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 屯田

    随着朱元璋部队人数越来越多,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天下大乱,农民逃荒或者参军,种地农民少了,产出粮食就少了。加上军队抢粮征粮,农民吃粮困难,更没有多余粮食上交。

    在朱元璋行军的时候,出征军士概不支粮,按照朱元璋军令:“凡入敌境,听从捎粮。若攻城而彼抗拒,任从将士检刮,听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无所取,”如此人人奋勇争先,战无不胜。

    捎粮就是征粮、抢粮;检刮就是抄掠,重到刮干净一点不留的境地,这种方式短期还行,但不是长期方法。常遇春和胡大海打报告说,这种捎粮检刮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对部队来说是饱一顿饥一顿;对农民来说,抢粮搜刮狠了,农民要武力反抗,必须要有新的方式解决部队粮食问题。

    朱元璋召集刘伯温、李善长、冯胜、朱升等商议解决部队粮食问题,现在靠抢百姓粮食,一是百姓反感或者反抗,二是部队粮食供应不正常,军心不稳,请大家商议如何解决?

    朱元璋说完了,大家一阵沉默,这时刘伯温说:“这个问题三国时期曹操也遇到过,曹操使用屯田方法解决军粮问题。”

    朱元璋急切地问:“请刘先生具体说说屯田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伯温说:“当时也是天下大乱,百姓逃荒逃难,土地没有人耕种,很多土地撂荒,部队征不到粮。曹操就一方面召集流民垦荒种地,发给农具耕牛,收到的粮食,农民上交给部队一部分,自己食用一部分,解决了部队粮食问题。另一方面流民农时耕种,闲时练习战斗,编制做民兵,也是维持地方安宁的军事力量。有时候也是正规部队的补充力量,这样把作战力量和生产力量合二为一,不但加强了战斗力,也同样增加了生产力。”

    朱元璋听了后,连连称好。

    朱升接着说:“屯田是个好办法,关键在于执行力,要选择得力人员开垦荒地,兴建水利,恢复农田生产,供给军需;根据生产粮食多少进行赏罚,调动积极性,唯有如此,广积粮才能变成现实啊。”

    朱元璋听了说:“老先生说得对,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往往事情能否办成,领头人是最重要的。”

    经过一番讨论,朱元璋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修筑河堤,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田生产。又分派诸将到各处开荒种地,立下军规,每年生产多少粮食决定赏罚。且耕且战,几年工夫成绩显著,仓库都满了,军粮问题解决了,明令禁止抢粮检刮,老百姓不用担心部队抢粮征粮了。

    在乱世,粮食比黄金还珍贵,尤其大军的粮食问题是个事关成败的问题。缺粮就会军心不稳,部队就要打败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上太多次战役胜负取决于粮草。战国时期,秦赵之间长平之战,赵国因为缺粮急于决战,导致赵国惨败,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兵力占优的袁绍因为乌巢粮草被烧,袁绍兵败。太多次历史证明,缺粮食的部队肯定要打败仗,没东西吃,士兵连武器都拿不起来,还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