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繁体版

第21章 补助缩水

    李子敬和黄金球也站在东厢房屋檐下探头探脑的。

    黄金球叹气道:“唉!粮食定量降下来,连家里谁吃得多、谁吃得少都能吵起来。”

    李子敬小声说道:“一起生活磕磕绊绊在所难免。”

    “粮食定量不是今天才降低,吃多吃少只是吵架的导火索。”

    黄金球有些刮目相看,“子敬,你年纪轻轻的,懂的倒是挺多的。”

    李子敬微笑道:“大道理谁都会讲,关键能不能做到。”

    “一大爷去劝架了。”“三大爷也出来了。”

    邻居们掺不掺和,全看个人的心情,易中海、阎埠贵这样的治保积极分子有责任和义务去劝架。

    治保积极分子在大院里的威望也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要是不作为,邻居们下次自然是不选他们了。

    至于还要继续选不作为的人担任,出了事没人管,那纯属活该。

    后院。

    刘海中这次还真是没听到前院的动静,心情不爽的他一回家就打开了收音机。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刘海中要聚精会神的收听国家大事才能听得懂,旁的事情暂时没脑子去注意。

    对门的邻居,许大茂也没去前院掺和,安心在家吃饭。

    娄晓娥笑眯眯道:“你还说李子敬卖不动他的小吃。”

    “看走眼了吧,他每天都能卖完。”

    许大茂坚持说道:“他是走狗屎运遇上了两个有钱的主,刚好被人家包圆了。”

    “你看他后面还能不能卖得动。”

    娄晓娥似笑非笑,“后面行不行不知道,反正我听他说今天、明天的货已经被人预定走了。”

    许大茂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走着瞧,今天二大爷没找到他的茬,迟早有人能整到他的。”

    娄晓娥疑惑道:“干嘛要整他啊?”

    许大茂冷哼一声,“就凭他每天赚那么多钱!”

    人品不讨论,许大茂的能力在95号四合院附近这一片也算是拔尖的。

    点出了李子敬真正会遇到的大麻烦,不是没交税而是赚太多。

    他的所作所为不太符合当下反对暴利的时代主题。

    两天后。

    城西。

    西单菜市场附近。

    李子敬没有在城东找票贩子买粮票,坐公交车溜到城西来采购。

    “光头,我不要全国粮票,我们单位没有出差的任务,用这玩意太碍眼。”

    贼眉鼠眼的光头男子小声说道:“京城粮票,我这不是数量不够么?我给你全国粮票你还赚了呢。”

    李子敬故意抱怨道:“你生意做得也太没门路了吧?连几十斤的京城粮票都不够数。”

    光头郁闷道:“实话告诉你,我前两天被人做局给打劫了,一时之间粮票不是很凑手。”

    “你之前和我买大米、买京城粮票,我不是一下子就给你凑够了么?”

    红薯粉是另外一个地方买的,李子敬点点头,“你报警了没有?”

    光头压着声音说道:“我TM的敢报警么?”

    李子敬好奇问道:“你遇到什么局了?说来听听?”

    光头伸出五根手指,“信息费我收这个数。”

    “五分钱啊?一根冰棒的事情,你也好意思提?”

    “什么五分钱?五毛!”

    “那算了,我穷我听不起。”

    “你这人真没劲,怎么不还个价呢?”

    “五分钱。”

    “五毛你就还五分!没你这么还价的,你再往上加点。”

    “多一分也不给,爱说不说。”

    光头没好气道:“行行行,老客户了,我免费送,够可以了吧!”

    李子敬竖起大拇指夸道:“大气!以后还要买粮票、买粮食都认准了你了,我还会介绍其他朋友来找你。”

    光头手指东南方向,“那里斜过去几百米远,有个天仙胡同,胡同里有间大白天关着门的独门小院,有人在那坐庄。”

    “好家伙,原来你是赌输了!”

    “不是我赌输了,是他们不讲道义,TM的出老千!要不是他们人多势众,不然我肯定不会认栽的。”

    “你不举报他们么?”

    “我现在去举报,他们被抓了,不得怀疑是我干的?后面出来了找我报仇,我咋办?”

    “就这么个消息你敢开价五毛钱?”

    “怎么不值五毛了?你去举报的话,就说路过的时候听到了赌钱的声音,你立功受奖,我收你个五块钱都没问题。”

    “你怕打击报复,我也怕被打击报复,这个功劳你自己留着吧。”

    光头两只滴溜溜的眼睛一直在东张西望,“我有老客户来了,你真不要全国粮票?”

    “不用,你去忙你的吧。”

    李子敬买粮票是因为胃口增大,即使有肉吃,一顿也能吃1斤饭,他自己的定量粮票算上粗粮也只够吃半个月的。

    在收粮票的饭店吃饭更省钱,他也就买些细粮票来顶数。

    有好多家庭不够吃的,也有好些家庭只吃细粮。

    不像几十年后,每户两三个人、三五个人。

    这年头的家庭人口多,三五个人算很一般的,一户有10个、8个人是很平常的,每人补充10多斤细粮,每月也要1百来斤了。

    李子敬只买几十斤细粮票,毫不显眼。

    粮食只要不是倒买倒卖,单单买回去给自家吃,被抓到了也最多是批评教育。

    有时连批评也不会有,毕竟吃饭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没有在城西多逗留。

    李子敬很快回到了95号四合院。

    大门口,他恰巧碰到秦淮茹送几名陌生人出门。

    面色有些难看的秦淮茹瞧见他,还是热情的招呼道:“子敬回来了。”

    肩上已经挑着担子的李子敬憨厚笑道:“秦姐,这是来亲戚了?”

    秦淮茹给他让开了路,“车间的工会主席,还有轧钢厂工会的人。”

    李子敬随口说道:“厂里发补助的事么?听她们说前几天来过了一回呀?”

    秦淮茹既是诉说也是诉苦,“我向厂里申请每月补助31块钱,加上我的工资19块,一个月50块钱也能勉强过日子。”

    “厂里说我家有缝纫机,再加上厂里申请补助的人很多,最后只能给我批15块钱。”

    “这往后的日子都不知道要怎么过了。”

    李子敬心里丝毫不觉得意外,不过嘴上没说,“那您还不如不上班呢。”

    这话说到秦淮茹心坎里了,“谁说不是呢,在家不上班领的劳动保险金还更多。”

    俩人边聊边往院里走。

    李子敬打抱不平道:“好些小厂都是按人均12元进行补助的,轧钢厂那么大的厂不至于没钱吧?”

    秦淮茹叹气道:“唉!厂里说账上没那么多钱,我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