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五篇 神农制陶

    一、神农制陶

    有一次,神农与先民们刚从田地里侍弄禾苗回来,突然下起了雨,几个人飞快地跑了起来,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突然窜了出来,与他们扑了个正着。大伙逮住了兔子,来到丙穴。捡了些干柴,将野兔崽子放在柴堆上烤了起来。

    一会儿,野兔烤熟了,神农与先民们将兔子肉分吃了。吃完烤肉,一个个觉得口干舌燥,先民们顺手去拿那只大伙共用的大木碗。一摸,心里一凉,碗哪里去了?

    “那不是碗吗?”神农说。

    大伙顺着神农手指的方向,从火堆中取出一个碗状器物。原来,神农嫌木碗不耐用,早想改造一下,他将木碗粘上泥巴,放在雨水里一泡,泥被雨水粘成了一体,然后放入火堆几经烧烤,变成了纹路清晰的“泥碗”。

    神农看了又看,用手掐掉粘在泥上的木屑灰,泥碗变得光滑锃亮。神农顺着碗沿转着看了一会,又用它到溪水中舀了水,一口喝干。“这东西真不错,叫什么好呀?”

    神农和先民们想了好些名称,都感到不太好。神农顺手从地上捡了根木棍,轻轻敲击碗沿,发出了“陶、陶”的响声。神农笑着说:“这声音挺好听的,就叫它‘陶’好了。”大伙留心一听,也觉得挺好。

    打那以后,先民们便学会了用泥捏成盛物的器具,

    火烧而成,叫做陶器。这种陶制品当时还相当粗糙,后来人们逐步完善工艺,又在制陶的基础上,制成了瓷器。精美的陶瓷就一直承传下来,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二、公鸡、蜈蚣和龙

    相传远古时候,公鸡的头上是有角的,看起来也十分美丽和醒目,而龙的头上却没有角。神农要选拔十二种动物为百兽之王。排座次这天,龙怕别的动物笑它丑.就去找到蜈蚣想办法,蜈蚣叫龙去把公鸡的角借用一下。龙听了,便去找到公鸡,说:“公鸡兄,你长得这么聪明美丽,我却长得很是丑陋,把你头上的角借给我戴戴吧。我们去见了神农后,便还给你。”公鸡见龙这么说,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但公鸡生怕龙不讲信用,到时不还,要龙找个担保的,龙便请了蜈蚣担保,把公鸡的角借来戴在了自己的头上。龙戴上角与公鸡一起到神农面前排座次,龙因为戴上角而聪明了许多,神农便把龙排到了鸡的前几位。公鸡后悔不该把角借给了龙,不然自己一定会排到龙的前面。评选排名回来后,公鸡决定去向龙要回自己的角。而龙一回来便将排座次的情况向蜈蚣说了,蜈蚣分析说:“你之所以名次排到了公鸡的前几位,是全凭你头上的这角,你如果没有这对角,你根本排不到公鸡的前面。”

    龙也觉得蜈蚣的分析有道理,因此它决定耍赖,将公鸡的角占为己有。公鸡见龙排座次回来好几天了也没有把角还给它,便来到龙的住地讨自己的角,而龙一见公鸡来讨它的角,却一头扎进了大海。

    公鸡没法,只好在岸上等候龙出来,却不料龙见利忘义,借了公鸡的角不但不还,每当龙游出水面时,便电闪雷鸣,海浪滔天,狂风暴雨,吓得公鸡无处藏身,不是躲在屋檐下,便是被雨淋得全身发抖。

    公鸡为了要回自己头上的角,没有办法,只好来找担保的蜈蚣,而蜈蚣却又仗着龙的威力,不肯承担责任。公鸡气得两眼发直,一口将蜈蚣啄住了脖子,奋力在地上摔打,就这样,公鸡和蜈蚣结下了世代的冤仇。公鸡失去了美丽的角,将这事告诉了神农,神农为调解这件事,顺手折了一朵红花插到公鸡头上说:“我给你戴个桂冠吧,以后你就给我准确无误地报告时辰。”

    公鸡从神农那里回到家中后,按照神农的嘱咐,每个时辰都边准确报时,边喊它的冤:“角呀角——角!(咯嗒咯——咯)。”

    时至当今,每当公鸡报晓时,还是一如既往地拖着浓重的声音叫冤:角呀角——角!

    三、猴子与鸡鸭鹅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神农来到禾仓堡教耕以后,禾仓堡的人在蓝的山下开出了千亩成片稻田(现在的石膏洞)种植庄稼。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耘着这片土地。春天。庄稼绿油油一片,到了秋天,千亩稻田一片金黄。秋风吹来,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可是,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蓝岭山上的野兽就出来糟蹋粮食了,有山雀山鸡,有野猪野牛,最讨厌的要数野猴子了,它们成群结队地下山来,掰苞谷,摘水果,吃不完了就扔得满地都是,神农的臣民们看见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糟蹋,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人们真想把山上的野兽消灭干净。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人来到禾仓堡,自称能帮助村民除掉山上的禽兽。人们看见老人年迈体弱,不以为然,不料,老人从身上抽出一支箭,搭弓向蓝岭山射去,顷刻间,蓝岭山上四面起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不大一会儿整个蓝岭山成了一片火海。山上的禽兽被大火烧得嗷嗷直叫,很快就被烧成了灰烬。原来,这位白发老人是天上的太白金星,那支箭是他带来的神箭。当大火快要烧到山顶时,突然,一只猴子“嗖”的一声,飞出了山,它的屁股被烧伤了。这只猴子就是山上的猴王——猴子精,据说如今猴子屁股上的红斑,就是当年被大火烧了后,留下的疤痕。猴子精飞到一座很大的山上,找到山上的野牛精,向它哭诉。野牛精听说蓝岭山上的野牛全都被烧死了,悲痛万分,大哭道:“他们烧死了我的弟兄,我就要去吃掉他们的庄稼。”

