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三百八十二章 回暖

    面对老人糟糕的身体状况,朱友康意识到了房子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在距离住房也就不远的距离了。

    三哥的宅基地钱年前已经给了他,年后到土地管理局也办理了过户手续。

    只要备足了钱,现在之差盖房子的人了。

    事情多有巧合,他刚办完手续没有几天,盖房老板的电话就打到了学校。

    因为这位老板不是别人正是他这块宅基地的邻居。这位老板正在这里盖自己的房子。

    当他听说友康办理了过户手续之后,就联系了朱友康。

    朱友康知道,其它手续都是老板的事,自己不用再操心了。

    所以,当下就答应了老板。

    朱友康知道,盖房子地基很重要,只要把相邻的地基浇筑在一块,会非常安全稳固的。

    朱友康知道这是早晚要干的事,凡事赶早不赶晚。

    他们晚上见了面,因为前面有多家盖房协议,老板拿出来,朱友康只要看一看就明白了。

    因此,朱友康很快就与老板签了一份盖房协议。

    要是搁在平时,朱友康必须先要跟张美珠打个电话,现在是冷战时期,他就直接做主了。

    可是,因为涉及到工程款问题,他又不得不给美珠说。

    别的事情美珠可以含糊,但是,在盖房子问题上,他丝毫不敢马虎。

    听朱友康说已经签下了协议,他不但没有责怪友康,反而认为朱友康有胆量有魄力,居然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下,签下了十多万的盖房协议。

    但是,有一点他最不放心,这就是房子的设计。

    因为很快就要施工,他连一张图纸都没有。

    所以,她跟友康一起在县城找了很多熟人,看了很多户型的房屋设计。

    最后,她选定了一家亲戚的户型,于是,在这家户型基础上,她做了一些大胆的修改。

    随后,由朱友康交给了施工老板。

    剩下的问题就是准备工程款,协议规定是包工包料固定价格450块钱一平方。总计工料款125500块钱。

    协议规定,工程开工前,先预交30000块钱进料款,完成底层浇筑,再交付工程款30000块钱,二层封顶后再交工程款30000块钱。

    剩余工程款等盖子建完三年内还清。

    为了尽快施工,朱友康从老搭档高校长和几个老师那里先期借来40000块钱。

    3000块钱先交给老板,剩下的10000块钱,再加上年前给学校里垫付的10000多块钱,自己再凑一些,准备交付底层封顶的30000块钱。

    有了前两次交款,最起码朱友康的房子就可以顺利封顶了。

    二层封顶之后,估计少说也要半个月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到时候再想其他办法筹款。

    每当想起这些来,他的心里就激动而兴奋。

    其实此时的美珠心里也稍微感觉舒服了一些,不久就可以住到自己的房子里了,再也不用在搬家了。

    封顶后剩下的钱,分三年时间就可以逐步分期偿还了。

    至于美珠从制药公司那里,借来的50000块钱怎么还,除了美珠工资之外,再想办法凑一部分慢慢还上。

    这样尽管日子过得苦一些紧一些,但是,总算有了自己的安乐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朱友康和张美珠做了周密计划,实施盖房工程的时候,父亲的病更加严重了。

    父母在朱友康这里住了将近一个月,等树上开了花,天气暖和了一些,才回到家里。

    这期间,岳母也住在了朱友康家。

    无奈之下,朱友康又在机关里腾出了一间房屋,还专门买了火炉。

    他让美珠和她母亲住在外间,他跟两个孩子搬到了刚腾下来的那一间屋里。

    朱友康送走父母第二天,美珠也把她母亲送回了家里,朱友康好容易才清净了下来。

    朱友康的房子二层刚封顶,突然接到弟弟打来电话说,他是请假回来收割小麦的。现在正在赶往中丘乡卫生院的路上。

    他说,父亲头晕呕吐不能走路了,并且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东西了,手脚也不灵便了。

