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五章 养士

    三个小兵被当众斩首,通告全军,全军人心为之一振,大伙明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烧杀抢掠,不然军法处置是要砍脑袋的。

    徐达因为治军不严,被重责二十军棍,众将见了,连大帅最为器重的徐达都因为治军不严挨了军棍,明白更要严格约束部下,否则下属惹出事端,自己也要担责。通过这件事,整个军纪严明,百姓安居乐业,更为拥护朱元璋,南京是坐稳了。

    朱元璋在南京安顿好之后,派徐达统兵攻下镇江,顺利占领镇江之后,分兵占领金坛、丹阳等县。朱元璋派邓愈攻下广德,营造安全的大后方。在出兵前,朱元璋对徐达、邓愈叮嘱道此次出兵一方面是占领城池,扩大地盘,一方面是要收买人心,严禁烧杀掳掠,过去杀人放火那一套不能做了,否则军法严惩,尤其给部下讲清楚这一点,徐达、邓愈诺诺而去。

    老百姓听说朱元璋的队伍纪律严明,不杀人,不抢掠,不烧屋,就放心了,不再逃跑,一些城市官员望风而降。朱元璋地盘一天天扩大,军事实力一天天膨胀。朱元璋接着又派兵攻克长兴、常州、宁国,先后占领江阴、常熟、池州、徽州、扬州。

    元至正十七年,南京周边的军事据点全部攻占,在战略上,北起江阴,沿太湖南到长兴,构筑一条防线,堵住了张士诚西犯的门路;在宁国、徽州囤聚重兵,安排进入浙东;西线和陈友谅接境,以守为攻;北面是友军刘福通,不必操心。朱元璋的整个战略形势和一年前相比优越很多,形势一天好似一天。

    朱元璋虽然自己读书不多,但是深深知道读书的好处,很尊重有学问的读书人,也明白读书人能讲道理,能出主意,能解决问题。不少读书人好面子,谁对他客气尊敬,给面子,读书人就替谁出力办事。当时老百姓大多数不识字,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跟着读书人跑,可以说把读书人笼络住了,老百姓就跟着过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养士,养这个字不好听,好像养猫养狗一样,或者像包养一样,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你不养士,别的势力就要养士,这些士也要找出路找活路,朱元璋深深明白这一点。

    每占领一个地方,朱元璋都要打听名士,寻访读书人,或者采用礼贤下士,或者采用软硬胁迫,用尽手段要把读书人罗织进幕府,让读书人做秘书、做顾问、做参谋。徽州的名儒朱升,告诉朱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箴言对朱元璋后来的事业发展影响很大。

    朱元璋敬重读书人,舍得给读书人官做得名声越来越大。读书人汇聚到朱元璋队伍越来越多,朱元璋严禁部下将官和儒士交结,不许别人养士,只有自己可以包办。没有儒士给将领们出谋划策,将领们就不会有二心,只会跟着朱元璋出死力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