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弟先别忙着登基,朕还没死
繁体版

第82章 咽喉要地

    王之臣从胸口掏出带有体温的地图,指着大凌河堡的位置说道:“从锦州往东北而行,地势就变得极为平坦,大小凌河之间,有上百万亩良田。只要我军能扼守住大凌河城这个关键位置,进可越过凌河,攻击鞑子;退可守住这百万亩良田,养活城中百姓。”

    “地势变得平坦?”

    朱由校目光在大小凌河之间巡视,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此地易攻难守。

    王之臣也看出了皇帝的顾虑,解释道:“大凌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全长近八百里。并且大凌河城所处的位置,河面也有百步之宽。而鞑子不通水性,也无水军,此处实乃便于防守的要地。”

    此时,众人已行至巡抚衙门外。

    大明辽东诸将,正站在门口迎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瞧着眼为首的祖大寿,淡漠道:“天色已晚,诸位先回去休息吧!朕明日亲自给士兵发放军饷后,再同诸位一叙。”

    “末将遵旨!”

    众将叩首后,才起身离开。

    朱由校朝着满桂和赵率教挥手道:“先不要走,朕还有要事同你们商议。”

    话毕,朱由校就当先走进了巡抚衙门。

    王之臣紧随其后。

    赵率教和满桂两人互相瞪了一眼,同时走了进去。

    还好巡抚衙门的大门够宽,不然两人就要抢先后顺序了。

    待众人坐定后,朱由校才问道:“你们两人对于王爱卿刚刚的话,有什么看法?”

    赵率教拱手出言道:“陛下,末将以为可行。鞑子要攻大凌河城,要么强渡凌河,要么绕去上游,从义州直驱而下。”

    闻听此言,朱由校微微点头。

    孙承宗的战略眼光的确毒辣,一眼就看出了防御锦州的咽喉要地,提议在大凌河筑城。

    袁崇焕也坚定执行着这个策略,先后两次任职都想修建此城。

    但黄台吉也不是吃白饭长大的,同样看出了此地的重要性。

    每当大凌河城要建好之时,他就发兵前来进攻,以至于袁崇焕两次都没有成功。

    崇祯三年,孙承宗再次主持辽事,重提修筑大凌河城。

    次年,在城将要筑成之时,黄台吉当然不会坐视,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共五万精锐。

    七月二十七日,鞑子从沈阳出发,翌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凌河之战的序幕。

    八月一日,黄台吉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

    而黄台吉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八月六日,两军会师于大凌河城下。

    此时,明军的守将为总兵祖大寿。

    他才修了半个月时间,连城墙雉堞还没修完,就被兵临城下,于是只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前两次,黄台吉都是强攻大凌河城,这次他却一改之前的战法,变成了围城。

    他命士兵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整个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半個月之后,松山守将率两千士兵来援,寡不敌众,被轻易击退。

    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吴三桂老爹)、宋伟又率锦州六千兵士前来救援,依旧被阿济格击退。

    九月,吴襄、宋伟再次来援,却被黄台吉亲率两百巴牙喇打得大败而归。

    黄台吉也是奸诈,在打退了明朝的援军后,居然安排人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装模做样冲杀,同时大声呼喊。

    祖大寿在城头一看,喜出望外,立即率兵冲了出来,欲里应外合,突出重围。

    黄台吉早有准备,突围自然无法成功,反而还差点将其活捉。

    祖大寿狼狈逃回城中,从此就绝了突围之望。

    到九月十九日,大凌河城中不仅吃光了马肉,甚至开始吃人。

    史载城中,炊骨析骸,就是用人骨头当柴烧,把人肉割下来烤着吃。

    九月二十七日,监军张春集结了四万大军,再次来援,同样被黄台吉杀得大败。

    此次大战,身为祖大寿妹夫的吴襄,还临阵脱逃了。

    到十月二十五日,城中都饿死过半,将近一万五千人后,祖大寿见援军无望,万般无奈便投了降。

    想到这里,朱由校说道:“大凌河乃是兵家要地,黄台吉恐不会让咱们筑城成功。”

    一旦在大凌河筑城,就要必定要做好和鞑子硬碰硬的准备。

    明年各地灾情会更加严重,自己就算不缺银子,又哪能找到这么多粮食?

    王之臣道:“可若是不筑城,鞑子就能随时驻马锦州,百姓如何能放心耕作?就算种出来粮食,也会被鞑子抢收。”

    赵率教也紧跟着说道:“陛下放心,锦州之兵有信心保证大凌河城顺利修建。”

    有信心,没实力,有啥用?

    朱由校当然不会把这话说出口,以免打击士气,只能解释道:“王爱卿也知道,南方有乱党正在搞事,明年朝中实难拿出粮食支援辽东打大战。若是真要筑城,至少得等到后年。”

    若是等到后年,黄台吉不像历史上那样入关,自己也将内部理顺了,是可以主动在辽东发起进攻。

    听到要后年,赵率教神色一黯。

    他那时都年过六十,也不一定在辽东任职了。

    满桂才刚满三十,有的是时间等待,因此出言道:“陛下所言极是,关内才是大明之根本,辽东之事急不得。”

    王之臣焦急道:“陛下,那城中的百姓怎么办?难道要靠朝廷养活到后年?”

    闻听此言,朱由校顿时一乐。

    以前锦州现有的土地只能养活二十万百姓,但有了高产的番薯和土豆就不一样了。

    刚杀死魏忠贤时,他就已经派人去福建浙江等地收购这两种农作物。

    早在万历中期,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就已将番薯带入大明,并在福建巡抚金学曾的支持下推广种植。

    而土豆也是在万历年间流入大明,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有写: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历史上,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也有记载:正月十六,宫中灯市,天下珍馐百味云集于此,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之山药、土豆。

    大明的税收核心是夏麦秋米,征调军事物资不收土豆番薯,百姓连缴纳税赋的粮食都不够,自然没有胆子大规模种植,庸碌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也不会浪费力气去推广。

    一心为民的金学曾还曾将番薯的种植办法总结成了一篇长文《海外新传七则》,欲要在福建大规模推广番薯种植,却因此得罪了当地户籍东林党高官,被罢免之后也人亡政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