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繁体版

第20章 能不能给我1毛钱

    过道邻居黄金球猜测道:“二大爷是问你粮食从哪来的吧?”

    每家每户的定量都是透明的,收入也都是透明的。

    其他邻居其实都能算到,只是不想点破李子敬。

    毕竟他没有工作,没啥收入的人能怎么办?

    小年轻的为人还可以,大伙也就暂时睁一眼闭一眼。

    李子敬笑了笑,“我正要修改配方,打算改用红薯粉作为原材料,红薯粉在集贸市场上可以直接花钱买。”

    黄金球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原来你在这等着二大爷呢!够可以的,他想找你的差池确实难!”

    李子敬绝对不会承认,“只是刚好之前没有问到红薯粉。”

    “今年地里的红薯9月底才开始有收获,洗干净、粉碎、过滤、沉淀、晒干、磨细,最起码10月才有新鲜的红薯粉上市。”

    “现在市面上很少见到红薯粉。”

    黄金球貌似相信了,“我还以为你故意挖了个坑呢。”

    李子敬笑呵呵道:“不至于,大家邻里邻居的。”

    “二大爷也是好心,不然他可以等我犯错误了再来找我麻烦。”

    “说得也是,都一个大院的。”黄金球没有再细究,“今晚你们怎么没去捉泥鳅了?”

    李子敬随口回答道:“阎解放要上初三了,明天9月1号要开始上学了,他想要努力考个好的高中,争取考上大学。”

    “我也就偷个懒,在家歇一歇。”

    黄金球不是很看好,“不是我说人闲话,好的高中他阎解放没戏。”

    最近这两年,城东的初中升高中的整体升学率有所下降,只剩30%多,之前常年在50%以上。

    (参考:京城,城东的《普通教育志》中学招生毕业人数统计表。)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中的招生数量没有增加,而初中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

    这还没算上每年有好一部分人没能毕业的。

    有留级制度,期末考不及格的人会被要求留级,有好些人的同龄人已经初中毕业了,他们还在念小学。

    这年头念书很不容易,大学要念5年6年,1953年规定的7周岁念一年级,大学毕业都25周岁了,再念4年的研究生,都30岁了。

    偏偏毕业出来的人,能力还不是很行,到工厂和单位又需要再实际学习一段时间。

    特别是工厂这种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普遍对大学生不是很满意。

    学制太长了,学得还不咋样,教育改革、缩短学制的呼声不小。

    大学6年制缩短为4年,小学6年缩短为5年,中学(初中+高中)6年缩短为5年。

    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不用等4年后,高中、大学里面现在就很热闹。

    “不管有没有戏,总得努力一把。”李子敬边闲聊,边收拾桌子上的杂物。

    黄金球讲得很实在,“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的进厂拿一样的工资,早进厂还能早拿工资。”

    李子敬敷衍道:“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黄金球不以为然道:“想读书在厂里也可以读。”

    “你听说了没有?今年的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一样,没就业的都要去新成立的广播函授学校上课。”

    “有听说这个事。”李子敬每天要走街串巷,消息更灵通。

    黄金球得意道:“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读高中和读初中的一样样,多的三年时间都够徒工出徒了。”

    “好像是这样哈。”李子敬没有多争论,他自己都失业了呢,没什么好说的。

    这年头鼓励在职的职工继续学习,鼓励职工的家属学习,鼓励社会上所有人学习,前两年京城的业余学校就有600多所。

    秦淮茹的初中学历应该就是在补习学校拿到的。

    京城广播函授学校把毕业生弄过去,除了继续教书育人,还有个真正的目的。

    ‘今年以来,主要是4月以后,一部分城市盗窃、抢劫和凶杀案件有些上升...。’

    上面想把这些小年轻管起来,免得他们在社会上无事生非。

    一个地方的治安好坏,给人最直观的感觉不在于案件多不多,而在于街面上的秩序。

    街面上有三三两两的无业游民在嬉戏打闹,这样的地方硬说治安很好,别人也不怎么信。

    事实上也是如此,街面不净的地方治安肯定不好,案件数量肯定多。

    中院。

    西厢房。

    赶回家等饭吃的棒梗张嘴道:“妈!今天报名没交学费,我按您说的和老师讲了下个月交,老师让您到时别忘了。”

    秦淮茹手里抱着小槐花,“忘不了。”

    “这个月要买布给你们添置冬天的衣裳,不然妈有钱给你交学费的。”

    京城的10月份就已经有些凉了,小孩子长得快,冬装不可能等到过年再置办。

    在劳动节、国庆节、春节这几个节日之前,商店也会加大供应量。

    棒梗陪着笑脸请求道:“妈,能不能给我1毛钱?”

    秦淮茹疑问道:“你要钱做什么?”

    棒梗掰着指头算给她听,“两根铅笔要6分钱,一把木尺要2分钱,一块橡皮要2分钱。”

    都不是乱花的钱,秦淮茹安排道:“先买一根铅笔,等快要用完了再买新的。”

    棒梗郁闷说道:“我就知道会这样。”

    “我没有削铅笔的小刀,铅笔要是在学校断了,我每次都得问同学借小刀。”

    偶尔借还好,一直借谁都烦,秦淮茹很懂人情世故,“谁叫你自己把小刀弄丢了?你原来的铅笔呢?”

    棒梗脸露笑容反问道:“您忘啦?”

    “我前两天和您说过了,铅笔太短了我写不来也削不了,连奶奶都削不了,您说开学了再买。”

    秦淮茹答应道:“那就买两根。旧的那根你别丢了,我等下有空了给你削好,可以留着拿来画画。”

    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精打细算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必备技能。

    实际上贾家还存有一些老本,贾东旭没死之前,每个月还是能存下点,这些钱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动用的。

    钱要到了,其他都好说,棒梗爽快应道:“知道啦。”

    老寡妇贾张氏询问道:“在厂里申请的补助有信了没有?”

    秦淮茹回话道:“我还没去问,应该就这两天了吧。”

    贾张氏唠唠叨叨的说:“前天车间工会主席带人来咱们家做调查,人还挺和气的。”

    “也找了院里的几户人家问话,一大妈她们都有帮咱们说好话。”

    秦淮茹回应道:“我心里都记着呢。”

    突然院里传来吵闹声。

    侧耳细听是有邻居家因为吃饭问题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