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二百五十章 一战定乾坤

    雍正元年。

    五月。

    南下大军陆续往徐州城集结。

    虽时间才至五月,但雍正已经等不了了。

    应该说,不是他等不了,而是南方局势等不了了。前番督促隆科多出兵圣旨已下,湖广方面必定已经出兵。

    若北方继续按兵不动,只怕隆科多部将独木难支。

    雍正只是想拿隆科多做个敲门砖,顺带损耗其实力,却不是真的要其被打的大败而走。

    不过,这粮食到底还没完全到位。目前集结于徐州的大军只是先锋部队,主力皆为那三万人的西北八旗、绿营,外加八千余的盛京索伦兵。

    算上徐州张文焕自己收拢编练的那几千漕军,整个徐州已然云集有四万大军,且都是真正的伪清经制之师。

    张文焕也已接到雍正皇帝的圣旨,令其南下挂帅出征,觉罗满保只为其副手。且现在还未至徐州,还在直隶那边坐镇督粮。

    不得不说,雍正确实是有魄力的。既然下了由张文焕为帅的圣旨,那自然得给其充足的军事指挥权。

    雍正更是在圣旨中直言不讳:“张卿且只管放手施为,朕绝不会有半句置喙,后勤粮草也无需卿忧心。”

    历史上雍正虽军事才能不高,但至少还算是知人善用(自知之明)。

    青海叛乱,雍正全权放权给年羹尧,所有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全部留中不发,还写信多加安抚。

    张文焕这人虽声名不显,但你只需记住,这人是清初唯一从纯粹武将出身,一路靠着战功当到一地总督的,还一当就是十年。

    岳钟琪、年羹尧都是进士出身,还当了好些年的文官,后面才转职兼任武职。比如现在的兵部(满)尚书查弼纳,这人也是以武将身份死在了与准噶尔的局部战争中。

    ……

    徐州大营。

    张文焕正召集诸将议事,同样也是安排各部将官相互熟悉,不至于出现临战不识友军,亦或是指挥不灵的情况。

    这些西北绿营对张文焕还算比较客气,毕竟都是同籍乡党,那些满洲八旗亦是给面子,没有刻意顶撞过张文焕。

    只那些索伦兵非常麻烦,包括这次开会,那些索伦兵的将官也完全不理会张文焕这个大帅。

    西北绿营总兵官曹第率先开口说道:“大帅,末将以为,我军此番可走水路,经运河南下,先行攻取伪明之淮安。”

    “末将听闻,伪明于淮安府统兵大将不过是个第七军军长于可成,此人于伪明军中名不见经传。只去年才在攻略淮扬一战中崭露头角,并无任何过人战绩。”

    “我军四万大军南下,必可轻取淮安。”

    曹第话音一落,在场诸将尽皆赞同点头。

    时至今日,清廷对大明那边的军制已不复当初的一无所知。首先这军制上,清廷已然知晓,明军最高军事单位是叫军,统兵将领称军长,似与将军同意。

    且,越靠后的军队番号,则兴建时间也越晚,意味着战力越低。

    伪明那边到底有几个军,目前清廷这里没有确切情报。

    不过从历来战事中,也可以推敲一二,应该不超过十个军,也就是三十万兵。

    所以,曹第这话理论而言确实没啥问题,以西北军的精锐程度,去打反贼的弱旅,自然轻而易举。

    “……”

    张文焕却是看着舆图沉默片刻,忽地摇了摇头,说道:“不,我们不打淮安,我们打这里。”

    说着,伸手一指舆图上的一处点。

    凤阳!

    在场诸将尽皆发愣,曹第更是想开口质询。

    张文焕接着说道:“淮安府看似好打,实则却是一个引诱我等跳入其中的陷阱。攻略此地,虽可走水路快速进兵,亦可将粮道经运河快速转运。”

    “但诸位莫忘了,伪明的水师可还在这淮水之上。淮安如此要地,伪明怎可能不在此布置重兵?”

    “届时,怕是我等前脚刚渡河,后脚伪明水师就会将我等退路完全封锁。那可就是关门打狗,想走都走不了了!”

    “我等败了不要紧,可要是坏了皇上大计,那我等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张文焕一番话出口,众将恍然,好似拨云见日。

    确实,淮安重地,伪明怎可能就在此单放一支弱旅,而且伪明水师可还在淮水上。

    但凡他们敢渡河,怕是伪明的水师就得切断他们的粮道退路。

    退路一断,那可就真成了饺子,被包在里面打。

    ‘不愧是能做到总督的老将,确实有些本事。’

    曹第问道:“可是,大帅,为何改道凤阳?”

    往淮南打,从战略角度,应是先取寿州,再一路南走,攻夺庐州,将整条战线连接起来。

    一如三国张八百跟孙十万那场大战。

    张文焕轻捋胡须,冷声说道:“因为咱们打的是伪明!”

    “伪明?”

    众将一愣,随即瞬间反应过来。

    凤阳府,那可是前明中都,朱元璋的老家,同样也是朱家皇陵(不是朱元璋的陵墓,是朱家皇陵)所在地。

    这些伪明反贼既称前明后裔,不管怎样,凤阳都不能有失。

    否则,这人心也就散了。

    张文焕这是打算来波狠的,直接进攻凤阳,借此逼迫淮南明军主力跟他打决战。

    他知道淮南明军是明军最精锐的第一军,统兵大将也是那个伪明第一悍将杨恭。

    张文焕复起领兵剿贼的这几月里,也不是埋头打仗,也有了解过地方。

    越看,越是心惊。

    大清的北方已然烂掉了!

    就算皇上全力支绌,若按寻常战法,大清这边必定先支撑不住。且连番败仗已然让大清人心浮动,必须发动一场大战。

    张文焕悠悠开口道:“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曹第等诸将听罢,没有再问,随即按着张文焕的布置,围绕舆图商议起了具体细节。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既然不走水路,那就需要征调大量民夫来运输粮草辎重了。

    同时还有具体进兵时间以及作战规划,臂如谁来做先锋。

    曹第又是抢先开口请命道:“大帅,末将愿为大军前锋,渡河为大帅夺下此城!”

    “大帅,末将也愿为大军前锋!”

    “大帅,还是叫末将去吧!末将是本地人,比旁人熟悉。”

    “……”

    一群将领叽叽喳喳吵作一团,连张文焕“嫡系”的漕军也跑出来凑热闹。

    前锋虽然风险性高,但同样立功机会也更大。

    其它地方的清兵可能害怕明军威名,但这些西北边军、索伦兵可不怕。

    对他们而言,这些反贼再厉害,能有准噶尔的大军厉害?

    他们连准噶尔都能打到龟缩新疆,还怕这区区反贼。

    最终,足足围绕此战商议了两个时辰,曹第如愿以偿,抢到了前锋。

    一行人连午饭都未吃,总算将此事议定,然后便是写折子上奏皇上。

    而曹第等诸将则退下,各自部署麾下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