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公子
繁体版

第十八章 再遭毒打

    诸葛聪命令把沈冲押往州衙审问,所有考生,在没有接到命令前,一律不准离开贡院。

    三位考官急忙赶往州衙,给知州薛祥汇报。

    贡院里的杨林得知叫停考试的是沈冲时,苦笑了一下,他恨不下去,也高兴不起来。

    生气的是,你沈冲这一闹,三年又荒废了。

    可真如沈冲所说,考题已泄,那就是再考,估计也无望。

    杨林的矛盾心情,也代表了一部分考生的心声。

    世上的很多事情就这样,不管对错,总有人不满意。

    “好你个沈冲,真是活腻了。”

    薛祥听到沈冲大闹解试考场的汇报后,气得摔了茶盏,让三位考官立即审问沈冲。

    当通判叶雷知道这个消息后,倒吸一口凉气,沈冲这次玩得有点太大了吧!

    叶雷很清楚,就凭自己的实力,这一次肯定无法保沈冲了。

    叫停解试,这种事还真是前所未闻。

    万一官家怒了,估计鲁州一大批人要跟着倒霉,自己也逃不了干系。

    叶雷赶紧修书一封,立即派人送往威远军,不管郭进与沈冲是什么关系,这到了关键时刻,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如果郭进出马,也许还有转机。

    叶雷刚把信送走,就有快班衙役上门,说儿子叶青辰牵扯到了沈冲大闹解试的案子,要带叶青辰到州衙对证。

    这个消息让叶雷更加吃惊,他的第一个反应,薛祥要借机针对我?

    叶雷问衙役到底什么情况,但衙役表示,他们只是奉命行事,具体情况也不得而知。

    叶雷只好让衙役去家里抓人,自己也不能马上去看个究竟,只能等着消息。

    当衙役赶到通判府上时,叶青辰正好不在家,衙役也不敢强搜,只好回去复命。

    判官徐明认为叶雷这是要包庇儿子,于是,将这个消息火速报给了薛祥。

    薛祥听后大怒,气势汹汹地冲到叶雷的房间,质问叶雷:“令郎牵扯沈冲一案,要带来作证,叶通判想要包庇不成?”

    “薛知州这是什么话,我何时要包庇?”叶雷被弄糊涂了。

    “衙役到你府上带人,不交出人来作何解释?”

    “下官也是刚刚得知此消息,未曾走出这州衙半步,下官也不知孽子在那,何言包庇。

    国有国法,州有州规,若是孽子犯法,尽管去捉,下官绝不干涉。

    如果薛知州别有用心,那下官我还能说什么!”

    自打上次两人撕破脸皮后,矛盾也在升级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薛祥对跟来的衙役吩咐:“既然叶通判如此大肚,那就命刑曹增派人手去找,就是把这鲁州城翻个底朝天,也得把叶衙内给找出来。”

    薛祥的意思很明白,不管你叶雷想干什么,你儿子我查定了。

    薛祥说完,也不听叶雷再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叶雷也清楚地意识到,不管事实如何,薛祥都要拿沈冲开刀了。

    从目前的形势看,薛祥有可能要玩个一箭双雕,把叶青辰扯进去,好针对自己。

    叶雷之所以这么想,有个致命的问题是,叶青辰并没有告诉叶雷他从孙三那搞到解试考题的事。

    徐明在初审时,没敢对沈冲用刑,而沈冲招得也很痛快,向诸葛聪等人叙述了叶青辰从孙三那得到考题的整个过程。

    听到沈冲的供述,徐明下令,让衙役火速去带还在贡院的孙三和刘通财到堂。

    再次到通判府的衙役,根本不听通判夫人的问话和呵斥,把通判府翻了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叶青辰。

    之后留下几人守在通判府,其他人到城里搜捕。

    孙三和刘通财很快被带到,而叶青辰依然没有找到,这让徐明等人更加怀疑叶青辰有问题,可能是与沈冲串通闹事,但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或是叶青辰害怕了。

    先提审的是孙三,徐明问话:“孙衙内!可知为何传你到此。”

    “小人不知。”孙三清楚是泄题的事,但他确实不清楚这事跟自己有多大关系。

    当时拿到题后,只给叶青辰说过,不知这叶青辰跟沈冲有无关系。

    即使叶青辰跟沈冲有关系,叶青辰将考题给了沈冲,沈冲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为何还要大闹考场?

    沈冲大闹考场,肯定是自己拿不到题,但知道有人拿到了题,才会这么做。

    如果沈冲没有拿到题,哪他怎么知道题被泄了?

