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尾三部曲之乡村
繁体版

8.调查(2)挨了一拳

    看着孔老师出了门,杨柳菲说道:“过去,有件事我没做好,你不要放心上。”朱老师疑惑地问:“什么事?”“其实也没什么事。”杨柳菲笑呵呵地说,“我这人啊,就爱批评和自我批评。有一点事,总反思自己是不是犯错了,有没有冒犯别人的地方。”“你能自我批评,多好啊。”朱老师笑呵呵地说,“我是做错了事也不知道,得罪了人还蒙在鼓里呢。”“你为人厚道,做事周到,哪里能得罪人?我得向你学习呢。”杨柳菲忽然严肃了表情,“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主意呢。”朱老师忍不住问:“什么事这么重要,还要听我的主意?”“学校要开教代会,我想在教代会上提议:读书会得解散,论文不能加分。”杨柳菲悻悻地说,“都当老师了,还读什么书?有人一个字不写,花钱买论文,名也有了,利也得了,这成什么了?”“全社会都提倡读书,好老师就得读书啊。”朱老师笑着说道,“论文,也有人是真写的啊,比如冷延玉老师。”“他会写文章,境界比谁高了?”杨柳菲的不满变成了神秘,“他爬人家墙头,被人家追到学校要钱,现在又和学生家长打得火热,这些事你没听说吗?”朱老师迟疑了一下,说道:“别人说的,不要轻信。”“不是听别人说的,是我亲眼看到的!”杨柳菲信誓旦旦地说,“他从人家墙头上跳下来,正巧骑到了一个老头脖子上呢。”“怎么这么巧,骑到了人家脖子上?”朱老师强笑着问道,“又怎么这么巧,叫你看到了?”“我是早起锻炼,碰巧看到的。”杨柳菲的语气里有了鄙夷,“你说说,这样的人评正高级,他凭什么啊?依我看,别说正高级了,就是副高级,都得给他撤了!”

    朱老师收起笑:“这事我得问问他:做人这么下流,恶心人不?还配做教师吗?”“不要问,不能问。好了,好了,不说这事了。”杨柳菲主动转移了话题,“你跟孔老师说一声,明天开教代会的时候,我提意见,你们可都要举手赞同噢。”朱老师想了想,说道:“这样不好吧。”“有什么不好?”这样反问之后,杨柳菲得意地说,“我是代表大多数人说话的。”“你也可以读书,”朱老师提醒道,“写论文的啊。”“我哪有心思做那些。”杨柳菲嘴角现出一抹得意的笑,“不瞒姐姐说,我在网上开店,挣的钱比工资还多呢。”“你只想着挣钱,还容不得别人进步,”朱老师冷冷地问,“这是什么道理?”杨柳菲脸红了,忽然又一笑,说道:“白如光那个小混蛋,打了孔老师一拳。我当时气得要命,想跟家长说这事,孔老师怎么也不同意,他这人怎么这么倔呢。”

    孔老师不时摸胸口的动作,引起了花常艳的注意:“怎么了?胸口痛?”孔老师笑了笑,指着书本,对白如光说:“读读这一段。”花常艳热切的目光转向白如光:“儿子,读啊。”白如光瞪着花常艳:“不读。”花常艳问:“为什么不读?”“不想读。”白如光大声嚷道,“我就是不想读。”孔老师笑了笑,对花常艳说:“你在这儿,如光可能不好意思读。”

    花常艳换了衣服回来,白如光还没读完那段文字。每读一个字,似乎都用尽了全部力气,不得不休息一下,调整一回,以便积攒力气读下一个字。有时,前面那个字好不容易读过去了,偏偏还要再读一遍,将所用的时间又拉长了一大截。花常艳坐下时,身子往前凑,一只手搭在了孔老师肩上。

    孔老师回到家,朱老师劈头盖脸地问:“挨了打,为什么还要去补课?”孔老师笑了笑:“我们做老师的,怎么能把学生的一时冲动放在心上呢?”“他为什么动手?”“他把同位的作文本、课本撕了,我说了他两句。”“给他补课,没有功劳也就罢了,”朱老师忍不住问,“怎么还补出仇来了?”“就这点小事,值得计较吗?”“学生打老师,怎么能是小事?”孔老师笑了笑,说道:“现在,在我们农村中学,没挨学生教训的老师,都不能说自己是好老师呢。”“你这是什么逻辑?”“学生犯错,你得管吧。管了不听,认怂是一种选择,继续教育是另一种选择。继续教,就有可能挨学生的教训啊。”孔老师笑着说道,“我挨学生拳头,说明工作负责啊。”“你跟学校说了吗?”“说了,只会让我加倍难堪。”“为什么不跟我说?”“说了,只能让你生气。”“这样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给他补课?”“五天。”孔老师张开五指,“五天之内不见效果,这事就画上句号。”

    冷老师正敲击键盘,微信响了一声。点开,看了两行,小美打电话过来:“老师,我把王钟吾抢夺尸体的事写出来了,发在微信里。您帮我看一下。”冷老师说:“我正看呢。看完给你电话。”

    冷老师读小美的文字时,中秀正被梨花推着往前走。梨花分明忘掉了先前的委屈,一边推着中秀,一边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反倒是中秀,心里像是还存着疙瘩,挪动的每一个小步子,都羞羞答答的,写满了不情愿。梨花呢,已经完全忘了挨的耳光,遭的辱骂,一个劲儿给中秀灌毫无逻辑的心灵鸡汤:“你个子大,长得好看,为人正派,做事利落。你在他家脱也脱了,什么都叫他看光了,要是不把他拿下,再敲他一笔,可就亏大了。”

    中秀走到门外,冷老师正给小美打电话:“总的来说,文章写得不错。要是加些细节,人物就饱满了。比如,王钟吾在南门夺尸,不光要写出游击队员们对敌人的仇恨,还要写出他们对同胞的深情。”“这个我也想过,可是,不好写呢。”“可以多品味王老师讲的那个细节:安葬孔校长一家后,游击队三天没烧火做饭,因为没人能吃得下。第五天,还有人端起饭碗就呕吐呢。想像他们看到孔家人惨状的愤怒和痛惜,写出他们抢运、安葬高度腐烂的尸体时,那压抑不住的呕吐,把普通人的脆弱和战士的坚强都展现出来,人物就丰满了。”“老师,我明白了。”“还有一点,吴晓光在这次战斗中的作用也要写出来。”“吴晓光是国民党呢。”“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合作是胜利的保证。这次夺尸,就是国共合作的典范之作。记住,正是有了吴晓光在北门外的佯攻,吸引了敌人的火力,王钟吾才能很快把尸体抢出来。”顿了一下,冷老师补充道,“吴晓光老师跟我说起这事时,特别提到王钟吾抢了尸之后,没及时给他发信号,导致他伤了好几个弟兄。”“老师,我知道了。”“写历史,要尊重事实。吴晓光和王钟吾生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之间有斗争,也有合作。从个人角度来说,两个人是真正的英雄爱英雄。吴晓光就多次称赞王钟吾,说他做事爱动脑子,打仗有一套呢。”冷老师笑了笑,说道,“如果你只写王钟吾,不写吴晓光,受损的,将是你的作品。”“老师,我没有考虑周到。”“这只是第一稿,存在问题很正常。”冷老师笑着鼓励道,“认真修改,文章会越来越好的。有人敲门,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