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游侠列传序】(《史记》)

    韩子有云:“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两者皆为世人所讥,但学士们却对此赞不绝口。说到那些以术谋取宰相、卿、大夫之位的人,他们辅佐君王,功名显赫,载入史册,自然无可厚非。而那些如季次、原宪般的人,出身贫寒,却仍苦读诗书,怀揣君子之德,执着的追求道义,不肯苟且合流。时人虽对之嗤之以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信仰与追求。故而季次、原宪一生清贫,食不果腹,寒舍空空。然而即便如此,他们死后的四百多年里,其弟子们仍对其心怀敬仰,且代代相传。

    如今的游侠们,虽然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符合道义,但他们的言行一致、果敢有信、为人诚恳。为了救人于危难之中,他们不惜舍身忘死。他们的能耐与品德确实值得赞扬。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总会遇到紧急情况。正如太史公所言:昔日虞舜曾困于井廪之间,伊尹曾负于鼎俎之上,傅说曾匿于傅险之巅,吕尚曾困于棘津之滨,管夷吾曾被桎梏于齐之囚笼,百里奚曾饿牛于秦之街市,孔子畏匡人之围堵,颜回饥寒于陈蔡之间。这些皆是被学士们奉为有道仁人的人啊,他们尚且遭遇如此困境,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而又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人呢?我们遇到的困境真是数不胜数啊!

    我曾听闻:“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因此,伯夷因不满周朝而饿死首阳山,但文王、武王并未因此而贬低他们的王位;跖、蹻虽暴戾,但他们的追随者无数,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此言非虚。如今,有些人拘泥于眼前所学,或抱着咫尺之义,久而久之,便孤独于世,倒不如放宽眼界,与世沉浮而取荣名。而那些信守承诺、千里诵义的布衣之徒,他们为死不顾世,信守承诺,千里诵义,这也是他们所擅长的,而非轻率之举。因此,当士人陷入困境时,他们能够得到他人的委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贤豪之间。如果让那些乡曲之侠如季次、原宪等人来比较权量力效功于当世,那自然也是不同日而语的。以功见仁义,侠客之义又怎么可以缺少呢?然而,当今社会儒、墨两家都将匹夫之侠湮灭不见却不为人们所熟知。据我所知有汉兴时期的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人。他们时常捍卫文罔廉洁有足称道的私义廉洁退让。他们名不虚传所以士人不是盲目附和的。

    由此可见,仁义之士往往被误解甚至排斥,而一些看似强大的人,却因其忽视道义而遭人唾弃。正所谓“白眼相看”,人们往往喜欢与阿谀奉承附庸风雅之辈为伍,却疏远了真正的贤德之人。人世间的事情错综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便能发现那些遗世独立的仁义之士。

    当今社会急需呼唤那些被遗忘的仁义之风。我们应当敬重那些不为五斗米折腰、信守承诺的人们,他们以气节为重,以德报怨,彰显了真男儿的英勇。这表明真正的贤德之人不仅要在私下里践行仁义,还要在面对困境时敢于担当。

    当今之人若能真正理解仁义之道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他必定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情怀的男子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矢志不渝恪守道义的人始终都会被世人所敬仰和传颂。在当今社会中,仁义之士永远是社会的瑰宝。

    对仁义之风的呼唤与敬重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同时也需要呼吁更多的仁人志士走出隐匿的生活轨迹,加入到建设新时代的队伍中来。他们或许在过去被忽视、被遗忘,但他们具有巨大的价值与影响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拥抱这些仁人志士,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