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浮沉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返回

    回到三门寺时,大军已经在收拾行装了。

    外侧的壕沟填平,阑珊、箭楼拆除,木料就堆放在三门寺的外墙之下。

    将队伍安置好后,才放心的返回,在庙门前跳下马来,大步流星的往里边走。

    进门之后正看到郑婉宁端着一个托盘从寺庙侧面的小路走到前边来,托盘上放着几个碗碟。

    原来,在大队骑兵返回的时候,袁成北就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音,急忙向着里边禀报:“姑娘,队主应该是回来了!”

    “小姐小姐,李公子回来了!”小梅听到声音赶紧跟郑婉宁说。

    “我听到了,这个时候了恐怕还没有用饭,你去吧中午的饭食热一下。”

    没用多长时间,饭菜热好,郑婉宁端着送到前殿来,正巧碰上刚从大门进来的李元。

    再看李元,一身玄色鱼鳞甲包裹全身,腰间挂着长刀,手按在刀柄之上,显得更加威武,大步走来,身上的甲叶哗哗作响。

    郑婉宁也看到了李元,端着托盘停在了大殿门口,静静的等着,等到李元走到跟前,轻轻弯腰:“公子!”

    李元停住脚步,双手抱拳:“李元见过姑娘!您这是?”

    “听闻公子率军返回,这个点儿想必还没有吃饭,就热了一些饭菜,公子凑合着吃些吧!”

    “如此多谢姑娘了,我还真的是饿了!”虽然看出来了,但是真听郑婉宁说起李元心中还是挺感动的。

    两人步入正殿,李九江正在殿中拿着手巾轻轻擦拭着盔甲上的,郑婉宁讲托盘放在桌案之上,转身接过李九江手中的手巾:“李叔叔,我来擦吧!”

    “哦,好,你小心些不要伤到手了!”李九江将手中手巾递出,起身来到李元身旁。

    “王二他们已经离开同官了?路上没有发生什么吧?”

    “是,我看着他们出的同官界,倒是没有异常,回来的时候我顺路去了云梦乡,把贼人留在那里的营寨烧了!”李元答。

    “烧了也好,省得以后多生事端。你赶紧吃点东西,抓紧休息,等收拾停当之后咱们就启程了!”

    “这么急吗?不再多待一晚明日清晨再出发?”李元问。

    “不了,县令传来消息,说府中准备出兵缴贼了,问咱们是否得胜,如果得胜县中好省下一笔钱粮,你陈叔叔也来信说县中灾民和请愿之人日多,恐怕不稳。咱们得抓紧时间回去稳定局面,你娘他们可还都在县城呢!”李九江解释道。

    “好,那我抓紧时间,稍后我去和老方丈告个别!”李元紧扒拉着碗中的饭菜。

    吃过饭后,又帮着郑婉宁把甲胄擦拭好,这才让袁成南去后勤营寻李春拿回一些财物和粮食,便和郑婉宁一起返回后殿。

    “姑娘,你先回去收拾东西,我去和方丈告别,之后我们就准备启程了!”李元对着郑婉宁说道。

    “好,我等公子消息。”郑婉宁点点头。

    禅堂中李元和老方丈明空大师对坐在蒲团之上。

    “方丈大师,近日来多有叨扰,听您将禅理,元亦是获益良多。”李元双手合十。

    “我佛有云:万事万物皆有缘法,施主亦是有慧根之人,落脚此地也是你我的缘分,施主是带兵之人,还望以后能够常怀慈悲之心,少造杀戮!阿弥陀佛”明空方丈口念佛号。

    “元一定牢记大师教诲,待到功成名就之时,再来听大师讲法!多日叨扰,一些俗物不成敬意,还望大师不要推却!”李元说着指了指外边的粮袋和上边放着的一个小箱子。

    “多谢李施主了,老僧亦会带着众弟子在佛前为施主祈福!”。

    “如此,李元告退了!”李元从蒲团上起身躬身退了出来。

    ……

    整个队伍已经都收拾停当,随着一声开拔的号令,队伍缓缓移下山坡,向着同官方向出发。

    明空方丈带着一众弟子站在三门寺大门之前,看着蜿蜒离去的队伍:“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阿弥陀佛!”。

