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校书奇世录之十六国
繁体版

第二十章 慕容鲜卑

    后赵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同时,外部的冲突也在同时爆发。东北地区的段部鲜卑残余势力,依然控制着西起渔阳即今天北京密云区,东至辽水即今沈阳附近的广大地区,号为辽西公国,有胡汉人口三万余户,控弦骑兵甲士四五万人,军威强盛一时,其向西经常侵扰后赵幽燕之边,向东又屡次跨过辽河攻略辽东地区。本来辽东地区为慕容鲜卑占据,最初在晋朝时,慕容廆受西晋册封为鲜卑都督,带领部众徙居大棘城即今辽宁省义县附近,开始了归于王化的历程,并开始进行农业生产生活。西晋灭亡后,为汉人士族支持据有辽水流域以自守,忠于东晋,奉其为天下正朔,接受其官爵册封。

    公元333年慕容廆病逝,其第三子也是其嫡长子慕容皝继位。次年其同母兄弟慕容仁僭越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意欲割据辽东,与其兄慕容皝分庭抗礼。同时联合其父慕容廆第五子慕容昭意图谋反,但不幸事泄,慕容昭被慕容皝赐死。而慕容昭少年英武,常随慕容廆征战在外,为其父所疼爱,在军政之中威望极高。慕容皝仓促决断,没有意识到如此作为的严重后果,导致大量慕容部的臣工将军纷纷叛离,前往投降归顺其弟慕容仁。慕容仁虽谋反事败,但却因祸得福,得到了部族内大多数的支持,实力大增。借此迅速全据了辽东地区,建立起所谓的辽东公国。

    而辽西地区当时为段部鲜卑所据有,其首领段辽与慕容仁交好,同时辽河流域的其他鲜卑部族也与慕容仁遥相呼应,共同挤压慕容皝的生存空间,致使慕容皝最终仅仅只能据有今辽西走廊一带非常狭窄的区域。慕容鲜卑因此一分为二,同时也为辽东慕容鲜卑和辽西段部鲜卑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虽然慕容仁支持者众,且所据之地远比其兄长慕容皝广大许多,但是其在夺得辽东后日益骄纵。

    在对外战略层面上肆意妄为,背弃东晋宗主,并在晋成帝下诏派侍御史王齐前往辽东祭奠其父慕容廆,同时委任谒者徐孟持节册封慕容皝时,擅自于马石津截留使节船队,并派兵进攻东晋的新昌。而段部鲜卑和宇文部鲜卑见慕容仁势大,遂特意遣使来拜谒慕容仁,这一切的殊荣和妄为,致使这个本在战场上勇猛强悍且有谋略的将军,开始变得更加娇纵。政治上的短视,以及心态上的自满,决定了这个本应冲锋陷阵的将军,注定成为不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在慕容仁占据辽东,联合辽西段部鲜卑,极力挤压其长兄慕容皝的生存空间的同时,慕容皝并没有因为被逼入绝境而坐以待毙,反而在巨大的压力下,奋力拼搏,设法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论其慕容皝此时众叛亲离的境地,根本上是因为其父慕容廆在世之时宠幸其他诸子,其中身为慕容皝同母弟的征虏将军慕容仁和广武将军慕容昭最为其父亲近。而慕容廆庶长子建威将军慕容翰,则是慕容皝同父异母的庶长之兄,其人虽然不是嫡出,但是却是诸子中最为骁勇雄武之人。

    相比诸位兄弟,慕容皝不管是受父亲的青睐,还是个人才能方面都略显逊色,除了一个嫡长子的身份之外,慕容皝能拿出来与其父诸子,可以一较短长的东西实在太少。所以虽然他被父亲封为辽东公世子,但却始终内心忧惧,又加上其人虽胸有谋略,却嫉贤妒能,为人极为敏感,谨小慎微。所以对于诸位兄弟,从一开始就非常嫉恨,在其父死后,继承辽东公之位的他,更是处处对诸位兄弟多加提防,这使本就与之有隔阂的宗室子弟们人人自危。最终在一系列相互猜忌和身边臣公的唆使下,慕容一家终于走到了兄弟阋墙,兵戎相见的地步。首先是慕容翰受其排挤携子出奔段部鲜卑,后慕容昭被赐自尽,接下来就是慕容仁公然反叛,割据辽东,直至此时慕容皝才发现自己的过度敏感,致使一切走向了最坏的结局。

    只是事已至此,穷困于辽河一隅的慕容皝,已经没有了后悔的余地,他不得不冷静下来去应对这一切意料之外的巨大变故。在慕容仁的步步紧逼下,慕容皝本身的谋略才能,开始被彻底的释放出来。其自身勇武刚毅的品性,也在其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始被集中体现。在内外交困之下,慕容皝决定亲征辽东,意欲荡平辽东,解决慕容仁这个最大的内患。可能是慕容仁本身的根基不深,也可能是辽东公国政权内部最初的惶恐情绪,开始随着时间推移被慢慢的平息。慕容皝首战告捷,迅速攻克了辽东重镇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距离今天的沈阳市不过百里处。其附近郡县长官纷纷投降,慕容皝进驻以后将原慕容仁任命的地方长官全部斩首,并将辽东大姓公族迁移至自己的大本营棘城,设和阳、武次、西乐三县来巩固其所据之地。

