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唯物唯心

    “大师说笑了,我可没有说过不用宝钞交易,宝钞乃是太祖陛下留下的政策,我哪敢质疑,大师可不能因为妄议宝钞而被抓入大牢啊。”

    傅林对于这个名为“道广”的老和尚那可是堤防得紧,像这种容易惹出大事的话题可不能和这个老骗子说。

    道衍心中暗自腹诽,刚刚你和那位掌柜聊天的表现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两人谈及宝钞那可是一脸嫌恶。

    仿佛宝钞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不过,对付傅林的不承认,道衍心中也有计。

    那就是通过陛下将大明宝钞的问题透露给汉王,汉王为了想明白这个问题,肯定会集思广益,其中就会有皇孙。

    到时自己潜藏在密室,就可以听到两人说话的内容。

    妙计。

    “既然傅施主不愿意回答宝钞的问题,那么老衲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询傅施主。”

    傅林对于这个骗子一般的和尚没有办法,跑是有办法的,但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和尚如果常年往那洞口一蹲,自己也颇为麻烦。

    自己虽然看上去可以打得过他,但是如果自己动手,说不定要被抓进大狱之中,这可得不偿失。

    下次可以带着朱土一起,如果这老骗子还准备过来骗自己,那就让朱土去干他。

    勋贵那可是有一定的法律免疫的。

    不过在听到他想要询问自己问题时,傅林眼珠一转,想到一个策略,把眼前的这个家伙忽悠走。

    “问完问题你是不是就能离开了。”

    见傅先生如此急切地想要赶自己走,道衍并不生气,而是一脸微笑的表示。

    “傅施主,那是自然。”

    见到回答他一个问题这个和尚就能远离自己,傅林毫不犹豫的答道。

    “那你快些问吧,不过我可不一定保证能够回答的上来。”

    “傅施主先前所说的唯物主义为何。”

    傅林的眼中透露着些许惊讶,望向眼前的“道广”,一个和尚为什么对唯物主义感兴趣,按道理来说和尚应该是唯心主义啊。

    不过,既然他既然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那自己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他,给他一点小小的哲学震撼。

    “所谓的唯物主义嘛,意思就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就如同战国时期荀子所说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例如南朝范缜所所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看着道衍一脸古井无波的神色,傅林心中有些许失望。

    这老和尚怎么一点都不惊讶,这可是和佛教相悖的。

    难道这是一个花和尚,心不诚,所以一点反应也没有。

    “唯物主义提倡一切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就比如果实成熟后会从树上掉下而不是向着天上飞去。

    道衍听到傅林的话语,不由得深思起来,虽然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他确实没有考虑过为何。

    他看向傅林的眼神不由得郑重起来了。

    “唯物主义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实践出真理,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就比如将竹箸插入水中,在水面之外看上去是弯折的,难道筷子本身就是弯折的吗。”

    “还有就是大师你可以取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高塔之上同时扔下,不知道大师觉得哪块球先落地。”

    道衍听完问题之后,刚想要回答,却突然止住。

    他都不需要思考,就能够斩钉截铁的回答是大球,但是看着这傅先生一脸得意的表情,似乎是知道自己答不出来一般。

    难道是小球,不对,小球轻,如何能够比大球先落地,又或者是这傅先生故意为之,想让我故意选小球。

    只一息的时间,道衍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球。”

    傅林咧嘴一笑。

    “大师,错了。”

    “难道是小球。”

    “非也,两者乃是同时落地。”

    看着道衍一脸吃惊的神色,傅林拍了拍道衍的肩膀,露出了仿佛早已预料之中的表情。

    “大师既然不信,大可以试验一番,不过,我不得不说一句,客观唯心主义可不行啊。”

    道衍虽然有着些许吃惊,但是他刚刚又从这傅先生口中听到一个词语,客观唯心主义。

    “傅施主,客观唯心主义为何物。”

    傅林当即想打自己一顿,得,又将话题延伸了一步。

    正所谓送佛送到西,傅林准备将之全部解释一遍,让这老和尚陷入自我怀疑中去。

    “和唯物主义相反,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及力量创造、决定。就比如你们信仰的佛以及道家所信仰的三清之类。”

    “至于儒家嘛,在先秦可是唯物主义大行其道,前面所说的荀子便是主张人之一,还有孔子也曾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后到了汉代,董仲舒将儒家宗教化,儒学也走上了唯心主义的道路,至于后面程朱中的朱熹提出了“理在气先”,认为精神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的“气”是“理”的衍生物。

    “自此以后,儒释道则全部成为了客观唯心主义。”

    关于朱熹的理论,道衍演示深有研究的,毕竟她的一些理论导师能和佛经上的一切能够对上。

    不过在听到傅先生将之称呼为客观唯心主义时,道衍不由得大为触动,他不由得思考自己究竟是属于什么主义。

    虽然自己明面上是僧人,理应信仰佛祖,但是作为精通儒释道之人,道衍深知这都是蛊惑世人的把戏,他永远只相信他自己。

    或许自己应该相信这个世界的本质,即这个世界基本的运行逻辑,就比方刚刚对方提到的为什么果子会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去。

    “那傅先生想必知道为什么果子从树上掉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