    当年朱友康考上蓬州中学时,药材公司的赵经理曾经赠给他一本老旧的《本草纲目》,加上他对医学的了解,他一听就知道父亲身体要出大事了,肯定又是脑出血的症状。

    所以急忙挂了电话,从石脑中学立刻赶出事地点,和弟弟一起找车把老人送往医院。

    这次很严重,检查得知,父亲脑部有拳头大小出血区域,正好影响到视神经,导致双眼看不清楚东西,手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父亲在重症监护室一呆就是十多天,住院期间,友康和姊妹们一起,给老人喂药、喂饭、洗脸、洗脚,给老人接屎、接尿,擦掉咳嗽吐出来的积痰。

    这些天来光卫生纸,每天都得用七八卷。

    父亲多年便秘,有时候六七天才大便。

    大便出不来,还得想尽各种办法,帮助老人解除便秘痛苦。

    朱友康查资料找医生,给父亲喝潘泻叶水、吃芦荟胶囊、吃麻仁丸、打开塞露等。

    另外每天专门为父亲买一些新鲜香蕉和蔬菜、红薯等润肠食物吃。

    住院期间,朱友康在学校、家里和医院三地来回穿行着。

    医院里每天都得两个人伺候,实在不行了,姊妹们劝友康回家休息,他只在医院里的凳子上休息一会儿。

    在这些日子里,因为弟弟和妹夫都请假在家,特别是媳妇们和女婿们,一把屎一把尿的伺候父亲,朱友康的心里,还算得到了一些安慰。

    但是自始至终他是这台戏的主角。他要操心父亲住院缴费、检查化验、按时吃药、分餐饮食等事情。

    父亲连续四次住院治疗后,有了明显治疗效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在子女们,妯娌们,女婿们的热心照料下,父亲的身体渐渐得到了好转。

    大约20天左右,视力和自理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可以下床走路了,可以自己吃东西也了。

    父亲和母亲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住院治疗费共计6653块钱。

    朱友康照常全部结算了。

    朱友康其实这次真的作难了,他是把筹到的二层封顶的工程款拿来当了住院费。

    丽丽不知道哥哥已经结了账,其实,这一次丽丽从本心讲,愿意自己去付款,她感到哥哥付出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让哥哥掏钱了。

    当她也到付款窗口付款时,告诉她已经有人结算了。

    这才知道哥哥友康又付了这次的住院费用。她在窗户咨询了这次住院费用后来到了病床前。

    “这是这次的住院费,哥哥,你一定要收下。刚才我去付款,那里的人说,已经有人付过了。”

    丽丽说话间早已把钱掖在哥哥的胳膊缝里,朱友康说什么也不要,弟媳硬是塞给了他。

    这一次,朱友康接过弟媳张丽丽的钱,眼眶里的泪珠子不停地转动着。

    因为,他知道,他的付出终于有人认可了。

    这是他从记事以来,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回报,他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像黄河水一样付之东流,他觉得值了。

    丽丽清楚,要不是哥哥让友健去矿上工作,他们家哪能在不到半年时间,就收获了20000块多块钱呢?

    自从弟弟友健去矿上工作之后,丽丽在家成了里里外外的一把收。

    近30亩庄稼她一人耕种,农忙的时候就雇人帮忙,农闲了就到工地打工挣钱。

    庄稼长势比友健在家的时候还好,今年的小麦又是一个大丰收。

    姑父梁鸿信老支书规划开发的荒山上,五六亩地的果木也都挂了果,等到秋季又是一个大丰收。

    友健上班之后,丽丽看到了家庭的希望和盼头,他们夫妻之间也能和睦相处了,而且丽丽已经再次怀孕了。

    丽丽这一次掏钱,朱友康有些意外,也觉情理之中。

    因为,他的付出可不是一般的付出,在弟弟友健身上,他几乎失掉了蓬州县城的一座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