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浮沉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机会来了

    自家子侄报名参加乡勇,无非就是贪图每个月挣的那点钱粮养家。

    谁也没想到在有朝廷官兵的情况下会派乡勇出去缴贼,派了也就派了,谁能想到这出去溜达一圈,才几天的时间啊,乡勇全军覆没,到了自家人连个尸首都没有见着。

    何刘两家招募的乡勇多是在县城中招募的,听说乡勇队出事,这些人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两家打探情况,到了才知道这两家人消失了,提前跑路了,立时人们的情绪就开始焦躁激动起来,不由分说的要往里闯,被看守的衙役一顿棒子打了出来。

    又有人叫喊着去县衙评理,数百号人呜呜嚷嚷的直奔着县衙而来。

    听到有百姓来闹事,俞学中也顾不上生气了,急忙吩咐:“去召集人手,通知巡城的官兵过来!”说完整理了整理官袍,正了正头上的乌纱,大步走向县衙门口。

    “还我儿子!”

    “还我儿子!”

    ……

    人群聚集在县衙之外呼喊着,但并没有做出冲击县衙的举动,可见衙门对普通百姓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冲击官府等同造反,谁也没有这个胆子。

    很快巡城的官兵到来,手中的长枪将人群逼退数步,县衙的大门也随之打开,一队衙役从里边出来分列在两侧,县令俞学中迈着四方的官步不疾不徐的从里边走出来。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紧紧的盯着县令。

    “乡亲父老们,本官知道诸位的子侄都有在乡勇之中的,官府缴贼也是为了全县的太平,可是营官何庆亮、刘文轩指挥无能作战无方,只是损兵折将,现在却又畏罪潜逃,本官已经发下海捕文书,誓要将两人抓捕归案,这次的兵败本官也很是痛心,据本官得知,有不少人都是被贼人俘虏了并没有死,请诸位父老放心,被俘的本官一定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死了的该有的抚恤定然不会少,本官还命人查抄了何刘两家的家产,所得的银钱全部用来补偿各家。请诸位父老相信本官,都先回家去吧,之后有消息会有差役上门通知大家的!”

    “老爷,我儿子才刚二十岁啊,要是他没了留下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这可让我家怎么活啊!”一个老汉痛哭着说道。

    “是啊,我家娃也还年轻着呢!求大老爷一定要把我家娃娃救回来啊!”又一个哭嚎着跪倒在地。

    紧接着县衙门前跪成一片,哭嚎声一片。

    “好好好!本官一定尽力将诸位子侄救出来,都先回家去吧!”俞学中应着,示意衙役们赶紧下去把人群劝走。

    衙役们上前连拉带拽的,将一种哭哭啼啼的人劝走。

    好不容易清静了,俞学中又犯愁起来,怎么才能把被俘的人救出来呢,如果要是全按阵亡处理,那不单单抚恤花费承担不起,县中的百姓也不会答应,万一闹出民变来那可就不妙了。

    找来县丞、典吏和各司主管商议商议吧。

    县令俞学中,县丞姚本之、典吏冯敞、同官守备吕万钦还有各房主事再加上一个师爷韩会,大大小小十几口子人,都在县衙二堂花厅之中落座。

    “何刘两家兵败嵌套,现在百姓舆情激烈,诸位以为当如何处置最为稳妥啊?”俞学中首先开口。

    “为今之计首先要尽快击退进犯的贼人,设法营救出被俘的乡勇,不然县中百姓惶惶无法安定,久之必起祸端,不知府城的援兵可有消息?”姚本之问道。

    “本官已经连派了好几批信使,最快的援兵怕是也要月余以后才能到达”俞学中叹了一口气。

    “这等着他们到了黄花菜都凉了,还来个屁啊!”一群人震惊不已,乱哄哄的开始叫骂起来。

    “好了好了,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冯典吏、吕守备县中差役和守备营还能抽调出多少人马?”