    孙三一下子想到了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孙衙内,有人检举你考前拿到了考题,望你如实交待。”

    诸葛聪直接说明了原由,对于孙三,他们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诸位阿公,小人不明白为何有人检举到我的头上,科举是国之大事,考题更是我朝管得最严密的事,我怎么能拿到考题?

    我要是真能拿到题,也得是诸位阿公透露我给,试问,哪位阿公会这么做?”

    孙三的话不温不火,倒是把堂上的几个人问得哑口无言。

    孙三的道理很清楚,如果真的考题泄了,也是你们泄的,问我有何干。

    这样一来,孙三就没法审了,再者,审急了,孙团练使那里也不好交待。

    于是,提审了刘通财,这家伙一口咬定没有的事,说自己要是真能拿到考题,还不中个举人。

    刘通财还表示,这次的考题自己都不会作答,怎么会事先得到了考题。

    按照刘通财的这个说法,诸葛聪派人调来了刘通财的试卷,发现第一考的墨义也就写了几行,大义压根就没写。

    第二场诗赋,倒是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看诗的意境还不错。

    对刘通财来说,虽然考前拿到了考题,可那里有心思背书,拿起书就犯困,只是反反复复读了几天《大学》的开头几句而已。

    至于找学究写的策论,长达二千多字,连完整看一遍都没看完。

    就是那首学究写的《咏梅》诗,字数少,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倒是给记住了。

    刘通财说的这个话也在理,查他的试卷,跟他说的也基本能对上。

    再说了,这些人平时没少拿刘家的财物,也就没有再审。

    目前最关键的是叶青辰,而衙役在城里找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此时天已黑了下来。

    州衙之内,薛祥再次下令,叶雷牵扯到了儿子的案子,需要回避,不准其散衙,也不准其向外送信物。

    薛祥决定,如果叶青辰明天还不现身,就向朝廷报告,叶雷藏匿疑犯,并向中书门下省报告沈冲大闹解试的案件。

    在对沈冲的连夜审问中,诸葛聪问:“你既然知道了考题已泄,为何考前不报官?”

    “考前虽然拿到了考题,但我并不相信考题真的已泄,只有等见到考卷,才能确定。”

    “第一场就发了考卷,你为何当日不说。”

    “见到前两场考题,我怀疑考前拿到的考题是被人押题押中的。

    直到第三场,我认为不可能有如此神人,三题都能押中,这才给知贡举报告。”

    “你既知考题,应该是大喜之事,为何还要冒着被判重罪的风险叫停考试?这不符合常理,你到底意欲何为?”

    “晚生只想讨个公平,为鲁州的真学子讨个公平。”

    “你的话着实令下官敬佩,但你如何证得你的清白,又如何证得你考前已知道考题。”

    “提审叶青辰、孙三、刘通财不就水落石出了。”

    “孙三、刘通财拒不承认有此等事,从他们身上也查不到任何证据。

    而你提到的最关键的证人叶青辰,至今下落不明。

    让下官不解的是,到底是叶青辰在陷害你,还是你在栽赃叶青辰?”

    这个消息让沈冲也有点费解,叶青辰怎么会下落不明,他害怕了?

    不可能,从他跟叶青辰交往的几日了解,叶青辰不至于这么胆小。

    难道是叶青辰不愿出卖朋友孙三?

    这个倒有可能,毕竟查实孙三跟刘通财买卖考题,是要坐牢的,对于叶青辰来说,指认孙三是有点不地道。

    如果这么说,我沈冲算是出卖了叶青辰,让叶青辰身处不仁不义之中,我是不是更加不地道!

    但沈冲又扪心自问,我有错吗?为了朋友的利益,就能无视“十年寒窗、九载熬油”的众学子?

    当然不能,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相信叶青辰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如果不能理解,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这种人即使受到判罚,也不值得同情。

    当然了,江湖中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凡事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自己认为自己做得对的事,就莫管他人怎么看。

    徐明他们找不到叶青辰有点着急,沈冲同样也很纳闷。

    都一天时间了,叶青辰还不出来给自己做证,沈冲都有点怀疑叶青辰的人品。

    对沈冲的审问得不到实质性进展时,徐明有点不耐烦了。

    解试被沈冲搅黄,作为考官,徐明本身就对沈冲恨得牙痒痒。

    加上薛祥的授意,还有听到了一些沈冲考前在鲁州闹出的事,徐明越发觉得要好好收拾一下眼前的这个狂徒。

    于是,对着沈冲大喊,再不如实招来,大刑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