    身旁弟子不明所以的看着老方丈。

    “好了!都回去吧,慧空,你带着弟子们把寺庙再打扫一遍,这些木材收拾起来,以备日后有用,李施主留下的粮食除了够咱们吃用的,剩下的都布施给附近的穷苦人家吧!”。

    “是,师傅!”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和尚应道。

    三门寺周边大军停驻将尽月余,所产生的各种垃圾,数不胜数,虽然走的时候有过简单收拾,却还是让慧空等僧人收拾了数日,不过也因此得了不少好处,木材、锅碗、绳索、碎布等等,对于军中可能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收拾起来还是可以用到的。

    ……

    同官县城,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张。

    因为兵灾造成流离失所的百姓,现在全都跑到了县城外边,足有两三千人,虽然县令安排人开设粥棚每日赈济,一个多月已然用去了四五百石粮食,而且天气渐冷,地上的水洼清晨时分已经结起了薄薄的寒冰,逃难百姓身上很多还都穿着单衣。

    俞学中虽然有些贪财,但是也不得不说他还算是个好官,看到百姓受冻,又从县库中拨出银两来购买过冬需要的棉衣、布料,还让人赶制了一批帐篷分发给灾民。

    师爷韩会给俞学中算过一笔账,县城之外的灾民还仅仅是一部分,所有的加起来怕是得有六七千之数,这些人家园被毁,粮食钱财都被贼军掠夺一空,要想让他们活下来,那就不单单是解决眼前的问题了,度过寒冬三个月,开春之后还要拨给他们口粮、种子和牲畜,等到夏收他们才能养活的了自己。

    如此算来最少要准备半年的粮食,按五千人计算,那就需要五六千石,耕牛十两左右一头、棉布二钱一匹,折合下来又是三四千两银子。银子倒还好说,粮食这几乎是要掏空县衙可动用的所有库存啊!

    一旦真的县库空了,来年的税收怎么解决?

    万一要是再遇上其他事情又怎么解决。

    俞学中思索良久,最终决定还是不能不管外面的灾民,没有粮食就去府城乃至外省购买,好在同官商贾众多,商税收的还算充足,现在只希望能早日解决这兵灾,好让百姓们回归乡里。

    这样一直聚集在县城外,每日里都有人闹事,打架斗殴,也有城中的混混出去找事寻乐子,更有之前那些乡勇的家属,不停的来伸冤诉苦,俞学中不厌其烦,衙门口的压抑兵丁这些日子忙的不可开交,再这样下去非得出事不可。

    特别是接到府城传来的消息,西安府决定派兵两千入同官缴贼,这又是一笔钱粮,消息一出,俞学中更是着急了,于是书信连着给李九江发去,催促快些。

    好在好消息传了回来,李九江率部击退了进犯的贼匪,斩获甚多,还救回了被俘的两百多乡勇,俞学中终于放下心来,赶紧差人给府城和西安府送信,说贼匪已经被逼退到白水、澄城县界去了,让官兵往那边去吧。自己可以剩下好大一笔。

    随着消息散开,和乡勇大队人马出现在同官城外,百姓们终于相信这是事实了,特别是之前乡勇的家属,来不及等待,直直跑向队伍中间,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家人,得以活命返回的和家人抱头痛哭,没有找到亲人的家属只能默默垂泪。

    俞学中带领县中的大小官员和一众士绅,在城门口迎接凯旋的将士们。

    “哈哈哈!李统制,旗开得胜,可喜可贺,本官为你接风!”俞学中端着一碗酒来到李九江马前。

    李九江赶紧翻身下马:“多谢县令大人,此番得胜全赖将士用命!”说着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李九江领着俞学中上前,指着用绳索捆着的一队人说道:“大人,这百余人是与贼交战之时俘虏的”。

    俞学中仔细的观察,这些人中也是有丑有俊,有壮有瘦,神色各异,有的怯懦有的凶悍,胆大之人甚至还凶狠的盯着俞学中等人。

    “本官原还以为贼军各个都是凶悍之辈,看来也不尽然,不过倒是都有一些草莽之气!”

    “哈哈哈,他们也都是人,脑袋掉了也长不上来!”李九江哈哈大笑着。

    “您再看这边,这几辆车上装的都是贼人的首级,大人要不要验看一下?”李九江指着几个用油布蒙起来的大车说。

    “这就不必看了,回头硝制起来,送到府城报功!李统制,本官已经在县衙设宴为你接风,走走走随本官一同前往”俞学中赶紧褶过去,拉着李九江的手腕往城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