    当天,野牛精跟着猴子精向蓝岭山方向奔来。当它们来到距蓝岭山还有二十多里的地方时,突然半空中射来一道耀眼的光芒,紧接着地上裂开了一条缝,这条缝很快变成了一条河,挡住了野牛精的去路。

    野牛精“哞”的一声长鸣,马上变成了一座山,这座山就是现在的黄牛岭,这条河就是现在的钟水河。

    猴子精抬头一看,啊!原来是太白金星赶来了,是他正在挥动手中的拂尘施展法术,降伏了野牛精。三十六计走为上,猴子精见势不妙,“嗖”的一声,腾着云往天上飞去了。

    猴子精来到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只见一群鸡鸭鹅正啄食害虫,猴子精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何不把它们哄下凡,去啄光那片稻田里的谷子。它主意已定,便走上前去,嬉皮笑脸地对鸡鸭鹅说:“你们天天在这里捉虫子,好辛苦呀,我带你们到下界去,到了那儿,谷子尽你们吃,又不用去捉虫子,多幸福啊。”

    鸡鸭鹅一听,高兴地拍打着翅膀,蜂拥地围上来:“快带我们去吧,快带我们去吧。”

    猴子精把这群鸡鸭鹅带到蓝岭山下的稻田里,指着那一大片黄澄澄的稻谷,说:“你们在这儿尽量地吃吧,把这稻田里的谷子吃光了,我再来带你们回天上去。”

    说罢,猴子精“嗖”的一声腾云走了。

    鸡鸭鹅欢快地吃啊吃,很快吃掉了几丘田里的谷子。

    有一天,它们被一个小孩发现了,小孩回家里去叫来了一大群人,人们拿着木棍来追打,这群鸡鸭鹅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被人捉回了家里圈养起来。从此,人间便有了家养的鸡鸭鹅。

    鸡鸭鹅思念着天宫,每天天还没亮,鸡就在叫:“大哥,猴大哥”;鹅天天都在喊:“饿饿饿”;鸭却在叫“呷呷呷”。

    它在告诉人们,它们没在天上时吃得饱,很饿,要呷。是啊!它们多么希望猴子精来带它们回蟠桃园,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啊。可是,猴子精再也没有来带它们回天上了。

    四、神农与四山兄弟

    远古时代,离禾仓北面约二十里处,横亘一座峰峦起伏、林木葱茏的大山。大山下有一个与山同名的小村托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因这里地处崇山峻岭之麓,以狩猎为生的四山兄弟举家从外地迁来这里。他们每天上山狩猎。一日,在岭上丛林中狩猎时,遇到为黎民采草药的神农氏。神农氏见四山兄弟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问其何故如此。四山兄弟如实相告。神农氏顿生怜悯之心。为解山民生活的困苦,当即掏出一把天降的嘉禾谷种给四山兄弟,并授以耕耘播种技术。四山兄弟回家后,不负神农氏的期望,披星戴月,开垦荒地。布谷催春时,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谷种撒播到田里,并精耕细作。

    秋收时,喜获一捧金灿灿的谷粒。四山兄弟自己没舍得吃一粒,效法神农氏,把这些谷子分赠给村里山民作种子。几年时间,水稻耕作技术逐步得以推广,昔日荒芜的坡地上,年年展现一派稻菽翻浪的喜人景象。

    山民自从学会耕作技术后,不再天天上山狩猎了,山里野兽得以繁衍生息,然而天然食物有限,野兽们便在夜深人静之时,成群结队下山觅食,山民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庄稼,屡遭损坏。四山兄弟痛惜不已。他们不顾白天的辛劳,夜里去地里巡逻守护。从冬到夏,从夏到冬,一年四季,没有歇息。累瘦了无怨,累病了无悔,栉风沐雨,年复一年。

    神农氏再次来托山岭上采药时,得知这一情况,及时向天上玉帝作了禀报。玉帝当即派天兵下凡,并授以驱山鞭。天兵下凡后,对着山岭大吼一声,再挥一鞭,便把巍巍托山驱赶至人迹稀罕的蓝岭山中去了。此后,托山村一带展现一马平川。为不忘变迁历史,老村名仍沿袭了下来。

    山驱走后,当地兽害不复,山民生活日渐改善。可四山兄弟由于长年劳碌奔波,心力交瘁,加之有次夜间巡逻护耕时,遭猛兽袭击致伤,身体每况愈下,没几年,兄弟四人先后辞世。山民为了缅怀他们,就请了能工巧匠替他们兄弟各雕塑一尊石像,安放在风景秀丽的村西北一个小山坡上。不仅托山山民奉若神明,周围村庄百姓也常来祭拜,神像座位前四季香火不断。

    山民们感到这还不足以表达自己钦仰之心,正琢磨新的纪念举措时,村里沸沸扬扬传出一道新闻:有位耄耋之年的山民,说昨夜梦中醒来,听到村边石板路上传来阵阵马蹄声,认定是四山兄弟为替山民守护庄稼,继续在巡逻。

    有位血气方刚的青年,也说听到了马蹄声。鉴于四山兄弟生前狩猎成癖,他认为是他们在阴间寂寞难耐,趁山民熟睡之时,出来散散心。虽然说法不一,却道出了山民对四山兄弟的崇敬、体恤。山民们投其所好,决定每隔三年为四山兄弟举办一次模拟狩猎的兜野羊活动,以示安抚。届时,各家各户,亲朋聚集,俨然如欢度盛大节日。

    这风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终止了,但有关四山兄弟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