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师
繁体版

016 山雨欲来

    通州。

    梅思祖一脸愁容地看着军报!

    朱元璋回应天之后,留他在通州驻防,同时命令他准备粮草事宜,以便过了来年,再次对江北用兵!

    现在已经数月,从春天到了夏天。

    非但筹备的军粮没有着落,原本军中的粮草还少了不少!

    朱元璋下令让他安顿通州灾民。

    有青壮的,可以入伍换口饭吃。

    老弱的,也可用修筑城池工事来换顿口粮。

    但,毕竟粮食就那么多,还有数万大军维持,军中的粮草也快要见底了。

    万一到那时还没有想到办法,莫说通州之地会因灾成难,便是军心都会不稳!

    “娘的,真让人头疼!”

    “将军,还在为粮草的事头疼吗?”一个年轻的校尉走了进来。

    梅思祖抬头一看,苦笑道:“文英啊,大帅给咱的这个差事不好做啊!”

    沐英。

    朱元璋所有义子当中的最长者。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便颠沛流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四年之后,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洪武十四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

    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

    洪武十五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

    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沐英忠孝勇武,为人谦逊文中,又有大才。

    他独镇滇南十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史书称“手定云南之经营,未十年百务具举”。

    可见其之能。

    只不过,此时的沐英才二十二岁,正在梅思祖麾下听用。

    沐英一笑,道:“若是好办的差事,父帅也不过交给您了!”

    梅思祖心中一暖。

    眼前这孩子虽有大帅义子之贵,但待人从不桀骜,谦逊有礼,让人很是喜欢。

    “嗯,你说的对,要不然,大帅也不会让你留下来协助我了。”

    沐英瞥了一眼军报,道:“其实这事,说难不难,无非就是粮草,若飞蝗灾,若是有粮,万事可解!”

    “谁说不是呢,可难就难在这里!就是没有粮食啊,哎,咱也变不出来。”

    沐英沉吟了一下,道:“末将倒是听闻了一件事。”

    梅思祖一愣,“哦?何事?”

    “将军可听闻世子与那归德侯的事?”沐英道,“末将听闻世子在跟着归德侯学种地。”

    梅思祖没有反应过来,一脸疑惑地看着沐英。

    “陈理?他会种地?”梅思祖笑道,“即便会种地,难道他能在数月之内种出可供我百万大军用度的粮草?”

    “嗯!”沐英却是沉声说道,“末将听闻就是如此!”

    “什么!!!”梅思祖大惊!

    打仗,打得就是粮草。

    没有粮草,再勇猛的大军都支撑不下去!

    大帅手下猛将如云,淮西子弟更是个个骄悍勇猛。

    可为何在势如破竹的情况下,止兵于通州?

    在往日,一次战役之前,光是粮草调度都要数月。

    储备这些粮食也要数年之久。

    可现在那归德侯竟可在数月之内种出供百万大军用度的粮草?

    有点扯!

    “何处听来的消息?这不是胡闹吗!若是被军中儿郎听到了,定然会引起喧闹!”梅思祖突然怒道。

    留守通州的五万大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

    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成果,就得和老百姓分粮食了!

    朱元璋手下的兵个个如狼似虎,虽经历百战,但大多都是目不识丁的农夫。

    当初跟着朱元璋起义,就是为了一口饱饭。

    故而每次战斗,大军破城之后都会好好洗劫一番。

    除了普通农家外,几乎所有的商户、豪绅都会被洗劫。

    可这一次在通州,非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还得饿着肚子和灾民分粮食。

    若非梅思祖压着,更有朱元璋的威严压着,这些骄兵悍将早就哗变了!

    此时若是让他们听闻有人可瞬间变出足够的粮草,且不管真假,定然会引发军心早乱不可!

    沐英沉吟了一下,低声道:“是相国传来的消息。”

    李善长!

    梅思祖一愣,心头一颤。

    一个黑瘦的老者的形象跃在眼前。

    那是大帅身边的谋士。

    亦是一个让人胆寒的书生!

    只是,他为何要传来这样的消息?

    难道,他不知道这种消息散发之后的后果吗?

    还有,李善长怎么知道陈理有这般本事?

    若是如此,当初武昌城岂能那么快就破了?

    不对!

    梅思祖心中一紧,狐疑地看着沐英,“大帅知道吗?”

    沐英点了点头。

    “大帅见过世子了,自然是知道的。”

    “此事,当真?”梅思祖盯着沐英的眼睛。

    沐英神色如常,没有回避。

    “没有,听闻是归德侯在自己院子里做的,世子学了一些时日,但也只是在他们院子里试过,还没有真的大面积种植!”

    “胡闹!”梅思祖吼道,“没有大面积种植,哪能当真?相国糊涂,这事怎么能随便传来?若是不成,岂不是害世子背了一个骂名......”

    不对!

    梅思祖突然一愣。

    这事......即便是不成,定然要有人人头落地!

    那时,必然要找一个背锅的!

    这个人不可能是世子。

    那就是......

    归德侯,陈理!

    梅思祖倒抽了一口冷气!

    莫非,相国要借此事把归德侯架在火上烤?

    李善长要杀陈理?

    这......

    是他李善长自己的主意,还是大帅的主意?

    梅思祖有些忐忑,纠结。

    归德侯陈理归降吴王。

    自己也不是从刘福通那里归降而来?

    梅思祖突然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娘的,怕是那李善长的主意!

    大帅要杀人才不会这么大费周章!

    这些文人,看着一脸的正义凛然,其实一肚子的坏水!

    不过,这话只能在心里说。

    “相国这是何意?”梅思祖皱眉说道,“为何要将此事告知我?”

    “相国说,将军可以问问大帅,能不能让那陈理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沐英低头说道。

    娘的!凭什么让我问?!

    要问你李善长怎么不直接问?

    似是看出梅思祖心中所想,沐英又道:“相国还说,将军之子和归德侯来往颇密,若是由令郎来问,必然可让那陈理诚心为大帅筹粮!”

    “什么!”梅思祖大惊失色!

    小香居。

    已经十一岁的朱标依旧是一身太监的打扮。

    此刻正蹲在地上,看陈理摆弄几头蒜。

    八岁的梅殷也饶有兴趣地看着。

    “大哥,你弄这个干啥?”梅殷问道。“要想吃蒜,直接吃了多过瘾!”

    陈理一遍将剥开的蒜整整齐齐地码好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一边浇水。

    水刚好没了蒜的一半。

    “这几个蒜瓣能吃几顿?嘿嘿,”陈理得意说道,“你看,这么一弄,等过几天,这就是一盘翠绿的蒜苗,到时候将上面的蒜苗割下来,不管是拿来炒着吃还是拌着吃,比吃蒜瓣惬意多了!”

    “而且,一伐吃了,过不几天又是一伐,能吃很久呢!”

    “这就叫......割韭菜,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