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寺人披见文公】(僖公二十四年《左传》)

    吕、郤内心满怀畏惧,计划着焚毁公宫,想要刺杀晋侯。这时,寺人匆匆赶来,请求见公。公派人宴请他,同时表示谢绝之意。他说道:“蒲城之役时,君令只是一晚的停留,而你们却马不停蹄地来了。之后,我与狄君同行,到田渭滨,你为了惠公找我复仇,命令我停留三晚,你却在其中一晚就到了。虽然有君令在手,但何等的迅速啊!难道徐行还没有到达的吗?在消除人民痛苦之事上,难道你要超越徐行的速度吗?”寺人回答道:“我认为君主要进入宫殿时,一定已经了然于胸;如果还不知情,危险即将到来。君主的命令不容违背,这是古代的制度。除去君主的恶,只能以力量相对。蒲人、狄人与我何干?现在君主登基了,还能没有蒲人、狄人吗?就像齐桓公设下射钩,让管仲担任相国一样,如果君主改变这一切,那将是对命令的耻辱。前行的人很多,岂止是刑臣一族?”公见到寺人后,对他的困境表示了疑惑。晋侯秘密会见秦伯于王城。在己丑晦的夜晚,公宫起了火。瑕甥和郤芮没有找到公,于是他们去了河边。秦伯引诱他们,将他们杀掉。

    公在火灾中侥幸逃生,对寺人感激不已。寺人却深知自己身处险境,晋侯若得知真相,自己必将遭受严惩。于是,他决心助公平定乱局,稳固晋侯的江山。他召集起蒲城、狄人等一干人马,共同商讨如何将晋侯扶上王位。

    在这紧要关头,吕、郤二人并未放弃。他们潜入公宫,企图刺杀晋侯,不料行踪被寺人发现。一场恶斗在夜幕下展开,双方势均力敌。寺人虽勇猛无比,但终因寡不敌众,负伤倒地。吕、郤二人趁机逃走,寺人心中暗自叹息,以为晋侯终将悔恨不已。

    晋侯在秦伯的扶持下,终于登上了王位。他封赏了秦伯的忠诚,却对寺人产生了更深的敬意。晋侯亲自去探望寺人,向他道歉道:“孤始愿以盟,与寺人共济天下。今寺人先孤而奔,若欲与孤共之,则就薪、刍、茭予;不欲与孤共之,则言奔者,孤亦不赐也。”说罢,落下泪来。

    寺人微微一笑,摇摇头说:“君若能如此,臣之愿也。臣虽死,臣之忠不可忘。”言毕,他向晋侯施礼道别,然后离开了王城。

    晋侯深知寺人之心,亲自为他守墓三年。在这期间,他废除了旧制度,秉公执政。当那位齐桓公管仲的故事逐渐成为历史佳话时,吕、郤二人的后代也不得不承继爵位。这便是世间所谓的有志者事竟成。

    后来,晋侯感念寺人之恩,为他修建了祠堂以示纪念。每当有人前来祭拜他时,都会被告知:“先师寺人尝言:‘忠不避死,为君之谋。’尚飨!”(忠臣不避死,只为君王谋求)。寺人的英勇事迹被一代又一代传颂着。他的精神品质使得后人尊敬不已,成为圣贤书中的典范。

    这故事传至后世,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国家、为了君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个君主的圣明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他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更在于他对待臣下的态度和胸怀。只有如此方能国泰民安,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