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九章 湘南大乱

    郴州,别称福城。

    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地带,素有湘南南大门之称。

    九仙二佛之地说的便是郴州了。

    那位蒲潭先生曾静、弟子张熙,此刻正带着五十多号人在永兴县城外一处破庙,学那些话本戏剧里的梁山好汉在此聚义。

    这些人中既有贫寒士子、也有穷苦百姓。

    可以说,除了曾静、张熙姑且算是史书有名外,整个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曾静位居主座,看着下面几十号人或站着,或席地而坐,全都眼瞅着自己,怎么看怎么心里别扭,却还是强装镇定道:“诸君,眼下伪清已是风中残烛,我大明圣天子顺天应命,实为真龙之主。”

    “未来必可扫清天下,荡平寰宇。我等现在趁势起兵,便是勤王之忠臣义士。圣天子是不会亏待我们的!”

    眼见众人没有反应,张熙开口说道:“起事做明人,不仅没有苛捐杂税,明皇上还会给咱减税减赋废徭役!”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终于振奋欢腾。

    这些人虽是被曾静、张熙串联过来的,但只看其中混有大批贫寒士子与穷苦百姓,就能晓得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赋税二字上。

    湖广熟,天下足,并不是说湖广真的很富庶。

    隆科多又要练兵,又要铸造兵甲,还要支绌北方粮草。

    这负担可全都在两湖百姓身上。

    两湖地区百姓早就已经怨声载道,不要觉得离谱,毕竟昔年所谓很有钱明末的江南地区,也曾一度被崇祯的三大征弄的民怨沸腾,还激起了一位士子造反。

    现在,张熙说了,只要起事造反做明人,就没有苛捐杂税,还能减税减赋废徭役。

    这样好日子上哪儿找去?

    至于是不是假的,秀才公和举人老爷怎么会骗他们?

    “起事做明人,明皇上万岁!”

    “明皇上万岁!”

    “明皇上万岁!”

    “……”

    一行五十人,并不同步的在这屋子里头乱喊。

    几轮呼喊过后,不光是下面的乌合之众士气被抬上来了,就连曾静的情绪也被带动。

    振臂一呼,一呼百……五十应。

    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就这样,曾静、张熙带着这五十来号人,正式起事。

    本来还要歃血为盟,切牛耳喝牛血,但耕牛弄不到。

    而且无论曾静、张熙,都自诩正统读书人,怎么能干此粗鄙之事?

    就这么一番不伦不类,三言两语之下,曾静、张熙比历史提前了七年起事了。

    还比历史上俩人被岳钟琪卖到北京城要好的多,因为他们真召集了几十号人跟他们造反。

    拢共五十号人,最好的兵器就是把柴刀了,剩下的人拿什么的都有,就连曾静也象征性抓了把菜刀在手。

    仅从装备与组织度来看,简直就是乌合之众啊!

    一行人从城外聚义的破庙中离开,径直就往永兴县城奔去。

    还未至城门口,两个城门兵丁就发现了他们。

    但这两个兵丁都没多想,毕竟,这五十几人看似是跑在一起,但曾静、张熙等读书人穿的太好了,与那些货郎、苦力等格格不入。

    谁会想到这两波人会混在一起?而且还是要造反。

    再者,为首的曾静更是县学老师,有正儿八经官府身份在,平日穿衣出门也早都习惯了穿着县学老师的样式,连辫子都没剪。

    县学老师那也是官,自不是这几个区区看门的丘八惹得起的。

    两个城门清兵正欲给曾静放行,曾静却是忽然掏出菜刀,举刀大呼:“大明万岁!尔等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

    所有人都愣住了。

    大明万岁?大明?

    卧槽,有人造反!

    “有人造……”

    两人回过神来,造反的反字还没喊出来,就被曾静身后的几十号人一拥而上,柴刀木棒并肩子上。

    没几下,那两个倒霉的“门卫”清兵就见了阎王。

    原本排队等着进城的百姓全都吓懵了,瞬间四散而逃,有不少还直接冲进了县城。

    这些人若只是逃命还好,关键他们一边跑,还一边大喊:“杀人了,杀人了!明皇上的兵杀来了!”

    人都有从众效应,尤其是当出现了危险状况。

    什么,明皇上的兵杀来了?

