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繁体版

第43章 好嘛!还想讹我的钱!

    娄晓娥小声说道:“我听售货员讲,最近有好些人到他们店里买收音机的配件。”

    李子敬随口道:“很多收音机的质量不稳定,要维修嘛,很正常的。”

    两人边聊边往里走。

    娄晓娥还是挺有商业头脑的,“木箱外壳也有人买,这明显是有其他人也在组装收音机。”

    李子敬也同样这样认为,“你的分析没错,看来是有人也看中了这个赚钱的机会。”

    “不过没关系,咱们京城人多顾客多,我们这么点产量很不够看的。”

    “你今天没买到配件么?”

    娄晓娥理直气壮道:“太重了,我拿不回来,我叫他们送货上门。”

    李子敬点点头,“行!顾客的钱都收了,我得加班加点组装好。”

    “你组装得又快又好,用不着加班吧?”

    “这两天我还要下乡去收粮食。”

    娄晓娥关心道:“下乡收粮?你小心被抓了!”

    “我向来按规定办事。”

    当时李子敬还要挨批评,老大姐邓长玉也就先回来了。

    邓长玉听到他的声音赶忙走到院子里,“李组长,王主任没怎么您吧?”

    李子敬随意道:“没啥事,写一篇深刻的检查。”

    “那个田干事呢?”

    “他也是一份检讨。”

    娄晓娥一头雾水,奇怪问道:“怎么回事呀?你干嘛要写检查?”

    李子敬留了个后脑勺给她,“你们慢慢聊,我先去组装收音机了。”

    八卦的事情自然有人乐意代劳,旁边的邓长玉等人就很积极。

    傍晚。

    李子敬到街道办交了检查书,出门遇见刘干事。

    风尘仆仆的刘干事感慨道:“李子敬,你这次闹得挺大的。”

    关系比较好的人,李子敬还是要解释清楚的,“他可不是第一次找我麻烦了,我也是有脾气的。”

    “最早的那啥您也知道的,接着是催房租,还有他自己被人敲黑棍在张所长那怀疑我,加上这次,他是第四回给我找麻烦了。”

    最早的查私商的事,还是刘干事自己透露的,“你是出气了,我的工作变得更多了。”

    李子敬疑惑道:“这里头没您的事啊?”

    “田干事请了病假,他的工作不就要分摊给我们来做了。”刘干事还拍了拍公文包增加说服力。

    “病假!好嘛!还想讹我的钱!”李子敬条件反射的说道。

    刘干事解释道:“田干事和王主任说,可能是之前的伤没好,有些头晕要休息两天。”

    “算他识相,不然我会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你这脾气要收一收,工作中有些矛盾是正常的,要学会...。”

    李子敬打断道:“刚说了,我忍他好几次了呢,再忍我就成缩头乌龟了。”

    “对了,我这有篇小文章,麻烦您给帮忙斧正一下。”

    既然别人不想听,刘干事也就点到为止,“你还给我拽词了,什么文章?”

    “主题是讲卫生的,响应现在的爱国卫生运动。”

    接过稿纸,刘干事一目十行,“修补垃圾桶,不让废水到处流。”

    “煤渣和湿垃圾一起可以减少灰尘、避免发臭的问题。”

    “泔水桶存放处设置轮流值日的制度。”

    “拉闸式开关拉绳分成两截,手经常碰触到的下半截绳子改为可拆洗。”

    “不错不错!10多条都是一些平常没注意的细节处,你一个人想到的么?”

    李子敬含笑道:“我一个人哪能想到这么多,我们生产小组开会集体讨论出来的。”

    刘干事笑着说道:“我拿去提醒各个卫生小组,让他们讨论改进一下工作。”

    卫生小组类似治保小组,四合院、小巷子、胡同、街道,一层层的都有卫生小组。

    有的胡同和街道评比严格,每周都会有卫生检查评分。

    内容有点类似学生的宿舍搞卫生评比。

    李子敬自无不可,“您随便拿去用,要是里头的内容没有问题,我就寄给报社,争取赚点稿费回来。”

    要发表的文章材料,刘干事慎重说道:“我待会有空了仔细核对一下。”

    “麻烦您嘞!”

    李子敬是怕有些用词用语不对,本来专业的事情应该请专业的人审核。

    谁叫他不认识记者、编辑之类的人呢,他请刘干事这种在体制内的人帮忙审,也能达到一些效果。

    投稿而已,真要是能发表,报社的编辑会再次帮他把关修改。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搞好卫生工作能惠及好些体弱多病的人,而且可能也会有善功,他也就多试试。

    晚饭后。

    李子敬想先冲个凉,就回了95号四合院。

    远远看到一群邻居在院门口闲聊天。

    他上前招呼道:“大伙今天怎么都站门口了?”

    三大爷开口就是重大消息,“你中院张大妈摔着了,人刚刚送去医院。”

    李子敬惊讶道:“都要送医院了,这么严重!”

    外院住的包大妈回应道:“可不是么!人在地上动都动不了。”

    三大妈接着说道:“也不知道她怎么回事,院里倒盆脏水也能把自己摔那么严重。”

    包大爷点评道:“人上了年纪,随便一摔就是伤筋动骨的。”

    “得亏院里人下班回来了,有黄金球、甘德明他们帮衬着送去医院,不然就秦淮茹她自己,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还多亏有一大妈帮她看孩子,不然顾了老的,小的也顾不上。”

    “希望不是很严重吧!不然秦淮茹有得难了。”

    都不用李子敬张嘴仔细问,这群人七嘴八舌的把事情讲得一清二楚。

    当然,关于贾家运道不好的话没有公开说出来。

    这次的事情必然是各家饭桌、床头私聊的热门话题。

    儿子死了没多久,媳妇上班的补助加工资还不如领劳动保险金,贾张氏自己也住进医院去了。

    要说这样子运气还不坏,纯属睁眼说瞎话。

    后院。

    许大茂家。

    娄晓娥直摇头,“贾家真够惨的。”

    许大茂不以为然道:“比她们家更惨的多了去。”

    娄晓娥补充道:“我没说她们家最惨,我是说够惨的。”

    确实是事实,许大茂也就没再争,“今天李子敬装了几台收音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