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校书奇世录之十六国
繁体版

第十三章 西进关中

    前赵和后赵政权的第一次交锋,在以前赵败北后。两个北方政权经历了三年多的对抗,终于在公元328年迎来了彼此最后的决战。这一年石虎率军攻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县,此地位处汾河谷地,恰好在黄河流向由南北转向东西的拐角处,而这片区域的中心则是著名的万荣孤山,登孤山向东远眺可见王屋中条二山,向西则可见一马平川直达黄河岸边。石虎率领大军而来,实际上攻的恰恰是这黄河拐角之城,其地平旷,基本无险可守。也正因此刘曜对此非常担心,所以亲率大军渡过黄河救援蒲阪。但又害怕凉州的张骏趁虚而入袭取长安,所以又遣河间王刘述统率氐羌部众屯兵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严阵以待。

    在刘曜率精锐自卫关北渡黄河的同时,已经陈兵河东的石虎闻知前赵部队动向,甚为惶恐,遂决定迅速撤退,以避锋芒。结果刘曜闻其不战而退,反而穷追不舍,最终两军战于高侯今山西闻喜县,致使石虎大败逃亡朝歌今河南淇县。史料记载石虎军在这一战中陈尸二百里,而前赵军俘获军械物资数以亿计,这可能是石虎征战人生中最失败的一次,亦是刘曜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但即使石虎已然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刘曜依然不愿放过这个千载难逢,可以彻底击垮后赵先锋的机会,所以他自被誉为山西南大门的大阳今山西平陆县,再次渡过黄河,直追残兵败将于洛阳金墉城,并决洛阳北的千金堨,想要借水灌城,来个水淹洛阳。另外又派遣军队沿太行山脉北上进攻汲郡和河内郡,而此二郡距离襄国、邺城不到三百里,后赵一旦有失,则刘曜即可陈兵于其都城之下。所谓京师震动,莫过于此。

    面对如此突发变故,石勒思虑再三后,决定亲率大军前去救援洛阳,认为如果击退刘曜,都城之困自然迎刃而解。但后赵右长史同时又是太子舅父的程遐此时总览朝政,认为石勒亲征过于弄险,遂出言劝谏石勒不要亲征,石勒对此未予理会,而是命诸将会于素来被誉为两京襟带,三秦咽喉的荥阳,最终于当年十二月集兵于虎牢关下的成皋城。而石勒军至城下才发现如此险地,刘曜竟然并未设防,而石勒军见此,遂轻装潜行,迅速渡过黄河兵至洛阳城下。

    而刘曜自称帝以来日益骄固,又嗜酒如命,常常喝的酩酊大醉,以至于因此常坠于马下,这位曾被匈奴汉国开国君主刘渊,赞誉为“此吾家千里驹也”,身长九尺可一箭射穿寸余厚铁板的神射手,只得换骑小马。也因此兵锋正盛的刘曜,对于石勒的反扑浑然不知。直到有人从俘获的羯人口中得知石勒大军已至,刘曜才大梦初醒般开始筹划备战。但早已乱了阵脚的刘曜内心越发惶恐,所以此时的他因此越发保守和畏战。他没有选择前进,依山傍水守险要而御敌,反而将本用于围困洛阳的部队,解围后收拢起来于洛西固守。刘曜此举可能是心理上畏战,导致决策上偏向于采取便于退守西撤的兵力部署,毕竟西边的关中长安是刘曜的大本营。但这种退守策略实际上却是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而失误的代价就是前赵再也没有机会翻盘,而刘曜的人生终点也因此即将到来。

    当后赵大军潜行至洛阳城下准备进攻之时,石勒曾感慨到刘曜本有上中下三策可选,上策屯兵成皋虎牢关据险而守,中策陈兵洛水进行中道阻截,下策困守孤城洛阳坐等被缚。石勒看到刘曜大军列阵洛西,不禁狂喜认为此战必胜无疑,因为刘曜恰恰选择了最坏的下策。石勒基于此,迅速分兵三道夹击刘曜,而刘曜却临阵饮酒十斤,亲守西阳门。结果可想而知,石勒军先后击败刘曜部队的中军和前锋部队,最终导致前赵军队大败,而刘曜也在退兵之时,因马陷于石渠,而身坠于冰上被俘,被俘之时刘曜创伤十余处,其中箭镞贯穿三处之多,刘曜虽然智短但其身勇可见一斑。所以在十六国春秋中有言,曜可方吕布、关羽,而不及孟德。而孟德即指曹操。但不管如何,刘曜终被生擒,而其被解送至石勒处时,也已然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局势即将由分裂走向统一,前赵的灭亡亦只在旦夕之间。

    随着刘曜被俘的消息传至长安,关中之地震恐万分,遂即开始变得动荡不安。前赵太子刘熙因之惊慌失措急忙率军弃长安,而西奔易于防守的多山之地秦州首府上邽,而关中诸郡镇官兵闻讯,亦弃守城池随之西逃。后赵大军因之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关中大片领土。在此之后,一方面石勒让刘曜写信劝降其太子投降,刘曜认为自己愧对祖宗社稷,遂在信中言道:与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意在让太子与大臣戮力同心恢复社稷,不要因为自己而改变心意。石勒闻言大怒,遂将刘曜处死。另一方面前赵宗室刘胤则率军意欲收复长安,但在围攻长安之时为石虎所败,只得再次退守上邽。一个月后石虎攻克上邽,尽屠前赵太子刘熙、及宗室王公大臣,刘胤亦未能幸免于难。并迁移前赵官民大族万余人于襄国,又于洛阳屠戮坑杀隶属于前赵原五郡匈奴屠各各部五千多人,前赵随之彻底灭亡,同时也标志着当年随刘渊自并州南下的匈奴部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的聚光灯开始投射到以石勒为统领的羯族身上。随着前赵的灭亡,后赵迅速兼并了其曾占有的疆域。而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南征北战,除了西北依然效忠东晋皇室的张茂前凉政权、东北地区段部鲜卑建立的辽西国和慕容鲜卑的辽东国之外,后赵最终在前赵的基础上,基本统一了北方。而就在前赵灭亡之时,曾臣服于前赵的氐王蒲洪和羌族首领姚弋仲,也随之投降于后赵,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二人的后代将在几十年后再次上演东西决战,只是彼时将不再是自东而来的大军灭西部之国,而是反过来的自西而来的大军灭东部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