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范雎说秦王】(《国策》)

    范雎初入秦国,秦王亲自在大厅迎接,以最崇高的礼节表达对范雎的敬意。而范雎则谦逊地婉拒,让人无不为之惊讶,同时也为他的品格感到敬佩。当秦王屏退左右,宫中只剩他们两人时,秦王跪下恳切地问道:“先生有何见解能赐教寡人?”范雎仅以“是啊”作答,显得高深莫测。如此往复三次,秦王终于领悟了范雎的深意,并跪下说:“先生不愿教导寡人吗?”范雎赶紧谢罪道:“臣不敢如此。臣听说:当年吕尚遇见文王时,他只是一个渔夫,在渭水北岸垂钓。他们的交往虽短暂,但吕尚一席话就使文王大受震动,并被立为太师,与他一同回宫。可见吕尚的言辞是深入到文王的心灵深处。正因为文王能够虚心听取吕尚的教诲并重用他,才得以收复天下,文王也因此成为一代帝王。假如文王疏远吕望而不用他的计策,那么周朝也就没有天子之德,而文王和武王也无法成就王道了。如今臣只是个旅居他乡的人,与大王素不相识,想陈述的忠言只是关系到君臣和国家的大事,关系到骨肉亲情之间的问题。臣愿献上浅陋的忠心,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三次询问臣而不回答的原因就在于此。”这段文字将范雎的智慧与策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描绘出秦王的谦逊与虚心听取忠言的品质。

    我并非因畏葸不前,而是深知在您面前直言不讳,可能会让我在明日面临生命的危险。然而,这并未让我胆怯。若大王您能给予我信任,采纳我的建议,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也不会退缩;即使流离失所,我也不会因此而忧虑;即使身披癞衣、头戴散发,我也不会感到羞耻。

    想想那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五帝、三王、五霸、乌获、奔、育,他们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捉拿。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宿。如果我的建议能为秦国带来些许的帮助,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那也足以让我心满意足,我又何必过分忧虑呢?

    当年伍子胥逃离楚国昭关,一路上昼伏夜行,生活的困苦无以言表。他曾跪行于蒲苇之上,向人乞食以维持生计。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促使吴国繁荣昌盛。如果我能够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即使因此被囚禁而无法再见到您,只要我的建议得到实施,那也足以让我无怨无悔。

    箕子和接舆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们虽身披癞衣、头戴散发,却依然对殷、楚两国有着深厚的热爱。如果我能够像他们一样,尽我所能为秦国献上我的一切,那将是我最大的荣耀。我又何必感到羞耻呢?

    身居高位者,无不以忧国忘身为己任,他们的忠诚与执着,犹如璀璨的繁星,照亮着国家的未来。然而,对于范雎而言,他唯一的恐惧,只是担心自己为国尽忠,却因无法承受世人的误解而身败名裂。他曾因口无遮拦而招致困厄,故而闭口不言,裹足不前。

    范雎所生活的时代,奸臣当道,为秦国命运深感忧虑。他倾尽全力为秦国谋划,但仍有人怀疑他的用心。秦王对他既敬畏又感激,却也深感无奈。在这个充满阴谋与诡计的时代,范雎的忠诚与智慧成为了秦国最宝贵的财富。

    范雎的忠诚与执着感动了秦王,他向范雎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与感激。他告诉范雎,秦国虽然偏远,但他却有幸得到范雎这样的贤才相助,这是上天对秦国的恩赐。他恳请范雎教诲他如何治理国家,并表示自己绝不会辜负范雎的期望。

    范雎听后十分感动,他再次向秦王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决心。他表示会全力以赴,为秦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范雎为秦王策划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解决秦国面临的问题。他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生活和诉求,针对性地解决农业、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在范雎的推动下,秦国逐渐实现了国富民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有些贵族和官员对范雎心生不满,百般阻挠。但范雎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深知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秦国更加强大,不受欺辱。他坚定信念,顶住压力,继续推动改革。

    秦王对范雎的信任和敬仰愈发深厚。在范雎的帮助下,秦王成功地实现了国内政局稳定,并开启了国家扩张的道路。秦国在范雎的指导下,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就在范雎为秦国的繁荣尽忠时,他的忠诚和智慧也赢得了世人的认可。他不再是那个口无遮拦的人,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远见、谋略和忠诚的典范。他的故事传遍了天下,激励着后世的人们以他为榜样,为国家尽忠,为民服务。

    最终,范雎在秦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他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永远的典范,引领着后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而在那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范雎的忠贞不渝、勇往直前的精神如同一道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后人心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