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公子
繁体版

第十九章 疑点重重

    就在徐明计划对沈冲用刑时,沈冲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证据。

    他把叶青辰写的纸条无意间塞进了给郭进的信中,后来还找了几遍也没找见,再后来在温习时,又不自主地在纸上把考题写了一遍,而那张写有考题的纸应该还在客栈中他存放的褡裢之中。

    这个证据确实很关键,让在场的人都是一惊。徐明立即下令,让堂上的衙役速去搜来。

    而就在此时,堂上的掌书记诸葛聪看了一眼徐明,徐明马上就读懂了诸葛聪的意思。

    徐明又对接到任务的衙役说:“这个证据非同寻常,一定要仔细搜寻。”

    这个与徐明很有默契的衙役,也是马上领会了徐明话里的意思。应了声“诺”,便快速离开。

    约等了一个时辰后,去找东西的衙役回来了,报告说他们用了两刻钟,几乎翻遍了整个客栈,也没有找到写有考题的纸张。

    徐明听后大怒:“大胆狂徒,竟敢戏弄下官。来人,先打二十大板。”

    堂上的站班衙役听到命令,搬来长凳,把沈冲摁到了长凳上。徐明又说了一声“打”。

    执板的衙役举起板子就要开打。沈冲见状,大声道:“狗官,证人还没带到,你们就对我用刑,你们这鞫的什么案,你们就不怕刑部复核吗?”

    “给我打!”徐明此刻哪管那么多。

    举板的衙役得到徐明的反复命令,没再犹豫,抡圆了板子就打。

    这打板子比杀威棒能轻一点,对骨头的伤害小一点,但对皮肉的伤害较大,会让受刑者苦不堪言。

    十板下去后,沈冲感到了钻心刺骨的疼,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淌了下来。

    而就在此时,有衙役上堂禀报,叶青辰带到了。

    叶青辰自打知道沈冲跟郭进有关系时,心情一下子坏透了,在家躺了一整天后,就到城里乱逛,到马场还玩了半天击鞠。

    今早又觉得无聊,便出城去散心,结果到河边看别人钓鱼,看着看着,来了兴趣,便出钱租了根鱼杆钓了起来,没成想,一钓就钓到了天黑。

    叶青辰回家后,就被守在门口的衙役直接带到了州衙大堂。

    徐明听说叶青辰带到了,本想叫停对沈冲的板子,可想起沈冲刚才的叫骂,心一横,一直等到二十大板打够了,才下令把沈冲拖了出去。

    叶青辰被衙役带往州衙时,衙役的态度强硬,叶青辰也没问出个为什么,就跟着稀里糊涂到了州衙大堂。

    到了大堂上一看,把叶青辰一下搞懵了,怎么今科的三位考官都在这里,他们这个时候应该在贡院啊,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几位阿公好!”作为鲁州的第二衙内,这些官员他都认识,便作揖问好。

    “叶衙内,你可知叫你到此为了何事?”徐明问。

    “小子不知,请阿公明示!”

    “你可认识沈冲?”

    “沈冲?”叶青辰楞了一下又说,“小子认识。”

    “沈冲说你给他提供了解试的考题,可有此事?”

    考题?听到这两个字,叶青辰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沈冲出什么事了,作弊被抓?不可能。

    难道他向别人泄露考题被抓了?我该怎么回答?

    刹那间,叶青辰的大脑中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回徐明的话?

    虽然有这么多的问题,但只是一闪念的功夫,他并未迟疑地答道:“小子给过沈冲考题”

    叶青辰的最后一个反应是,既然他们知道了我给沈冲提供过考题,不管是沈冲说的,还是他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这事是既定事实,瞒是瞒不过去的。

    叶青辰此话一出,堂上三人相互对视了一下,都觉得有点意外。

    徐明继续问:“你给沈冲提供的考题从何而来?”

    叶青辰听到这个问题,他又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他们提了沈冲,那这事跟沈冲有关系,应该还不知道孙三的事。

    如果自己说是从孙三那得知的,这供出孙三,让别人说自己太不讲哥们义气。

    还有一点,如果孙三死不承认怎么办,连个证人都没有。

    “是小子跟沈冲闲聊时瞎猜了几个题目。”有些慌乱中,叶青辰随意说了个理由。

    “瞎猜?”诸葛聪感到有点好笑,“你说说是怎么猜的,猜了什么题目?”

