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繁体版

第44章 我也不好意思拒绝

    娄晓娥伸出四根手指,“两台半,李子敬说他晚上加班再装,今天能凑出四台。”

    许大茂眼珠子一转,“这小子动作还挺麻利的,4台全都是给包大爷的么?”

    娄晓娥回应道:“2台准备给包大爷,1台给黄金球,1台给了食品小组的邓长玉。”

    “这么多人分。什么时候轮到我这啊?你不能胳膊肘尽是往外拐。”许大茂抱怨道。

    娄晓娥不以为然道:“你说的顾客都还没交收音机的货款,给你安排啥?”

    许大茂理所当然的说道:“我能跟他们一样么?你负责收音机销售的事情,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娄晓娥辩解道:“钱要交给李子敬保管呢,你没缴货款,我拿什么给他。”

    “再说了,收音机小组账上没什么钱,都是收到了货款才有钱买材料,每一台都是有定数的。”

    许大茂有些急了,“怎么没钱?一台能赚几十块钱,你不是说已经预售出去10多台了,这好几百块钱的利润被人吃了?”

    娄晓娥随口道:“噢!那些利润李子敬先挪去扩大食品小组的生产了。”

    许大茂十分嫌弃的语气说道:“自家的生意没钱垫一下货款,借给别人倒是大方得很,我都不知道该说你啥了。”

    “收音机小组用了食品小组的场地,也是挂靠在食品小组名下,还是以食品小组名义开的发票、缴的税。”

    “利润的20%不是白交的!你回家问问你爸,有没有你这样做生意的。”

    “李子敬开了口,我也不好意思拒绝。”

    “那你拒绝我这里倒是很好意思!”

    娄晓娥也是自觉有些理亏,“那我先给你排单两台,你赶紧让那些买家交钱。”

    “只要你找到的顾客交了钱,我都优先安排。”

    安排了不是说立马交货,是先组装先检测,测一个月没问题的产品品质自然是更可靠。

    更主要的是钱难赚,大部分的顾客为了8.6折的优惠,愿意等一个月再拿货。

    许大茂见好就收,“这还差不多。后面的利润不许李子敬再挪用了。”

    这钱早都答应出去了,娄晓娥没有直接应下。

    她转移话题道:“现在零售的都是以试生产试用名义卖出去的,也就这两个月的试生产利润比较多。”

    “后面生产出来的收音机要交给批发公司,利润会下降好大一截。”

    许大茂疑问道:“什么意思?后面不能零卖了?”

    娄晓娥也是听来的,“李子敬说收音机不像自行车,市场上卖高价的时间长久不了,最多卖到今年底明年初。”

    “现在就是趁机赚一笔快钱积累资金,等要成立真正的收音机生产小组的时候才有钱。”

    “真正成立后,收音机没法零卖,只能按10-20%的利润卖给负责批发的部门。”

    许大茂虽然在大院里嘲讽李子敬的工资定得低,但是对李子敬赚钱的能力并没有小觑,也就上心了。

    前院。

    阎家的老二阎解放、老三阎解旷跑到东厢房。

    “子敬哥。”“子敬哥!”

    “没事李子敬,有事子敬哥。直接说吧,你们两想求我什么!”

    阎解放赔笑道:“子敬哥瞧您说的,我们兄弟俩不是那样的人。”

    李子敬不吃这套,“有事赶紧说,不然我等会出门了。”

    阎解旷连忙说道:“子敬哥,我们想借你家组装收音机。”

    李子敬有些兴趣了,“志气不小,把你们的计划给我说说。”

    阎解放先讲了三兄弟的方案,“您说说,我们两个干活的只拿3成,我大哥独占7成,他是不是太过分了。”

    “然后呢?”李子敬不为所动。

    阎解旷又讲他们两兄弟商量的计划,“让我大哥一边凉快去,我和二哥55分。”

    李子敬直接否定道:“你们这个方案不行。”

    阎解放反驳道:“怎么不行啊!”

    李子敬好心提点道:“你们大哥阎解成是领了工资的人,他除了交伙食费,其他钱可以留着自己用。”

    “你们两个只是学生,赚了钱也保不住。三大爷能把你们的钱都薅光了,像是叫你们两交伙食费什么的,名目很容易找。”

    阎解旷恍然道:“二哥,好像是没戏。”

    阎解放郁闷叹气道:“唉!只能听大哥的了。”

    对这个,李子敬其实也不看好,不是谁都能组装好的,不过空口白牙的劝人反而会被认为是见不得人好。

    有些事情终究是要当事人自己去尝试,走不通了他们才会改弦更张。

    阎家两兄弟走后,李子敬把门关上,他进小空间洗澡。

    小空间里只有他新建的一个灶头,没有房子、没有围墙,其他什么建筑都没有。

    水桶、脸盆之类的倒是不少。

    小小的半亩地早被他用煤渣填高了,洗澡水会自动流进一个长满浮萍的废水小池子。

    京城可以说到处都是煤渣,城外倾倒出来的垃圾山实际就是煤渣山。

    57年调查数据:京城全市一年产生的100多万立方米垃圾中约有60万立方米是煤渣。

    京城大力推进蜂窝煤的使用,除了省煤、省柴,更是为了减少拉黄土进城、拉煤渣出城所占用的运力,同时也是为了让环境更好。

    烧煤球的家庭每天早上都要重新点燃劈柴生炉子,一时之间整个城市浓烟滚滚,完全没有炊烟袅袅的美景。

    像95号四合院这样居住条件的,些许烟雾可以扩散开来,倒不是大问题。

    京城绝大多数人住得相当的拥挤,家家户户都生火,烟雾的浓度也就上去了,眼泪都会被呛出来。

    再加上硬化路面少,风一起到处都是尘土飞扬。

    这年头,京城市区的空气质量真不咋地。

    城郊结合部也不行,西边石璟山那一大片有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砖厂等污染大户。

    东边和南边的热电厂、化工厂也不少,耸立了一堆象征工业发达的大烟囱。

    我们不是特例。

    此时,全世界的城市空气质量都不咋地。

    洗好了澡,李子敬准备去附近的合作小组。

    院子里传来动静。

    过道邻居陈文茂先看到人,“黄金球回来了。”

    阎埠贵询问道:“你张大妈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