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陈美伊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吃面

    彦君坐在一张大案前,一边看着信一边思索着,多吉在不远处立着等候。他悄悄东张西望,这里便是彦君的书房,只见书房的东边是两个大的书架,架上全是书籍,而西首的墙面却挂了六张弓在上面,墙角立了两排小的兵器架,架上刀枪剑戟林立。

    “想必这彦君文武双全。待会她无论说什么,也千万不能惹她。”多吉心头盘算着。多吉总感觉此女似曾相识,但总想不起在何处见过。此时他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肚子不受控制的叫了起来。彦君抬头看向他,多吉立马转向另一边。彦君便不管他,于是继续看信。

    “彦君大人,喝点汤吧。”那琵琶女推门进来,端着一个木盘,盘中盛了一个小碗。

    “放这儿吧。”彦君头也不抬说道。随后琵琶女将小碗放在案上,又将勺子双手递给彦君。这时汤的香气飘的满屋都是。

    “是鸡汤!”多吉闻了直流口水。肚子不争气的又“咕咕”直叫。

    “你饿不饿?”彦君没抬头,突然问了一句。

    “我不饿。”多吉自作镇定道,随后看向彦君,结果发现彦君是对着琵琶女在问。

    琵琶女尴尬的看看多吉,又看看彦君道:“这边伺候彦君大人吃过了,我再去吃。”

    多吉此时感觉尴尬无比,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那彦君也不以为意,一边喝着鸡汤,一边问琵琶女:“明日一早我要去大营,大概傍晚才能回来。”

    琵琶女道:“那我明日一早起来备饭,彦君大人想吃什么?”多吉听在耳朵里,心想这彦君作为大人物,至少要吃烤鸭,火腿,腊肠才配的上身份吧?

    “煮一碗酒酿海崖花,主菜配落日双凤蝶恋花,一份香芹碧涧羹,再来一道描金攒盒龙盘柱。”彦君缓缓点了菜名。琵琶女从怀中摸出一本小册子和一支碳笔,认真的记着。

    多吉则听的云里雾里:“什么酒酿喇叭花?能吃吗?还有什么落日茄子花,香气笔尖羹又是何物?”他心头想着:“这些大人物还真是过场多,连几个炒菜也叫的这么文绉绉的。”

    琵琶女记录完毕,道:“彦君大人,那我就先撤啦?”

    彦君道:“不急,你先等我片刻。”说罢她拿出一张信笺,准备书写。琵琶女见状立马配合的从案旁拿起墨条开始研磨。待得彦君选好了一支毫笔,琵琶女已经献上墨来。

    多吉自然不敢乱动,在他的认知里,这些大人物多半脾气怪异,刚刚他撒腿就跑害的两人追了几里地,还向护卫说这二女是歹人,不知道此时二女心里想的是待会儿如何折磨自己,想起彦君的剑法,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等她气消。

    大约一盏茶时分,彦君已经写好了信,她仔细看了看,琵琶女已经递上一个信封,彦君装好信笺,琵琶女已经烤好火漆,默契的将信封了。

    彦君道:“小朋友,今夜丑时之前,请务必将信送至离教头手中,不得延误。”

    多吉见彦君没有追究,便喜滋滋的接过信封,借信的时候正眼看了彦君一眼,不禁心神一荡:“她可真好看啊!”只是这一望,便有点挪不开眼睛。

    彦君被他这样一望,却不生气,微微一笑道:“怎么?”

    这一声说的轻柔,多吉前面的担忧和害怕顿时一扫而空,不知怎的,他突然问出一句话:“彦君大人,我总感觉曾经在哪儿见过你。”

    彦君微微一笑,没有回答,转过头对琵琶女道:“小疏,你且带他下去吃点东西,莫让他饿着肚子误了正事。”

    那琵琶女应了,便大大咧咧道:“你跟我走吧。”多吉揣好了信,向彦君鞠了一礼,便跟在琵琶女向外走。

    走到门口时,彦君突然开口说到:“好像是在你家。”

    “我家???”多吉跟随琵琶女走出去,脑子飞快转动,忽然想起,曾经是有一狐狸大仙,带着一群黑甲士兵,去过他家。

    琵琶女带着多吉往彦君府的正门方向走,多吉忍不住问道:“小姐姐,你叫小疏啊?”

    “正是在下,有何贵干?”小疏冷不丁冒出一句,多吉听罢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小疏已经带多吉来到一间班房,她敲了敲门,道:“三哥,睡了吗。”

    门开了,一护卫拿着小疏的琵琶打开了房门,道:“奉命看守小疏姑娘的仙宝,哪敢早睡。”门后传来众多护卫的嘲笑:“裹脚布吃多了,说话一股酸臭,出去,出去。”

    小疏接过琵琶,见那护卫还想说几句话,便忙说:“多谢你啦,彦君还有差事,我就先走了啊。”

    那护卫热切的说道:“我这会儿不当班,我陪你去做。”屋内其他护卫也道:“快去快去,莫在这里碍眼。”

    小疏却推辞道:“不用啦,三哥早些休息,我就先走啦。”说罢摆摆手,便赶忙走了,看多吉等着,便把琵琶递给他:“帮我拿着,莫要摔了。”多吉接过琵琶,发现入手有得七八斤,便一只手轻握住琴脖,一手拖住底部,小心翼翼的端着,跟着小疏走。小疏带着多吉动转西转,终于转到了一处房间,她轻轻推开房门,原来是府上的后厨,多吉心想这下定是有一顿大餐可享,结果小疏只是找来一个食盒,在一口大锅舀了几勺汤汤水水装在食盒,便轻轻的关上门,带着多吉走。多吉想来大餐是没有了,便失望的跟上小疏。

    小疏带着多吉一直走到了府上的东边,推开了一扇小门,那门很矮,小疏本就不高,也要弯腰才能通过,多吉更是半蹲,才从小门通过。出门后是一条碎石小路,小疏带着多吉走了几十步,才来到几间小瓦房。小疏点了油灯,顿时一股温暖的黄光将屋前的小坝子照亮。

    小疏道:“我去做点热的吃,你在这儿等我。”随后她便进了厨房,忙活起来。

    多吉把琵琶放在厨房外的一张桌子上,便也踱进了厨房,问道:“需要我帮忙吗?”

