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卜居】(《楚辞》)

    在流放的日子里,屈原度过了整整三年的时光,无法再见到楚王的他,内心备受煎熬。他的智慧和忠诚受到了谗言的阻碍,陷入了困境。面对纷乱的思绪,他决定向太卜郑詹尹请教,寻求解答。

    “先生,我有一些疑惑,希望借助您的智慧来决断。”屈原诚恳地问道。郑詹尹摆正了蓍草、拂净了龟壳,回答说:“您有什么问题需要我解答呢?”

    屈原说:“我宁愿选择正直无私、态度诚恳、朴实厚道、忠心耿耿,将我的才华和贡献用来劳苦大众、造福民生呢?还是送往迎来、应酬官场、谋取虚名呢?宁愿凭借自己的一腔正气、刚直不阿、直言不讳而置自身于危险之中呢?还是顺从世俗的富贵、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丧失气节呢?宁愿超然物外、置身世外、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伪装和顺滑、八面玲珑、虚与委蛇呢?宁愿像一匹千里马那样昂首挺胸呢?还是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野鸭那样随波逐流、偷生苟且呢?宁愿与骏马并驾齐驱呢?还是与驽马为伍呢?宁愿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与鸡鸭争食呢?这些事情孰吉孰凶、何去何从?社会混乱污浊、是非不分:蝉翼被认为比千钧还重,而黄钟被毁弃,瓦釜却敲得震天响;谗人高声叫嚣,贤士却默默无闻。唉!在这样的社会里,谁还能知道我为人的廉洁和贞操呢?”

    郑詹尹放下蓍草辞谢说:“尺有它的短处,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者也有他不明白的地方;卦爻有时不能对应,神灵有时不能通达。您只要保持自己的志向,实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了。龟壳蓍草实在无法解答您的问题。”

    屈原听后,心中略感欣慰,但仍有些许困惑。他再次恳求郑詹尹道:“先生,您能否告诉我,在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呢?若有,我愿遵循这个标准,去为人处世,不负自己的信仰和志向。”

    郑詹尹叹了口气,接着安慰屈原道:“贤士啊,不是龟壳蓍草愚笨,实在是世事变化太快,就连我都捉摸不定。只是切记,你心中要坚守那个信念,不断磨砺自己,坚信正道而行。这样一来,即使身旁众邪环绕,你也能固守清明,以浩然之气贯诸身,且问心无愧。”

    屈原听后,郑詹尹的话如一缕阳光照进他的心田,他决定听从郑詹尹的劝告,坚定信念,继续为楚国尽忠。他决定从此效仿古人的行为,将自己的一腔热情融入楚国的壮丽河山和崇高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