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遇

    这天上午,朱友康照常起了一个大早,骑着自行车去蓬州县师范学校外语培训班上学,他刚走到县委门口西边的新华书店门前,就听到后面有人叫他。

    他停下自行车,回过头一看,原来是他蓬州中学的班主任老师陈竹,陈老师仍然骑着他在蓬州中学时,经常骑着的带有前照灯和自发电的永久牌自行车。

    陈老师告诉他,他现在已经调到县委宣传部上班了,有事就去找他。

    朱友康向陈老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离开蓬州中学这几年的基本情况,说自己要在县师范学校参加一年的外语培训学习。

    陈老师问他,你路这么远,每天能来回跑吗?朱友康无奈地摇头,表示没有办法。

    陈老师说,要不这样把,你抽空来宣传部找我,我在宣传部看能不能给你找一间房子住。不过,吃饭问题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朱友康听了十分高兴,并表示感谢。

    就这样,朱友康住进了县委大院里宣传部的一间宿舍。

    这间宿舍原来是一间油印文件和材料的地方,他们现在与文联一起使用新版油印机,一直到文联去印刷,这里的老旧油印设备,已经好久不使用了,房子也一直空着。

    陈竹老师为他找来一张闲床,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算是帮着他安置了住处。

    陈老师告诉他,最近正赶上县里的文化夜市活动,文化演出很多,事务很繁忙,他除了自己到现场去采访,还要回到单位赶稿子。

    特别是他家属最近身体出了毛病,还需要他回家伺候,所以,陈老师就没有邀请他到他家里吃饭,忙的也顾不上多看他。

    走进县委大院的感觉真好,从县委大院出来的感觉更棒,他开始想入非非,想着自己哪一天能来这里上班就好了。

    每天回老家,和每天住在县委大院,时间上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感觉自己一下子时间多起来,充足到一时不知所措。

    那么,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件事就是去陈竹老师那里去慰问一下师母。剩下时间在考虑其他安排。

    说实话,朱友康尽管考上了外语培训班,可是在他心里,他可不是来学习外语的,他满肚子就是如何进入教育机关,或者直接跳出教育界,到县委政府去工作。

    他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费,用去了一少半,为师母买来了奶粉、点心和水果,利用第一个晚上时间去了陈竹老师家。

    他知道陈老师的家,因为在蓬州中学上学时,正赶上陈老师翻盖新房,朱友康曾经组织班级力量,曾经为陈老师盖房子出过力。

    他到了陈老师家,正好看到陈老师正在给师母端饭吃,见友康来了,陈老师就向师母做了介绍,师母表示感谢。说话间声音特低,根本听不出底气来。

    他知道师母病的不轻。两个孩子都正在上学,是正需要师母的时候,朱友康看着陈老师一家人,心里突然升起怜悯之心来。

    朱友康觉得自己家里尽管熬煎,可是大人小孩都健健康康的,这就够了。现在看来,健康是多么重要啊!

    朱友康看完师母,没有顺着原来的路线回宿舍,而是绕道来到蓬州中学这条街上,他想到处熟悉一下。

    然而,他错了,这条街夜间没有路灯,非常萧条黑暗。一直摸着黑儿走到了蓬州县人民医院才有了路灯。

    而这时他已经徒步走了将近三里地路程。当快要走到医院外边的小石桥时,他突然止步不前了。

    他看到了前面的小吕,正骑着自行车从东边过来,估计是上夜班。

    他赶紧背过身,生怕人家看到他。

    估计小吕快要过了小石桥的时候,他才转过身来。他站在那里没有往前走,而是看着小吕骑着自行车的背影,一直进了医院的大门,他才放开了脚步。

    刚到了小石桥桥头,他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从医院里走出来。这是一位年轻女同志,手里提着保温桶,肩头挎着一个小挎包。

    他停下脚步,仔细一看原来是,多次碰面的石脑大坝英雄人物,现在是食品加工厂糕点和酱菜车间主任张美珠。

    他借着路灯的灯光看到,她面无表情,脸色凝重,头发蓬乱,动作迟缓。一看就知道,心里很不舒服,肯定是有了大事。

    朱友康和张美珠已经碰过多次面了,第一次是和刘新亮去他母亲厂子里,第二次是张美珠去给看守所送货的路上。

    第三次是朱友康以蓬州中学团委名义,通过赵大友联系到石脑大坝工程指挥部,邀请先进人物张美珠等,到蓬州中学作报告。

    这第四次最尴尬,是同学聚会喝醉了酒,被刘新亮带到张美珠和他母亲的宿舍,张美珠还给他喂了水,收拾了呕吐物。

    算起来,在这里碰面应该是第五次见面了,应该是不算陌生了。

    朱友康看着她走出来,她的注意力都在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操心外界。当朱友康叫他名字的时候,她竟然吓了一跳。

    本来又是夜间,她肯定是很害怕的。她回过神之后,才看清楚,原来是朱友康。

    “美珠,你怎么从医院出来了?家里有人住院吗?需要我帮忙吗?”朱友康关心地问道。

    “是友康啊!把我下了一跳。我还以为是谁呢。”她给朱友康简短说了几句话。

    大意是,他父亲身体不好,已经昏迷一天了,他准备回家再准备些饭菜,等父亲醒来时食用。

    因为朱友康的家就在县委东边不远处,朱友康就和张美珠一边走着,一边攀谈起来。

    在路过一家夜店的时候,朱友康推说有事,让张美珠等一下。张美珠不清楚朱友康进去要干什么,就站在夜店外面等了一会儿。

    朱友康很快从里面走出来,张美珠见他手里提着一个大包,里面鼓囊囊的。

    “美珠,你别嫌东西少,这是我一片心意,那去吧!算是我慰问大伯了,祝愿大伯早日康复出院!”朱友康说完,就掂着大包继续和美珠向前走。

    “哎,哎,哎,友康,你这是干嘛呢?别再破费了,你大伯没事的。”张美珠看朱友康是给自己的买的,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她就上前拉住朱友康,非要他给人家夜店里退了不可,朱友康好说歹说,才算是留下了。

    快要到永盛楼拐弯处的时候,张美珠说,他要拐弯了,拐弯后下一个破,路北就是她的家。她希望朱友康方便的时候,到家里去玩儿。

    朱友康这才知道,原来张美珠就居住在这里。于是赶紧把手里的包裹递给张美珠,张美珠又躲闪了一阵子,最终领着东西回家去了。

    朱友康没有迈开脚步,而是站立在道路中央,目送着忧郁的张美珠下了大坡,拐弯儿进了她的家门。

    这时朱友康突发奇想,要是能和张美珠这样的先进人物,谈对象结婚,住在县城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