    小疏正忙着从缸里取了一点清水,在洗青菜,便道:“你帮我生火吧。”

    多吉道:“好嘞。”便去到灶孔准备生火。

    灶旁有柴火也有枯草,多吉很轻松的就把火生了起来。此时不过亥时,离丑时还早。想到马上能有热饭吃,多吉便烧火烧的格外起劲。

    小疏看到铁锅都快被烧红了,大叫一声:“你想把我屋子点了啊?”便急忙用瓢舀了水往锅里添。水一入锅,立刻升起一大股水汽。

    多吉尴尬道:“抱歉,很少做饭,没经验。”

    小疏已经从柜中拿出一把干面条,问道:“你吃多少?”

    多吉不好意思道:“先…煮个两斤吧。”

    小疏掂了掂,感觉手里的面条大概正好两斤,便一下丢到锅中,又去柜里拿了一些面,煮到一起。

    多吉好奇问:“这是你家吗?”

    小疏道:“我一个丫鬟,哪儿来的家?这里是我舅舅以前给彦君当差住的地方,后来他不当差了,我就搬来这儿住啦。”

    多吉问道:“你舅舅?”

    小疏道:“离教头就是我舅舅啊,他不是你顶头上司吗?”

    多吉好奇道:“你是离教头的侄女?为何要来当丫鬟?”

    小疏道:“你当传令兵,竟然连彦君都不认识。我当丫鬟怎么了?”

    多吉道:“我…可不是传令兵,我是离教头府上的护院。”

    小疏道:“那我们半斤八两呗。面好了,掐火。”

    多吉道:“怎么掐?”

    小疏道:“你傻啊,用火钳把大块的柴火埋灰里,不就掐了。”

    多吉赶忙照做。小疏已经把面分进了一个小碗和一个小盆,撂下一句:“自己端。”便自己端着小碗往外走。多吉端着一盆面条走出去,嘟囔道:“我说吃两斤…不是两斤干面条,这一煮出来,起码五六斤多。”

    小疏道:“你说两斤,今天要是吃不完,看我不把面条揣你怀里带走。”说罢便打开食盒,用小勺子舀了些汤和鸡肉给多吉的盆里。

    冷的鸡汤一遇到滚烫的面条,顿时一股香味飘出来,多吉闻了不觉食指大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小疏好像从没见过吃饭这么不注意形象的人,看着多吉咯咯咯的笑了几声,说道:“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呢。”

    几大口面下肚,多吉感觉世界仿佛恢复了几分色彩。他突然停下来,看看小疏,又看看两人的小碗和小盆,“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面虽然多,多吉却也饿了一天,竟然一口气将一盆面吃了个精光。小疏要去洗碗,多吉抢着主动去洗。小疏便抱着琵琶,用一块手帕在多吉旁边细细的擦拭。

    多吉好奇问道:“小姐姐你琵琶弹的好啊,今天那个是什么曲子?”

    小疏道:“你这人好生奇怪,姐姐就姐姐,小姐姐是何物?”顿了顿,又接着说:“我还好啦,琵琶很小就学过啦。今天弹的曲子是玄音门陈九音先生创作的《武王破阵曲》。”

    “哇~~~是讲什么的呢?”多吉虽然没听过什么玄音门,也没听过陈九音,更没听过《武王破阵曲》,但是总觉得应该很厉害才对。

    小疏道:“大概就是很多年前有一场战争啦,当时敌人非常强大,武王“明”面对多自己几十倍的敌人,丝毫不慌,带着五百玄甲军,大破敌阵的故事。”

    多吉道:“我前面听着潸然泪下,中间听的惊心动魄,后面听的气势磅礴,原来是讲的一场大战。小疏姑娘的琴技真是出神入化,你能再给我弹一点吗?”

    小疏听他夸赞,心里也是开心,便一口答应了,然后调了调琴弦,却突然“呀”了一声。多吉忙问“怎么了”。

    小疏道:“我拨子不见了。”

    多吉便问:“拨子是什么东西?”

    小疏道:“当然是弹琴的拨子啊,今天傍晚竹林都还在用呢。呀,想必是追你的时候掉了。”

    多吉疑惑道:“啊,我原来还以为你弹琵琶是用手指头呢?”

    小疏道:“怎么可能嘛,就是有一千根手指头,也不够琴弦削的。这下可怎么办啊。不行,我得去找回来。”说罢,小疏作势便要去找拨子。

    多吉道:“这么晚了,你一个姑娘家,去找什么拨子。我一会回大营,一路给你找了便是。”

    小疏道:“那可就麻烦你啦,可你找到了怎么给我呢?”

    多吉道:“我这信送了,自然是无事,明天睡好了,专程给小疏姑娘送来便是。”

    小疏道:“那便多谢你啦。”

    两人又说了些许话,多吉算着回营的时间,便别了小疏,往大营去。他找小疏要了一根火把,便顺着小路回去,果然走了不多时,便见路边有一十字形小骨片反射火把光芒,想必便是拨子,他捡了起来收好,便一路回到大营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