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八章 豪绅名士

    朱元璋攻克婺州以后,分兵攻取浙东地区。元至正十九年,小明王任命朱元璋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趁红巾军三路北伐,攻陷汴梁,刘福通保着小明王退守安丰。察罕帖木儿要继续攻打安丰,彻底消灭刘福通及小明王势力。

    手下谋士对察罕帖木儿说:“现在刘福通、小明王的主力已经被消灭,他们逃到安丰苟延残喘,彻底消灭他们很容易。但是消灭刘福通以后,朝廷又会命我们去讨伐张士诚、陈友谅等贼寇,疲于奔命,如果再打了败仗,朝廷可能就要降罪。不如就留着刘福通,我们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真要拼个两败俱伤,对我们并不是好事。”察罕帖木儿深以为然,对进剿刘福通也不那么热心了,局面僵持了下来。

    趁着刘福通、察罕帖木儿对峙之际,朱元璋先后占领诸暨和衢州、处州,东南被孤立的元朝据点依次被消灭。朱元璋的地盘东面北面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的局面。四周的对手,比较起来,张士诚最富,陈友谅最强。方国珍、陈友定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盘,没有什么远大宏图志向。朱元璋集团经过集体讨论、深度探讨之后,采取对东南取守势,西北取攻势的策略。拿张士诚和陈友谅对比,张士诚顾虑多,疑心重;陈友谅野心大,欲望高,一个保守,一个进取。对张士诚以守为攻,扼住江阴、常州、长兴几个据点,使张士诚不能向西进一步;对陈友谅以攻为守,使陈友谅分兵守卫要塞,军力分散,不能集中使用。

    第二年正月初一,元璋亲自写一副春联: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

    封。

    贴在中书行省大门。论官是大宋的丞相,可以代表皇帝任官发令;论军职是上

    将,可以便宜征讨杀罚,好不得意。

    朱元璋平定了浙江东部,地方上有豪族叶琛、章溢等名士,这些名士家业大、学问好、计谋多,在地方上有号召力。朱元璋在浙东建立新政权,让这些名士出来做官,名士觉得朱元璋属于红巾军,信奉白莲教,供奉明王、念弥勒佛号、打地主、杀长官,名士思想上继承宋儒,身份是地主,社会地位是豪绅巨儒,不少名士做过朝廷命官,是红巾军的打击对象。因为元廷抵抗不了红巾军,名士自动办民兵,建堡寨,保护身家产业和地方。

    朱元璋千方百计逼名士出来做官,不光是博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也不光是怕名士和部下将官勾结,同时也是为了取得名士的协助,地方上民众没有了名士带头出主意,头脑简单,就自然平安无事,是擒贼擒王的用意。

    名士们见元廷黑暗,没有希望,就想改弦更张,利用朱元璋的军事实力,帮助建立新王朝建功立业。在新政权下继续维持几千年的传统秩序和习惯、文化,以贵人役使贱人,富人剥削穷人,有知识的和有武力的结合统治不识字的和种田的人,来保持豪绅名士的既得利益。

    朱元璋存心利用和豪绅名士的合作,孔孟儒术的理论粉饰,建立自己的基业。在需要刘福通红巾军牵制元军时,朱元璋是小明王的忠实下属;在刘福通主力被元军消灭以后,朱元璋和豪绅名士相互靠拢,谈孔说孟,引经据典,俨然恢复旧秩序、保存传统文化的卫道者。

    人是会变的,朱元璋慢慢地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