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

    苏秦首次向秦惠王呈上连横之策,他热情洋溢地说道:“大王之国,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西有巴蜀汉中,物产丰饶,富甲一方;北有胡貉代马,战备充足,兵强马壮;南有巫山黔中,屏障坚固,固若金汤;东有肴山函谷,易守难攻,固若泰山。国土肥沃,百姓富足,兵车万乘,勇猛百万,沃野千里,财富无数。地势险要,实为天府之国,天下雄壮之所在。以大王之贤明,百姓之众,车骑之精良,兵法之严谨,统一六国平定天下指日可待。愿大王能稍加关注,臣愿尽献微策。”秦王听后却谦逊地说道:“寡人听说,羽毛未丰满者,不可高飞;教化未成者,不可施加刑罚;道德未厚者,不可使民;政令未顺者,不可烦扰大臣。统一大业非一日之功,需要稳扎稳打。先生千里迢迢来庭前献策,心诚可嘉,但请日后再说吧。”苏秦曾说:“我曾怀疑大王是否能真正采用我的策略。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公等先贤,他们通过奋发图强,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最终成就了霸业。古代的时候,车辆驰骋,言语交锋,世界一统。那时,人们用连横合纵的策略,使兵革不再发动,文士齐心协力,诸侯不再感到迷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然而,科条既备之后,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之后,兵甲愈起,辩言伟服之后,战攻不息。繁称文辞之后,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之后,不见成功。行义约信之后,天下不亲。于是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然而,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苏秦为了说服秦王,不惜多次前去拜访,但始终未能得到认可。他穿着破旧的黑貂裘,用尽千金,最终却一无所获。在归家的路上,他显得疲惫不堪,形容枯槁,面色黝黑,一副惭愧的表情。

    回到家中,妻子没有为他织布,嫂子没有为他做饭,父母也不愿和他说话。面对家人的冷漠,苏秦感慨万分:“妻子不认我为丈夫,嫂子不认我为小叔子,父母不认我为儿子,这一切都是我的罪过啊!”

    于是,他连夜翻看书卷,汲取前人智慧。他专心致志地研读太公的《阴符》谋略,反复揣摩。有时读着读着便困倦欲睡,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边。他勉励自己:“哪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

    苦读一年后,他掌握了谋略,自信地说:“这次真可以说服当世的君王了!”于是他在燕乌集阙向赵王陈述了自己的见解。赵王大为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他掌管百辆战车、千匹锦绣、百对白璧和万金,随同他出使的还有众多随从。

    他四处游说各国诸侯联合起来对付强大的秦国。最终苏秦在赵国得到重用,从此六国之间的联系就断绝了。古代的贤人总是被众人所仰慕,当他在位时,天下都信服于他,而当他一人得道时,天下也都会追随他。贤人的智慧和勇气,不仅仅是在勇猛的战场上展现,而是在庙堂之中,运筹帷幄。就像秦国的黄金万镒,用其智慧和勇气,使转毂连骑,炫煌于道,让山东之国臣服。

    苏秦是一位出身贫寒的士人,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驾驶着马车,游历天下,他的言辞令诸侯之主为之折服,杜左右之口,使天下莫之伉。当他准备去游说楚王时,经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后,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他的妻子对他侧目而视,侧耳而听;他的嫂子匍匐蛇行,向他四拜自跪而谢。苏秦不理解,便问他的嫂子为何以前对他不屑一顾,现在却如此尊敬他。嫂子回答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而且拥有很多财富。”苏秦感叹道:“人生在世,权势和财富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