    “有‘大学’,还有,还有......”叶青辰一着急,题目一下子记不起来了。

    当时酒喝多了,强忍着回家把题目写在了纸上,折好装到了衣服的口袋里,第二天没有打开看,就直接递给了沈冲。

    当时他只是想帮助一下沈冲,对考题是什么并不关心,所以酒后有点失意,只记得有这档子事,把具体细节都忘了。

    “还有什么雪,什么红......”叶青辰挠了半天后脑勺,就是想不起来,越急,脑子越乱。

    这下子又让堂上的三人犯糊涂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叶青辰承认给过沈冲考题,怎么又不记得了。

    如果是叶青辰从它处得来的,记不清了还能说过去,可是他说是他猜的题目,既然是自己想出来的,这才几天时间,怎么就不记得了。

    “叶衙内,既然你说是你自己押的题,你怎么会想不起来?这有点说不通吧?”诸葛聪问道。

    “当时随口一说,过了几日,也就忘了。”

    “叶衙内好生了得,随口一说,就都说对了,了不得。”

    “都对了?”叶青辰还是惊了一下。

    当时他相信刘员外买到的是真题,可经过沈冲的分析,他也动摇了信念,现在看来,自己当时的判断还是对的。

    对于叶青辰的疑问,没有人回答,也再没有审问叶青辰,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还有一点,堂上的三人虽然都不把通判放眼里,但也不敢直接撕破脸直接对着干。

    按照沈冲的供词,应该是孙三把题透露给了叶青辰,现在叶青辰和孙三都不承认有此事,对这两位衙内也不能用刑,从这两人身上也就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无论是徐明还是诸葛聪,他们从主观上还是想坐实沈冲的罪刑,所以,在证据的收集上,他们尽可能回避对沈冲有利的证据。

    在庭审商议中,提举学事司监司陆成认为沈冲既然指出考题与孙三、刘通财有关,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凭空捏造。

    还有一点,即使是沈冲在说假话,可他指证这几个人的目的是什么?必须得查清楚。

    可是,诸葛聪、徐明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从叶青辰的表现来看,他确实不知道考题,那么叶青辰从孙三处得到考题的证据链就不成立。

    而徐明更是认为泄题之说就是个笑话,便笑着问诸葛聪和陆成:“开考前,贡院由禁军接管,我们三人被锁贡院,哪个有机会把题泄出去?你们说说,有可能泄题吗?”

    诸葛聪和陆成被徐明这么说,也觉得泄题是不可能的。

    因为考前谁也不知道今年的考官是谁,三人被确定为今年知贡举和权知贡举后,马上被锁院,考题也是他们在贡院经过多天的反复论证才确定的,进贡院前泄题也没有可能。

    为此,诸葛聪和徐明基本断定,叶青辰和沈冲之间,在讨论参考的时候,有过猜题的戏言。

    而从调阅的沈冲的试卷来看,第二场交的是白卷,显然他在诗赋方面是短板。

    而沈冲之所以大闹考场,就是因为第二场交了白卷,感到本次中举无望,一方面可能因为打击太大,一时出现癫狂;另一方面可能以泄题为借口,幻想还有重考的机会。

    对于两人的这个推测,陆成认为根本站不住脚,但审判是州衙的职责,他在审判中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其他两人根本不听他的反驳。

    有了这么一个结论后,三人连夜向薛祥汇报了他们审理的结果。

    薛祥基本认可这个结论,便指示掌书记诸葛聪执笔,起草奏章,明日一早送往同中书门下省,请朝廷定夺。

    奏章中的大意是夸大了沈冲大闹贡院的经过。

    指出沈冲之所以大闹考场,是因为一时打击太大,出现癫狂所致。

    沈冲的举动,致使解试无法顺利完成,阻碍了国之大事,拟判其刺配崖州充军,终生不准参考。

    因考前叶青辰为沈冲押题不准,造成沈冲失望过大,成为沈冲犯癫狂的诱因,拟罚叶青辰十年内不准参加科考。

    为了在鲁州考生中以儆效尤,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鲁州解试不再重考,明年省试时不再向朝廷解送贡生。

    十年内不准参考,对叶青辰来说,大半生就过去,还能称为从轻?叶雷听后内心愤怒至极。

    奏章都送出去了,才给自己通气,这鲁州二把手还是二把手吗?官家亲定的通判与守官通签之权在鲁州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