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 宫廷大宴

    傅林双手交叉示意“道广”停止这个话题。

    “打住,大师你也太不讲究了,我之前可是不止回答了你一个问题,还送了一个问题答案给你,差不多行了。”

    道衍见状也明白,这位傅先生今日是不打算再回答自己的问题了。

    他也不再纠结,此次社学之行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目的,而且还有意外收获。

    不仅得知了傅先生是《天龙八部》的作者,而且还得知的什么是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等等,有客观唯心主义,那岂不是有主观唯心主义。

    他看向傅林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心中打定主意,下次相遇时倒是可以询问一番。

    短暂的一段时间相处下来,虽然这傅先生在儒学方面没有多少研究,以至于没有功名在身,但是较道衍而言,这傅先生的地位甚至要比朝中的那些官员更加重要。

    原本以为自己在完成屠龙术之后便失去了目标,整日在天界寺中修行,但是现在这位傅先生的出现有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目标。

    探索世界的规则。

    想到此处,道衍不由得激动地浑身颤抖。

    不过,很快地,他就压下了心中的那份激动。

    “傅施主,多谢你之前为我解惑。”

    傅林看向道衍,并没有在这和尚脸上看到有任何失落彷徨的神色,不由得大为好奇。

    眼前的这个和尚也不一般,竟然没有受到自己语言的干扰,怀疑自己的信仰。

    又或者,他是个面瘫。

    “那道广大师,我可以走了吧。”

    “施主请便。”

    道衍做了一个请便的手势,傅林见状直接开溜。

    走出十几步,傅林回头观望那老和尚有没有跟上来,却发现那老和尚正往他相反的方向离去,看那隐入百姓的背影,倒真像一个得道高僧。

    傅林将脑海中杂乱的想法全都晃悠出去,赶忙向着社学赶去。

    他今日已经得到了《天龙八部》大卖的消息,那么自己只需要快速将后续章节制作出来就行。

    我的毛笔早已饥渴难耐

    。。。。。

    夜晚,紫禁城,奉天殿。

    重檐庑殿顶,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烟火以及周围灯笼的照耀下,奉天殿更显气派。

    坐在大宴首位的乃是永乐大帝,而在他的右侧则是目前大明的皇后徐皇后。

    徐皇后原名徐妙云,乃是大明开国大将徐达长女,洪武九年正式册立为燕王妃,至今快要三十个年头。

    对外助朱棣治理朝政,定国安邦;对内为朱棣安抚宫廷,上下齐心,使得徐皇后在宫廷内外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几乎可以比肩当初的马皇后。

    在永乐大帝的左手边,乃是太子朱高炽一家,其中胖胖的太子朱高炽十分引人瞩目,虽然看上去身体不便,但是场上众人没有人会小瞧他。

    当初的他可是独守北平城,仅以万人就抵挡住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不过现在的李景隆也在大宴现场,看在他弃暗投明的份上,朱棣还是保留了他曹国公的爵位。

    现场恐怕只有一人会小瞧太子朱高炽,那就是汉王朱高煦。

    此时的朱高煦目光灼灼地望着朱高炽的位子,那可是独属于太子的位置。

    用不了多久,那位置就是我的了,朱高煦在内心想到。

    朱高炽的身侧则是太子妃以及太子世子,朱瞻基。

    如果不如意外,这个目前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将会在数十年之后执掌这个偌大的王朝。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提前下注了。

    朱瞻壑则是一脸羡慕的看着朱瞻基,他可是极为想要离皇爷爷近一些,毕竟自己的偶像是皇爷爷,那可是数次打败北方那些蛮人的皇爷爷。

    仿佛是注意到自家弟弟盯着自己的目光,胖胖的朱高炽转过头看向自己的这个二弟,脸上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朱高煦见自己的大哥转过头来,反而是将头瞥向一边,冷哼一声。

    他们两人的小动作都被朱棣看在眼里,他也不由得叹了一声气。

    原以为两人的关系算是趋于平和,没想到还是如此剑拔弩张。

    本来在他的想法中,老大文,老二武,两人珠联璧合,势必可以让大明重新踏上一个台阶,结果这么看下来,自己想的有些就简单。

    难道之后又会发生同室操戈的戏码吗。

    在朱棣身边徐皇后似乎是看出了朱棣的神情变化,毕竟当年的她可是被称作“女诸生”,那可是聪慧异常。

    “陛下可曾在想炽儿,煦儿之事。”

    “没错,妙云,本来我想他们的关系已经有所缓和,毕竟在分封藩王后,老二也没表示出较大的反对,我还打算给他换个封地的,没想要现在依然不容乐观。”

    “不妨大宴之后问询煦儿一番,我也很久没见煦儿了。”

    朱棣点了点头,赞同了自家皇后的说法。

    见下方依然传来窸窸窣窣的交谈声,朱棣拍了拍手,顿时场上便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齐齐投向坐在首位的朱棣

    “诸位,喜迎佳节,特设华宴,以庆升平盛世,愿君臣同欢。”

    “陛下万岁。”

    场下众人纷纷齐声呐喊,呐喊声直穿天际。

    朱棣看着这衣服场景,甚是满意。

    此时在朱棣的一个眼神示意下,身着绯色官服的一位中年官员站了出来,此人正是户部尚书夏原吉。

    “陛下,臣有事禀告。”

    在座众人有人心中有数,有人不知所措,还有些人推测大概这户部尚书又要向皇帝陛下哭穷。

    “夏爱卿有何事。”

    今日的大宴他可是准备了很久,特意和六部以及内阁全部通过气,本来夏原吉就对于向宗室的巨额支出感到不满。

    在听闻朱棣这个建议时,也是颇为吃惊,不过,只要能够不让户部往外掏钱,夏原吉倒也愿意配合朱棣演戏。

    “陛下,臣某一日在计算朝廷支出时,发现了一项不小的支出。”

    在场的众人恍然,果然又是来哭穷的。

    朱棣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他顺着夏原吉的话说。

    “不知夏爱卿所说的那项支出为何。”

    “那项支出为藩王的俸禄。”

    在场众人哗然,反应最大的尤其是各位藩王,他们此时的目光纷纷如同看到仇人一般盯着夏原吉。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不过夏原吉佁然不动,就这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夏爱卿岂能不知,此乃父皇定下的国策,胆敢违抗,其心可诛。”

    众位藩王对于朱棣的回答甚是满意,这才是好燕王,哦,不,好陛下。

    夏原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如果不改该策,大明将来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