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杞人不忧天
繁体版

第114章 镇邑的办公区

    医学发展问题,告一段落,姒安跟着毛赢的指引,来到镇邑核心办公区。

    办公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属于教化大夫、镇邑大夫和司农大夫。

    三处府衙呈品字形坐落成一片,镇邑大夫居中,教化和司农分属左右。

    三个府衙互相独立,没有联通,防止三位大夫没事就搅和在一起,最后闹得同流合污的下场。

    离得不远,是为了方便三位大夫,互相监督。

    这个设计,远近有度,符合中庸之道,显然卫先生在设计之初,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能人就是能人,哪怕是两千多年前的土著,其建造技艺和对人文内核的理解,也不是后世一般人能达到的水平。

    “卫先生的设计,让人叹为观止。”姒安忍不住夸奖道。

    “公子慧眼,一眼就看出来卫先生的良苦用意。”

    “再有慧眼,也不如你,文化之道,你才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之中,最厉害的一位。”

    毛国属于周天子管辖范围内的畿内国,大哥周天子的大腿上挂件,四周全是天子的地盘,没有开疆拓土的可能。

    但因为距离周天子足够近,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比燕国、齐国这些偏远地区的国家,更为深刻。

    《周易》、《周礼》等一系列经典典籍,同为姬姓国家,还是畿内国的毛国,随便搞一搞,都能拿到一整套。

    毛赢能以国号为氏,不会是简单家庭出生,从小接触这些典籍,文化底蕴差了才是怪事。

    相比而言,李克属于除了脑子,什么都没有,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高傒把他当亲儿子养,看遍高氏典藏的结果。

    至于姒安,在跟随高傒学习以前,属于典籍放在眼前,都看不懂的半文盲,只能靠历史见识,冒充大尾巴狼。

    毛赢笑道:“公子这么夸我,我会骄傲的。”

    “我只敢夸你,若是大师兄,夸几句,保准会飘起来,挨了语姐姐的敲打,才能继续脚踏实地。”

    “李克师兄不至于这么肤浅。”对于李克,毛赢还是非常了解的。

    “进去看看。”

    姒安首先去的是教化大夫所在的区域,这片区域很简单,就是一套教化大夫的住所,一块讲学的空地,以及几间学堂和配套的案几。

    “教化大夫一人担任老师,还要负责镇邑教化,会不会太过繁忙?”姒安问道。

    “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教化大夫一个人,教授文字、数术和道德三门课程,对人的要求太高,我都是给安排三个人分担,一人为教化大夫,剩下两人担任教习,三个人,一人一门课。”

    “继续尝试,若是运转正常,就按照一位教化大夫,两位教习的人员配置,两位教习的住所也要安排好。”

    “是。”毛赢说。

    “学生们用什么工具练习文字书写?”

    “现在学生不多,都是一人一张案几,一支笔,平时就像公子演算一样,用水当墨,上漆的案几作为竹简,练习文字书写,虽然对案几的要求很高,需要上漆,但案几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算下来,比竹简便宜,而且方便,等到需要记录的时候,再换上墨汁和竹简。”

    古代的漆,没有工业合成一说,全部取自漆树,造价昂贵,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是贵族的专属,所以毛赢说对案几的要求很高。

    用上黑漆的案几,作为练习文字书写的载体,是毛赢根据姒安用手指沾水计算想到的,改用笔书写,书写的手感和竹简相差无几,除了造价不菲,是最合适的替代品。

    若是工匠打造的案几,结实度一般,就凭毛笔那点洗刷刷的力道,木头散架了,漆说不定还能继续使用。

    只要教习们日常叮嘱学生爱惜案几,供几代人使用,问题不大。

    关于书写,姒安一开始计划使用沙盘,便宜简单,但使用复杂,而且写字手感与真实书写相差甚远。

    学了沙盘写字,等到用笔在竹简上书写,还要重新学习不同的手感,姒安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练习。

    不如大方一点,按照毛赢的办法,就算以后漆料跟不上,用光木板,甚至是石板,也能代替,只是视觉效果没有上漆案几那么明显罢了。

    “使用上漆案几,成本是很高,但只要保护得当,可以一直使用,比沙盘书写更加方便,也更接近真实的书写手感,若是漆料足够,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漆料不够,公子可以圈块地自己种。”毛赢说。

    “圈地我可舍不得,不过可以在山上种植,平地留来开垦种植粮食。”

    毛赢说:“公子可以在恶金山附近,寻找合适的山脉种植漆树,在山脚下建一个镇邑,专门负责制作漆料、冶炼矿石。”

    这不就是春秋版混合工业园吗?

    只需要在靠近山脉的地方,建起一座县邑,以县邑为中心修建农业镇邑,将镇邑开拓到山下,联通道路。

    让其他农业镇邑,专门为工业镇邑提供粮食,工业镇邑的国民,只需要专门负责生产铁和漆料。

    “这个想法很不错,我写信问老师有没有多余的,能够种植、管理漆园的家臣,送我几个。”

    高氏家大业大,姒安不信高家没有自己的漆园,就算没有,姒安死皮赖脸求,高傒也能帮他搞定。

    姒安的话,让毛赢不知该如何评价,春秋土著都是要节操的,姒安这么不要脸的人,大概只有李克能够理解。

    “高家遇到公子和李克师兄,真是……”毛赢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

    “找阿翁想办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杞国只有淳于大夫能做事,我去麻烦他,杞国的朝堂都要瘫痪。”

    杞国朝堂的容错率,低到令人发指,老爹姒吕不管事,儿子姒安也不管,干脆跑齐国去了。

    全国上下靠淳于己大夫一个人操持,得亏姒吕对淳于大夫非常优待,淳于己大夫确实忠厚可靠。

    换做其他人,嫌烦不干了,姒安绝对不怀疑,杞国会立刻瘫痪,自家老爹是靠不住的。

    姒安理解不了,自家老爹怎想的。

    杞国有杞城和州邑两座核心城邑,若干小村庄,依托潍水的灌溉,经过姒安的爷爷杞武公和姒吕两代人休养生息,加起来八千多户国民,四万人口,多养两位大夫不成问题。

    但朝堂这么些年,除了淳于大夫和主管州邑的州邑大夫,就只剩下一群打下手的小吏,比姒安还抠门。

    害得姒安想要接过君位,还要自己临时找人组建一套朝堂,否则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毛赢解释说。

    杞国体量就那么点,贵族多了,东西不够分,容易形成攀比内斗,引发内乱。

    还不如只要一位听话的重臣,平常事情,指挥小吏就能做成,何必引入新的大夫制造冲突。

    姒安摆手说:“算了,不提杞国了。”

    等思齐城建好,从齐国迁入部分人口作为居民,总人口比原来杞国人口都多。

    这么一丢丢祖业,姒安都不好意思在毛赢面前提起。

    自己能用这样一个国家的上卿之位,忽悠两位大才……

    回想起来,姒安都佩服自己的画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