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礼记》)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曾子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于是,曾子将此事告知子游,子游感叹有子对夫子的敬仰和钦佩。他告诉曾子,自己曾听闻夫子在宋国时,曾见过桓司马为自己打造石椁,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夫子感慨,如果这样的奢侈行为成为一种风气,那么人的死亡还不如迅速朽坏来得更好。他还提到,南宫敬叔从鲁国返回,必定携带宝物来见自己,他同样认为,这样的行为如同快速贫穷一样糟糕。

    有子听后,点头表示赞同。他解释道,他曾与曾子一起去探访过夫子的老家,并在那里见过那具石椁。他还了解到,当时建造石椁时,是用了四寸厚的棺木,五寸厚的椁,这是非常费工费时的。这一切都表明,夫子并非轻视财富,而是希望我们能够重视时间,珍惜生命。

    曾子听后,心中满是感慨。他默默点头,似乎是在消化这些启示。子游也陷入了沉思,回味着夫子曾经对他们说的话。而周围的其他弟子,也纷纷表示赞同两位大师的看法。

    这段故事,既展现了有子、曾子、子游等弟子对夫子的敬仰和钦佩,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死、贫富、荣辱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来理解夫子的教诲并付诸实践的。这也正是儒家学派所倡导的,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