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浮沉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决断

    乡绅们不愿意大出血、李九江不松口。

    场面就一直这么僵持着,俞学中坐在太师椅上悠闲的端着茶杯,看着斗鸡一样的众人。

    这时高东良站了出来:“各位各位听我一言,我知道大家都很为难,可是现在咱们的亲族和庄园都正在遭受贼人侵袭,救援刻不容缓,而且谁能保证这一次匪祸过去之后以后不会再有呢?成立这乡勇营也是为了保证以后咱们的产业不受贼人掠夺,既然乡勇营必须存在那钱粮从哪里来?”

    扫视一圈接着说:“既然李总镖头提出这些要求,就说明他有把握驱除贼人,为了能有快速平息贼乱,咱们就不要再纠结这些小钱了,都是家大业大的,高某先做个表率,李总镖头,我高家城南的五百亩田庄就过到乡勇营名下了,再给你十个木匠、二十匹好马!还请总镖头笑纳!”

    “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知道你们之间有什么猫腻!”

    “你放肆!我高家的产业都在城南,现在贼人又没有霍霍我家,老夫能这么提出来全是为了大局考虑,如果你不想大可以自己去救!什么东西!”高东良脸色一黑,顶了回去。

    “好了好了,高兄不要生气,坐下坐下!”陈昌会站起来拉着高东良坐下:“诸位不是陈某向着李兄说话,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朝廷官兵短时间内来不了,以后也不可能在这常驻,现在除了李兄还有人能救同官吗?大家就不要纠结这些鸡毛蒜皮了,我陈家亦有产业受灾,我也愿将城南三里的五百亩田庄交给乡勇营,交付十个铁匠、二十匹马!如何做诸位自己决断吧!”

    “哼!你当然会帮他,你儿子都快和他儿子同穿一条裤子了!”刚才叫嚣的那人又反唇相讥道。

    “王兄,我们都知道你家这次损失最惨重,心中有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气不能撒在无关的人身上吧!贼人还要不要驱逐了,百姓还要不要救了?我杨家家业小就出三百亩地、十二匹马,木匠我给十五个!”杨家家主杨清恒开口说道。

    有了缺口就好办了,接下来众人就是各自报出自家的数量,有出两百亩的,有出三百亩的,马匹和工匠也是有多有少,县衙的书吏在旁快速记录着。

    “我王家损失惨重,没有那么多东西,你要是能剿灭了贼人,柳树坡的一千亩地全是你的,马匹和工匠述我无能为力!”王家家主愤愤的说道。

    李九江也没有反驳,笑着点头应下。

    这是书吏也停下书写,将统计好的纸张递给俞学中。

    俞学中将纸张拿在手中看了一遍:“好了这都是诸位自己报的数字,都落笔按手印吧,过后把地契交割了。”

    看着众人一个个的都签字画押之后,俞学中一摆手,书吏再次呈上一份文书,仔细看了一遍,签上名字盖上大印:“李统制,来这是乡勇营的文书”。

    又拿起笔在纸上刷刷点点写了几笔,一并交到李九江手中:“这是两百套刀盾的凭证,稍后你可以去武库领取。”

    “多谢大人!”李九江双手接过文书。

    “不忙着谢,这该给的也都已经给了,李统制什么时候出兵啊?”俞学中问道。

    “交割完成三日之后出兵剿贼!”李九江斩钉截铁的说。

    “好!我期待着你凯旋而归!诸位如果无事就都退下吧!”俞学中一丝多说的兴致都没有了,叹了一口气起身转回后堂,他心里清楚从此以后同官的天变了。

    众人退出县衙,李九江抱拳说道:“诸位,李某就先回去准备出征事宜了,东西到位之后即可出征,我在家恭候各位。”

    说完便和高东良、陈昌会两人一同离去,剩下一众乡绅矗立当场。

    回到九江镖局,李九江、高东良、陈昌会三人开怀大笑击掌相庆。

    李九江笑着拜谢:“此次多谢两位相助才能有如此大的收获。”

    “九江哪里话,帮你也就是帮我们!”高、陈二人摆手道。

    从怀中掏出各家画押的文书,展开放到三人眼前:“这次虽然没有如愿拿下一些城中铺面,但是这近四千亩的土地也是不错的收获,两位每家的五百亩如数奉还、再各送上两百亩以做谢礼,多谢了!”

