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

    秦国的宗室大臣们对秦王说:“诸侯国的人来侍奉秦国,多数是为了替他们的君主游说、离间秦国,请将他们全部逐出。”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秦王,说:“我听说官吏们建议逐客,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求取士人,西边从戎族中获取了由余,东边从宛族中得到了百里奚,在宋国迎接了蹇叔,从晋国寻求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本土出生的,但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兼并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改变了旧有的风俗,使百姓殷实富足,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劳,诸侯亲附顺从,俘获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土地,至今还保持着强国的地位。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兼并了巴、蜀二地,向北收得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汉中,兼并了九夷等部族,控制了鄢、郢等重镇,向东占据了成皋的险要之地,割据了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业延续至今。昭王得到范雎的辅佐,废除了穰侯的封地,赶走了华阳君,使公室强大起来,杜塞了权贵的私门,逐渐侵吞诸侯的领土,使秦国成就了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不肯接纳他们而不让入国内定居、疏远士人而不加任用的话,那就会使国家没有富足的实际利益,而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我听说,地广粮多,国家就会人口众多,兵力强盛,战士们就会士气高昂。就像泰山一样,它不嫌弃每一粒土壤,因此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帝王不排斥众多的人民,就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来自哪个国家,任何时候都充满美好,鬼神就会降赐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的有识之士退缩不敢西向,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兵给贼,送粮给盗”啊!物品中不产于秦国的很多是可以宝爱的;士人中不出生于秦国的很多是愿意效忠的。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增加仇人,对内削弱自己而对外树立仇敌,想要使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李斯回到秦国后,竭力劝说秦王采取措施招纳天下贤士,以弥补之前驱逐宾客的过错。他向秦王详细分析了逐客的危害,强调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秦王在李斯的劝说下,逐渐认识到了逐客的愚蠢,并开始积极调整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秦国效力。

    秦王广纳天下人才,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秦国的强大。而这种强大,正是五帝三王所无法比拟的。秦国的士人纷纷投奔而来,为秦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秦王在李斯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使秦国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国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不断地招纳贤士,才能使国家充满活力,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人才,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才,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让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