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承缉郎
繁体版

第36章 国朝正史

    “那其他幼童呢?”陈骥颇感兴趣地追问了一句。

    “记得家乡且有眷属的,让家人来接。

    其他的,就只能就近安排到济慈院去。”

    三娘摇头叹息,“我等三人也就是年纪到了,要不然,一样得去济慈院。”

    “原来如此。”

    陈骥点头,可疑惑仍在:

    “拐子既然要把幼童送出关外才能牟利,可为甚要千里迢迢地从关东来到关西呢?

    冀北一带,径直向北,出了长城就是塞外,何必舍近求远?”

    “这个嘛……”李啸林张口结舌中。

    他知道拐子略卖丁口,多半都是走西北一线,但还真不知道缘由。

    “三郎,你可是读过书的人,这问题应当你自己回答才对罢?”

    李啸林吭哧半饷,干脆耍起了无赖,把疑问又扔了回来。

    话音刚落,小迷妹李袖萝第一个看向陈骥,武大三人也目光灼灼地盯上了他。

    大周虽然不崇文抑武,但读过书的人,还是会被高看一眼。

    陈骥微窘。

    如今的他,就是让他背一段四书五经估计都悬,已经算不上什么正经读书人了。

    再说了,这人贩子略卖人口,和读过书有关系么。

    “你不会是头被磕过,忘了吧,三郎?”

    见他迟迟没有动静,李啸林又是一记暴击。

    “国朝正史。”

    陈墨不忍,悄声提示了四个字。

    国朝正史?

    陈骥脑中灵光一闪,终于想起了些东西。

    “谁说我忘了?”

    曾经的秀才举人终于心下大定,梗着脖子反诘:

    “不过是一时疏忽,没想到罢了。”

    “那你说说看,也给大伙儿涨涨见识?”李啸林将信将疑。

    陈骥刚才的那些疑问,可不像是知道缘由的,只是这会儿的神情,他却又拿不准了。

    “这就说来话长了,还得从奠基本朝的先帝世宗说起……”

    有了记忆,陈骥忧虑尽去,娓娓道来。

    郭荣克复幽云十六州后,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固守关隘,同时一统汉地,然后休养生息。

    五年后,待国丰民足,方才挥军北上,一举灭了契丹,将辽东纳入大周版图。

    其后大周的历代皇帝,均是励精图治,稳打稳扎,逐步平定了塞外,并效仿唐制,设安东、漠北、安西三个都护府。

    百余年来,又安排关内汉人不断迁徙,此时的关外,已是胡汉杂居,再不是胡人一家独大。

    关内也有胡人往返行商甚至定居,这也是中原,尤其是北方不缺牛羊骏马,陈骥他们有肉吃,有奶喝的缘由。

    唯余极西之地,还有个当年跑路的契丹余孽建立的西辽。

    由于路途遥远,用兵不便,西辽又早早称臣纳贡,乖顺得很,大周就勉强认下了这个蕃属国,将其置于安西都护府的治下。

    西辽靠着丝绸之路,赚得盆满钵溢,不少权贵富豪心慕中原,不但以纳汉人女子作妻妾为荣,还喜欢用汉人奴仆。

    和漠北辽东相比,西辽人出手大方,拐子自然更愿意把丁口略卖到塞外的西北一带。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西辽人有钱嘛。”

    听陈骥讲完,李啸林毫不在意地挠了挠头。

    “你这是什么话,爹?”

    不等陈骥有所反应,李袖萝先不依了:

    “要不是三郎哥哥,你能弄明白才怪。”

    说完,兀自不满意地瞪着她爹。

    李啸林动了动嘴皮,不敢还嘴,只好闷着头继续往前走。

    陈骥则冲陈墨挑了挑眉,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三娘是个有眼色的,一见气氛不对,赶忙出来圆场:

    “对了,诸位,恩公陈大郎君呢,怎不见他?

    我兄妹三人还没谢过救命之恩呢。”

    “义父他……走了。”陈墨声音低沉。

    “恩公走了?”这回问话的,是一直不怎么出声的矮个儿少年。

    见陈骥等人都在默默点头,三娘有些发急,“那其他叔伯呢,他们也都是俺们的恩人。”

    “都没了。”还是陈墨。

    三个少年,不,两个少年和三娘齐齐站住,眼中盈盈有光。

    “都是为了解救我等,恩公们才伤重不治的,对吧?”三娘有些哽咽:

    “也怪我,本想攒些银钱,买点谢礼才有脸面登门拜访。

    谁知竟连恩公们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早知如此,官府一结案,我们就应该去拜会恩公们的。”

    “也不能这么说。”

    陈骥见这三人有情有义,还挺感动,主动开解他们:

    “我父亲他们是去缉捕钦犯,碰巧撞上的,那些拐子出手偷袭,总不能不还手罢,解救你们那是顺手为之。

    再说家父和诸位叔伯过世的时候,你们只怕还出不了县城罢。”

    “不管怎么说,总是恩情。”三娘仍旧坚持,“待今日事了,我兄妹三人,定当前去祭拜一番。”

    “祭拜的事儿不急。”李啸林也来插话,“你等既然见过那些拐子,可知他们根底?”

    “不知。”三娘的回答让陈家庄四人有些失望,“还未失陷贼手之前,只觉得这些人可疑,但其中并无海捕文书上之人。

    本打算继续跟踪,挖出幕后黑手,最好是能有通缉榜中人,也好领赏,谁知就着了他们的道儿。

    一路西来,我等被看管得很严,没见过真正主事之人。”

    “你这小娘子的眼力,我信得过,可惜了……”

    李啸林有些失望,叹了口气,看向另外两个少年:

    “三娘你有这身本事,吃眼线这碗饭倒也合适,这两人呢?”

    说到这儿,老头子指指矮个儿少年:

    “这小子,三锤打不出个屁来……”

    又指指傻笑着的高大少年,“那家伙,怎么看怎么不着调,他俩能帮得上什么忙?”

    “老爷子别这么说。”三娘赶忙替俩人解释:

    “大郎他虽然不怎么说话,但盯梢多由他去。

    二郎个儿高力气也大,虽然无人指点,身手欠佳,但也能勉强护我们周全。

    再说他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拐子忌惮他,怕他暴起伤人,路上一直喂他汗药,这才伤了脑子。”

    “是么?”李啸林不置可否,“若真如此,你们三人这份儿情谊,倒也难得。”

    矮个儿少年大郎,不论是被人质疑,还是有人替他辩解,他都是不发一言,只默然前行。

    至于二郎,还是那个老样子,时不时傻笑一下,众人的这些话对他而言,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