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仙师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不破不立

    张帆眉宇凝结,朱翊钧说的不错,如果接连出现如天津这样的城池,那么对于大明不但不是好事,甚至还是灾难。

    原本张帆对度天下的理解是让大明进入大航海时代,然后完成工业革命。

    然而张帆忽视了重要的一个点,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就算要向工业文明转变,步子也不能迈的太大,一旦工业蓬勃发展,必然会占用海量的农业人口,一旦土地失去太多的人口开垦种植,后果堪称天崩地裂。

    后世都要保证耕地红线,保证足够多的粮食储备,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生产力落后的大明,如今这里可没有各种机械化种植,土地需要大量人口劳作,这就是供需关系,是平衡关系,同样土地兼并也是在打破这种平衡。

    “能看到这层本质,本尊很欣慰,至少能说明你拥有成为明君的本质。”

    朱翊钧满心苦涩,还明君……

    尽管张居正放权让他感受到了一丝丝权力的甘甜,可只要一想到自己头顶上面还压着张帆这座仙山,满腹的雄心壮志顿时如消融的雪山。

    明君……连生死都在人一念之间的傀儡罢了。

    原本朱翊钧还有一点点期盼,当初张帆说他是天庭委派来到大明度世的仙人,虽然他不知道张帆要如何度世,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张帆一旦完成天庭的任务,那必然是要回去的。

    可现在发现压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张帆来自未来,而且连张帆自己都无法掌控,这不就意味着张帆也回不到未来?

    至于仙庭……现在朱翊钧压根不信,而张帆在他眼里也不是仙,最多也就是个有高深修为的隐士。

    见朱翊钧沉默,张帆接着说道:“看来陛下出宫这段时日感触颇深,那么接下来陛下打算回去还是。”

    朱翊钧苦笑道:“原本朕以为身在皇宫,坐在那张龙椅上,就是天下至尊,可出来这些天,才发觉那皇宫不过就是群臣困住皇帝的囚笼罢了。”

    张帆大感惊奇。

    “满朝的大臣希望皇帝就是泥塑的木雕,他们希望皇帝是聋子是瞎子,可以任由他们欺瞒甚至摆布,以前朕忌恨张先生,而今回想看看,若非张先生,大明或许都撑不到一甲子。”

    “那现在呢?”

    朱翊钧闻言顿感浑身无力,他这段时间不断了解,总算是明白书上所言什么是官官相护,也大致明白大明的文官集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这是一个松散的却又极其团结的利益群体,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可以相互攻讦,甚至这种攻讦可以发展成为,为了打倒政敌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党争。

    但是只要遇到来自于外敌的压力,他们也会迅速抱成一团,然后一致对外。

    这个外敌包括勋贵、外戚、阉党乃至他这个皇帝。

    他是皇帝是天下之主,但是面对数万利益一致的文官集团,也只能忍,他没有血杀天下的勇气,因为他知道贪官污吏是杀不完的,真要下狠手,或许不是简单的统治根基动摇乃至崩溃,而是天崩地裂。

    “你怕了?”

    朱翊钧确实怕,可就跟说男人不行一样,血气方刚的皇帝哪里能容忍别人说他怕,哪怕说这话的是张帆也不行,更何况他还是这大明天下的君王!

    “朕为何要怕!”

    “既然不怕,那么陛下可敢不破不立?”

    朱翊钧身躯微微一颤,他明白张帆说的不破不立是什么意思。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破而不立!

    他朱翊钧要么会成为大明朝真正的中兴之主,要么跌落深渊,让大明万劫不复,然后他成为大明的罪人,亡国的昏君!

    “敢!”朱翊钧咬了咬牙,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甚至是张帆给他的一次考验,如果自己未战先怯,那以后恐怕真的只能缩在宫中,当个混吃等死的废物傀儡了。

    张帆对万历观感其实并不差,甚至于当初他入宫没有直接将朱翊钧取而代之的重要原因就是这观感。

    观感的来由则是万历三大征当中的出兵朝鲜,将野心极度膨胀的丰臣秀吉揍到生活不能自理。

    在张帆看来,只要敢对倭寇亮剑的就是好汉,只要杀倭杀的足够多,那就是英雄。

    至于这其中有什么利益牵扯或者因为什么别的因素,张帆懒的去细究。

    张帆哪怕是政治小白,也不可能是无脑的莽夫,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大半年了,这期间还有三个月时间在全天下调研,知道现在的大明基本已经能算得上是病入膏肓,张居正的出现相当于给重症病人下了一剂猛药。

    不过这剂猛药在张帆看来还是温和了些,他想下点更猛的,又担心病人撑不住,最后一命呜呼。

    见张帆对自己的决心不置可否,朱翊钧稍稍冷静了些,问道:“仙师在津城创办仙府学院,还征募百余教习教数千孩童识字算数,仙师……难道是打算对科举动手?”

    张帆讶然之色一闪而逝,他创办仙府学院确实是这个意思,没想到小皇帝竟能一眼看穿。

    朱翊钧敏锐捕捉到张帆的讶色,心下当即了然,道:“科举自隋唐至今数百年,让无数寒门士子脱颖而出,在朕看来,这科举就算做不到绝对公平,至少也能相对公平,至少科举给了无数的寻常百姓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

    张帆嗯了声,眼中欣赏之色越发浓郁。

    “但是和宋元科举相比,朕觉得本朝以八股取士,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朕不是说八股不好,只是……只是……”

    张帆微微笑笑,八股文毕竟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取士制度,朱翊钧就算胆子再大,再不喜八股文,也不敢质疑祖制。

    在大明,祖制就是悬在每位皇帝头上的利剑,也是满朝大臣和皇帝较量的战场,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朱翊钧之所以会输的彻彻底底,就是因为满朝大臣扛着祖制大旗,让朱翊钧不得不屈服。

    “如果仙师打算改革科举,朕想问问……如果可能的话,朕也想入院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