    公元336年又派其心腹右司马封弈,袭击支持慕容仁的宇文别部涉奕于,封弈不辱使命不仅大胜而归,而且在返回途中又对涉奕于所率追兵,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狙击作战,彻底击破了宇文别部对于辽东地区的觊觎之心。至此针对慕容仁的作战时机日趋成熟,慕容皝开始谋划从海路击破慕容仁,但此计甚险,诸将纷纷劝阻。慕容皝通晓天文,了解到由于天气严寒,从其地至慕容仁所驻扎之处,海面结冰盈尺有余,可供辎重运输及部队行军,并且自海上踏冰行军,可以规避陆上慕容仁分布于沿途的眼线,保证军事行动的机密性。

    基于此慕容皝果断引用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平定河北割据势力王郎,汉渡留冰的故事来反驳诸位将领的异见,言道:海未曾有冰,如今却冰盈三尺,是上天对慕容仁谋反之事所做出的惩戒,当年汉光武帝借滹沱之冰渡河平定王郎,兼具河北,进而得以定九州而君临天下。如今瀚海结冰,是天赐良机,我心意已决,谁敢阻挠,扰乱军心者,力斩不饶。于是慕容皝率领大军踏冰而行,在风霜雪夜的掩护下,轻装简行,自昌黎即今辽宁义县附近,前往距其直线距离三百里外的慕容仁驻地平郭即今辽宁盖州市。

    正当慕容皝抛弃辎重,以轻骑从海路踏冰自昌黎奔袭平郭的同时。身居平郭的慕容仁,一方面因自己势大,娇纵自满,对于慕容皝的必然反扑始终未曾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之前慕容皝曾派小股骑兵袭扰慕容仁,并掳走段部鲜卑和宇文鲜卑使者,所以直至慕容皝兵临城下依然认为只是一次小股骑兵进犯。

    这种过度自负的预判,直接导致了慕容仁的迅速溃败,再加上慕容皝自海路进军,使慕容仁之前设置的陆上情报系统全部失灵,直至慕容皝大军进至平郭城不足七里时,才有城外负责瞭望侦查的游骑慌忙来报有敌情。而七里之距,不到一个时辰就可抵达,如此短的时间慕容仁根本来不及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力量,更何况向来娇纵的慕容仁直至此时依然固执的认为,这只是慕容皝的小股骑兵,压根没有被他放在心上。甚至他还在为上一次被掳走段部和宇文部使者时,自己没有派兵追击而后悔,对着部下将领扬言,这一次一定要一雪前耻,让慕容皝连一匹马也带不回去。

    但等慕容皝陈兵于平郭西北城外,登上城楼的慕容仁看到慕容皝倾巢而出,誓要一战而定乾坤的数万大军的时候,他傻眼了。面对强弱如此悬殊的局面,慕容仁的部下开始用脚投票,先是其弟慕容军率部投降,慕容仁军心因此动荡不定,慕容皝抓住时机,迅速出击,重创慕容仁所部。后慕容仁面对溃败,内心防线完全崩塌,承受不住压力的他选择了率先逃跑,导致群龙无首,结果自然是兵败如山倒,慕容仁军中部众全部投降。

    慕容皝大军入城,很快便生擒了躲藏起来的慕容仁,慕容皝提着刀坐在慕容仁的宝座上。大手一挥便令手下,将那些背叛慕容仁投降自己的将领,全部斩杀在殿外。慕容仁看着人头一个个的滚落在自己脚下,平日向来眼高于顶的他,再也没有了曾经的傲慢和自大,颓然的倒在殿前的玉阶之上,他不知道将要迎接自己的是什么样的结局,但他也大致能猜到自己应该有着怎样的结局。

    昔日自己对长兄的无礼,开始浮现在慕容仁的眼前,此时的他才明白自己的谋略和胆识远不如自己的兄长。自己往日的娇纵蛮横,不过只是由于父亲的庇佑才没有受到惩罚。如今父亲已不在,自己反叛兄长,挑起宗室内斗的大乱,终究要由自己来负责。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慕容仁坦然了,他没有向慕容皝求饶,因为他知道慕容皝素来阴狠,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慕容昭只是意欲反叛就被赐死了,自己几乎把慕容皝逼入绝境,他岂能放过自己,只是但求留个全尸罢了。

    慕容皝并没有对这个弟弟有太多怜悯,也许是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他也没有特别难为这个弟弟。可能是为了让母亲再见弟弟一面,也可能只是想借其震慑其他宗室,慕容皝将慕容仁带回了龙城,即今辽宁朝阳,在那里慕容仁被赐自尽,慕容鲜卑的宗室内乱自此堪平。

    而龙城后来成为了三燕百年都城,而自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为慕容氏诸燕奠基之祖,至公元436年北燕为北魏灭亡,一百年间慕容鲜卑曾经五次建立国家,国号皆为燕国。势力一度到达今天的山西运城,饮马黄河,但却始终无法进取华夏两大古都长安和洛阳,难以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主流载体。终十六国百年,都是一个不断陪唱,却从未主导过大局的政权。

    而慕容诸燕历代执政者的所作所为,就像一个舞台上拼命取悦观众的小丑一般,明明很努力,却始终不受待见,直至国运殆尽,也未能博历史这个倾城美姬回眸一笑。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心心念念所要复兴的大燕国,就是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曾经建立过的诸燕之国,只是与慕容复所在的两宋之交,已经相距660多年了。慕容复的绝技斗转星移,仿佛恰恰在影射着慕容复的痴心妄想,时过境迁,早已随历史流逝了的一切,又怎么可能恢复呢?天龙八部的作者可能也是看到了慕容诸燕怪诞不经的历史,感觉到非常有趣,才会想到要设计一个慕容复这样行为荒唐,思想乖张,看似谦谦君子,实则小丑跳梁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