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

    秦王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土地的交换,但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表示感激秦王的恩惠,但安陵的土地是先王赐予的,希望能终守之,不敢交换。秦王听闻后并未表露情绪,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作为使者,前往秦国进行交涉。

    在秦王的质问下,唐雎从容地回答说,安陵君接受先王的土地而守护之,即使是一千里也不敢交换。秦王听后大怒,威胁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唐雎毫不畏惧地回答:“臣未曾听说过。”秦王解释说:“天子之怒,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反问:“大王曾经听说过布衣之怒吗?”秦王疑惑地回答:“布衣之怒,不过是脱帽赤足,以头抢地罢了。”

    唐雎向秦王阐述了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等事迹,说明布衣之士怀怒未发时的景象。他警告秦王,如果真正的士发怒,会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然后唐雎拔剑而起,秦王被吓得面色苍白,长跪而谢之,并表示理解了唐雎的意思。最后唐雎表示,虽然韩国和魏国已经灭亡,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像唐雎这样的先生在。

    秦王如梦初醒,意识到安陵君的坚守并非一时之过。他下令取消了与安陵君的换地计划,并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布衣之怒的理解和敬畏。

    在唐雎的教诲下,秦王对安陵君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亲自前往安陵拜见安陵君,并承诺将恪守先王的誓约,尊重安陵的土地。自此,秦王与安陵君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密切,共同促进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繁荣。

    唐雎以布衣之怒唤起秦王对暴力的恐惧,使其更加珍视和平,尊重礼仪和力量。同时,他凭借高尚的品质和智慧,成为安陵君最信任的使者和朋友。在唐雎的影响下,秦王逐渐认识到布衣之士的力量和价值,开始重视地方豪杰的选拔和任用。

    安陵君深知唐雎的忠诚和勇敢,在秦王的支持下,唐雎帮助安排和引导布衣之士与秦王、安陵君进行多次深入交流。这些讨论和碰撞让双方进一步认识到彼此的诉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调整发展战略,共谋发展。

    最终,秦王和安陵君达成共识,致力于加强两国间的和平合作,推动共赢发展。唐雎的智慧和勇气为这一历史佳话增添了新的篇章,成为千古流传的典范。从此,秦王对安陵君更加敬重有加,唐雎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忠勇侠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