,又能快马驰骋,心情自然开阔。

    王妃在马背上,一身白衣,英姿飒爽。

    “没事的,殿下是生病的人,就得多出去走走病才好得快,我们只是出去走走。”

    “哈哈哈,没错,我们是出来透透风!驾……”

    殷连慎此时心情无比舒畅,扬鞭提缰,他的快马跑在最前边,

    落在后边的萧卫使和王妃也急忙追赶上去。

    在后边追赶的王妃,满眼欣慰地看着跑在最前边的安王,她从没见过安王如此兴奋,心里想着,

    这次无缘无故地失忆,或许不是什么坏事。

    “驾……驾……”

    皇都郊外的丘陵上,三匹快马在清晨暖阳的斜影下,一路向南飞奔而去。

    皇都的城墙在他们身后也越来越低。

    太子的十万大军此时正浩浩荡荡地从城门大股涌出,旌旗闪动,擂鼓声声,远远看去好不威风!

    已经快马走远的殷连慎扭脸看着身后的皇都外大军,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