    “九江客气了客气了!”两人哈哈大笑,说上几句话能白的两百亩地哪能不笑。

    李九江没有打算一次就讲县中所有的大户都得罪了,自然是要拉拢一批的,像高东良、陈昌会他们这些产业基本上都在城南,还有主要产业都在县城的家族,就没有必要把他们也得罪了,可以引做帮手,只有哪些切实受到贼祸的才是目标。

    从效果上看,确实是不错的。

    这一波下来,两千亩田地,上百工匠、两百多匹马,营主的名头还有刀盾,瞬间李家就成为同官县一等一的大户。从此不用再看任何人的眼色,哪怕是县令也得礼让着几分。

    转天各家就派人带来了地契、工匠、马匹等一应物品,交割的也都很顺利,李九江也没有失言,接收到物资的第二天就带着之前在马场中整训的五十名精兵和六七十新招募的趟子手,骑着高头大马在县城中游行了一圈之后,策马出了同官县。

    这下同官的乡绅和百姓们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些许,尤其是看到装备精良,甲胄兵器具齐的那五十名精锐骑兵的时候,人群更是迸发出了阵阵欢呼,相信此去定可得胜而回。

    李九江出发的同时也给身在庙山村的李元传去命令,让他整理队伍即日出发,两支队伍一南一北夹击王二义军,在云梦乡附近汇合,再合力攻打云梦乡。

    接到命令李元立即下发了战前准备的命令,让所有正在训练和修整的乡勇全部停止,各自规建。令后勤总管陈长文打开库房,分发装备,口粮等。

    又派侦骑四出,探查敌军动向。

    这一连串的动作,还真得感谢陈习,谢承先他们这几个从边军中隐退下来的老兵,别看他们在边军中的时候职位不高,最多也就是个小旗总旗之类,但是正规部队作战需要做的准备和动作,他们都是门清的。

    如果没有他们,李元从几本兵书上学来的东西,真到了战场上那肯定就是啪啪的打脸,之前训练和剿匪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让李元知道了这世上不是人人都是天生韩信,看几本兵书没啥用。

    学习到现在李元才算摸到了一些皮毛,要想深入进去还是需要真正战争的磨练。

    做完战前准备动员,李元又将陈习、谢承先,陈长文和已经升任百长的卢亚俊、曹方山、钱英和牟大柱还有新提拔起来的百长,都召集到一起开作战会议。

    简述完李九江要求攻击前进,到云梦乡汇合的消息之后,李元主动要求听取陈习等人对进军的建议。

    “队主,根据我们之前打探来的消息,贼军王二所部一直在金锁关、云梦乡到陈炉镇这一带活动,这个三角区域内的地主大户基本上都已经被一扫而光了,现在其活动范围已经在想南扩展了,所以标下认为,从我这这个方向进攻遇到贼军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倒是总镖头那边随时可能会遇到敌人。”陈习率先开口。

    “我认同陈副队主看法,我们要及时提醒总镖头,同时快速进军到敌军撤回云梦乡的必经之路上,截断他们的退路,让其感到恐慌不敢再轻易南下,如果敌人前出部队的退路被断,云梦乡的敌军主力势必会拼死救援,打通通道,咱们会面临被两面夹击的风险,可问题是以咱们现在的兵力配备,实际能够有战斗力的也就四百到五百人,其余两三百连个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只能打个顺风仗。如此一来咱们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谢承先接着说道。

    这里边能够提出作战方案的只有这两个人,其他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即便刚刚提拔起来的那两个百长,他们也是官军出身,但之前都是小兵,只有听喝的份,这种时候又能提出什么好建议,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元身上,等着他的决断。

    “长文,你怎么看?”李元皱着眉头边思索边问坐在旁边的陈长文。

    “怎么行事,就看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战果!”陈长文问道。

    想要收获什么样的战果?

    李元低头沉思片刻说道:“长文你接着说。”

    “刚才两位副队主的意见是以击溃甚至歼灭进犯之敌为目标设定的,如果你也想达到这样的结果那这个险就必须要冒;如果是对敌人彰显武力,使其不敢再轻易打同官的主意,那就不必如此,只需消灭其几只分队,达到震慑效果,我想贼人自然会退却的。如何进军要看你的决断”陈长文分析道。

    李元脑中飞速的衡量着其中的得失利弊。

    陈长文说的不错,如果只是要击退贼军,那么痛击其中几路,王二知道厉害之后自然会退却。

    原因很简单,他们攻击同官是为了过冬的粮食和钱财,不是真的想要拿下同官,拖的时间越久朝廷官兵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对王二义军不利,所以陈长文预测的没有错,王二多半会退却。

    如果是截断了他们退却的道路,为了活命这些人势必会拼命,到时候乡勇营遭受的损失怕是会不小。

    可是李元又想到,现在才刚刚成军,如果刚刚开始就畏敌避战,那以后队伍如何带,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候,会不会形成习惯,总想着逃避;更何况同官的百姓们如何看待乡勇营,仇没有报,被俘的亲人没有营救回来,只是因为自己不敢拼。

    所有人都紧盯着李元等着他的最后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