    “差役、帮闲能凑出五十人就不错了,再多了县中治安就无法保证了”冯典吏言道。

    “我们守备营最多可抽调八十名士兵!”吕万钦思索半晌之后回答。

    “这才一百三十人,不能再多些了吗?”俞学中言辞恳切的问。

    吕万钦摇摇头:“不能了,再多万一贼人进攻县城我们根本无法防御,就着每面城墙只剩下了不到六十士兵。太少了!”

    “好吧,只是这点兵力实在太少了如何能去剿贼营救被俘的乡勇,不行就再次从县中招募乡勇!”

    “县尊大人,这恐怕不行,再次募兵容易引起百姓不满,更何况没有经过训练贸然上战场无异于去送死啊!请大人三思!”众人连忙阻拦。

    “各家大户呢?”

    “或许可以再凑出一些,大人还有一家或许有这个能力,难道您忘了?”韩会在旁边开口说道。

    众人目光齐齐转向师爷韩会。

    “大人您怎么忘了,咱们乡勇营还有一个李家没有动呢!”

    “可是李九江前些日子刚同本官讲过他们之前护镖损失惨重,怕是也没有人手啊!”俞学中叹息一声。

    陈习哈哈大笑:“大人怕是被李九江蒙骗了,即便九江镖局损失了些人手那也不影响他家是同官拥有镖师最多的镖局,其子李元早早就派人出城招募乡勇,都未见回来怕是已经悄然训练了许久了,况且学生听守城士卒说,李元从回来之后就一直住在城外马场,余方才派人去城外探查了一番,张捕头你和诸位大人说说吧!”

    “是!”张头儿躬身说道:“奉师爷的命令,属下带着几个弟兄去城外李家马场查看一番,马场之内有百十人正在操练,其中最少一半甲胄齐全一看就是朝廷官兵,而且属下还看到他们修习骑射,想来应该都是骑兵。”

    “骑兵,这五十精骑李家是从何而来?”俞学中甚是惊讶。

    “这个属下不得而知了”

    “大人,如此看来李家并不像之前说的那般,此次剿贼需得落在李家头上。”

    俞学中点点头:“派人去请李九江来县府!”

    此刻九江镖局内,李九江和李元正聚在一起,李九江老神在在,李元则是满脸兴奋。

    “爹,听说何家和刘家这次全军覆灭连夜跑路,是不是真的?”

    “嗯,我让李忠去看了,两家确实都跑了现在都有衙役在家里守着,不跑几百乡勇的家属能把他们生吃了!”李九江哼了一声。

    “那下边剿匪是不是轮到咱们出马了?我现在就回庙山村召集队伍!”李元搓着手说道。

    “不急不急,现在还只是老百姓着急,县令和那些大户还没有到火烧房的状态,咱们接着等几天,我估计用不了两天还有消息传回来,那会等着他们都着急了才是咱们动的时候。”

    “啥消息?”

    李九江捋着胡子问:“如果你是王二,歼灭了这么多乡勇之后,接下来你做什么?”

    “如果我是王二定然趁着官府损兵折将,无力抵抗的时候,四处出击还能收获一大波!”李元说道。

    “对啊!你都能想到,王二这个巨匪会想不到,所以过两天消息传来才真正是他们着急的时候。”

    两人正说着,管家李春出现在门口:“老爷,回事!”

    “进来说。”

    “老爷,县衙门来人,说县太爷请您过去,有要事相商!”

    李九江笑道:“看看,这不就是来了嘛!就说我和李元都去山里招兵去了,过几日就能回来。”

    李忠应了一声,转身回话去了。

    “爹,真的不去见见县太爷?”

    “不见,多两天再说,只有他们越急咱们提出的条件他们才会答应的更痛快,放心现在县令不敢得罪咱们;不过还是要提前准备起来,你今天就带着你的人返回庙山村,这些天他们应该也招了不少人了,加紧再训练几天等着我的命令再出战,战斗上多听陈习和谢承先两人的意见。”李九江安排道。

    “好的爹,这几天我正想办法给董玉辉他们配战马呢,这事您想着点,骑兵没有马跟没腿没啥区别。”李元应着。

    “这事我知道了,过几天就给他们配齐了,对了秘库里的盔甲你带一套走,安全最重要!”

    李元取了盔甲,招呼上陈长文带着一众亲卫策马出了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