    那还等什么,还不赶紧跑。至于核实情况?都这个时候了,谁还有空去核实真假,再不跑,怕是小命都没了。

    于是乎,曾静才刚带着麾下那几十号乌合之众入城,就看到整个永兴县就这么莫名奇妙,陷入大乱。

    不时能听到“快跑啊!大明天兵打过来了”,“明皇上的兵杀过来了,大家快走啊!走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听到这些,饶是曾静都一脸懵,大明已经杀过来了?

    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难不成九江大战已经分出胜负,隆科多大败?

    曾静、张熙两人还在发愣,这时,队伍中一个衣袍上染着血的读书人年轻士子,开口提醒道:“先生,值此时机,当从速攻占县衙,稳定局势为先。”

    曾静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啊……对,快,随我先行攻占县衙,活捉永兴县令那个狗官。”

    “活捉狗县令!”

    “杀啊!”

    “……”

    一行五十人的义军手持各种兵器,大呼小叫着杀奔县衙,沿途所过不仅无人敢拦,甚至于还有不少百姓地痞也都加入其中。

    待义军奔至县衙,总兵力俨然已经膨胀到了两百多人。

    县衙。

    三班衙役一见义军人多势众,当即倒戈做了带路党。

    永兴县令根本来不及逃走,直接就被义军俘虏。

    这场宛如闹剧一般的永兴县起事,如此轻易便成功了。

    除了地方官府太烂,也在于隆科多强行整编两湖绿营,编练新军。

    整个两湖地方的精锐都被抽空了,余下的那点县兵,甚至不比三班衙役强点。

    再加之曾静还是县学老师,正儿八经有功名在身,根本没人料到这样的人居然会跑出来造反。

    又是骤闻明军杀过来,这谁会傻乎乎额的跑去抵抗?

    剿贼,那是上头那些大老爷们该操心的事,与他们何干?

    曾静、张熙成功攻占县衙,随即开启武库,取出兵甲装备义军。

    正准备趁此大干一场,义军内部却是出现了冲突。

    除却核心五十人还有部分穷苦百姓组成的义军还愿意听令,剩下的义军得到兵甲,迅速由义军变为流寇。

    曾静到底只是个教书先生,了不起懂一些道学,也就是思想激进些,哪懂什么治军。

    这些失控发疯的义军,见人就杀。见了血以后,又立马寻找县中大宅,然后跑进去烧杀抢掠。

    整个永兴县完全乱了套了。

    ……

    正当郴州永兴县大乱,湘西乾州厅、保靖县、凤凰营以及比邻接壤区(后置永绥厅)。

    这里是湖南红苗的地盘。

    二十年前,湖南红苗、广东瑶人起义作乱,被清军血腥镇压,大批红苗被强制改土归流。

    而今,隆科多兵败的消息于整个湖广不胫而走,这消息是隆科多兵败前就传出的谣言。

    但由于距离偏远,又是湘西这些不稳定区域。

    而且,隆科多前番抽调两湖绿营,裁汰练新,整个湖南俨然空虚无比。

    如此种种,湖南红苗反了。

    先是乾州厅土司,再到已经改土归流的凤凰营、保靖县等等,可谓一呼百应。

    不仅仅是那些红苗,同样承受官府高压政策的沅州侗人、宝庆苗人、永州瑶人,乃至大越王的地盘,广东韶州瑶人,全都反了。

    比起曾静的乌合之众,这些苗人、瑶人、侗人等等,不仅组织度更高,且战斗力也更强。

    待消息传至省城长沙,湖南巡抚王之枢大为震怖,急忙就向武昌方面求援。

    隆科多裁汰练新带来的连锁反应终于爆发了,并且甫一爆发便一发不可收拾。

    连带着两广的林俊都被殃及池鱼,本来他在韶州与当地瑶人可谓井水不犯河水。

    现在,这些瑶人被湘桂边境的瑶人起义一带,也跟着起事,到处攻城掠地。

    韶州以北,俨然乱成了一锅粥。

    这就是满清以军事手段强推改土归流的后遗症了,若是隆科多能一直胜利还好,可一旦稍显弱势,反噬顷刻就至。

    康雍乾三朝,整个湘桂西南可谓少民叛乱不休。

    说起来,这也是后世的印度为何那么傻,天天闹事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统一印度的,内部诸邦林立之下,印度中央必须始终保持军事强势和高压政策,否则地方就会造反。

    郴州是直隶州,前面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