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师
繁体版

028装神弄鬼

    李二牛,人如其名。

    力大无比!

    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是长得比成年人还高,还壮!

    胳膊,比成年男子的腿都要粗!

    按说这等萧条的年景,普通农人家的孩子定然是不会有这么富裕的粮食的。

    可怪就怪在李二牛好养活。

    就算不吃白面,不碰肉荤,一样长得很结实。

    李二牛家中就俩人。

    他的父亲李大牛早在十年前就被元兵打死了。

    母亲哭瞎了眼睛,本想随着丈夫去了,可顾念着身边还有一个孩子,便挺了下来。

    李氏尽心养着这个孩子,将对亡夫的思念全部都倾注到了李二牛的身上。

    故而,从小李二牛虽然没有吃过什么奢侈的饭菜,但也几乎很少饿着。

    他也很孝顺,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干活。

    可毕竟是母子二人,李氏又瞎了眼睛,年龄日益大了之后,身体每况愈下。

    很多农事,都干不了了。

    所以,李二牛开始挨饿了。

    有时候一天一顿饭,有时候两天才吃上一顿。

    他一个人种地,根本养活不了俩人。

    于是,李二牛就听了邻居的劝说,去庙里当了个杂役。

    虽说清苦了一些,但好歹一天三顿饭有了着落,还能给老娘带回去一些口粮。

    更让李二牛欢喜的是,庙里的方丈是个有大能耐的人!

    他会作法!

    就像神仙一样。

    他就亲眼看到过!

    村里,有不少和他一样身世的农家孩子。

    有一个叫李狗子的。

    和他一样,都是跟着老娘相依为命!

    李狗子还好些,家里有些地,老娘的身体也还好,故而李狗子家种了地交了租,还能剩下一些。

    在那个年月,这样的家庭就很不错了!

    原本,一切都好好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李狗子就疯了!

    整天开始胡言乱语。

    他老娘找了很多大夫都看过了,都束手无策。

    这病,不发作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

    一旦发作,就疯言疯语,还会打人!

    村里人都觉得挺可怜的,说眼看着李狗子要长大成人了,偏偏摊上了这么一个事儿。

    那一天,李二牛下山挑水,正看到李狗子疯病又发作了!

    在村里嚎叫,手里还拿着一个棍子,追着人乱打!

    村里人无奈,报了官府。

    但官府的人对疯子也无可奈何。

    总不能拿去大狱吧?

    于是,一大群官府兵丁将李狗子围住,等着他清醒。

    不知怎地,这一次李狗子疯得时间更长!

    等了很久,都不好!

    就在这个时候,庙里的方丈下山了。

    他笑呵呵地分开众人,不顾众人的劝阻,来到李狗子的面前。

    说来也怪,见人就打逢人就骂的李狗子看到方丈来了之后,忽然安静了。

    方丈就站在李狗子的面前,口中振振有词。

    “血泪纷纷至东林,不愿下尘又下尘。为救子女困劫网,无时不落血泪淋。东土万缘佛子兮,那个能参天地机。迷昧梦梦何时了,何时返本面阿弥......”

    在方丈的经文净化下,李狗子的眼睛不在迷茫,慢慢地亮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狗子竟能跟着方丈一起诵读经文。

    “娘!”

    当李狗子开口一声娘喊出来,周围的人都发出了惊叹,一脸钦佩地看着方丈。

    李二牛觉得,方丈就是神仙!

    是老天爷派下来解救他们的神仙!

    今天,老神仙要下山。

    让李二牛带他去县衙。

    方丈也看上了李二牛的大力气,没有再让他干杂役。

    而是跟在自己身边。

    有时候是帮着做事的小沙弥。

    有时候还是驮着方丈的苦行僧。

    很累,但李二牛觉得能为神仙做事,很有面子。

    李二牛扛着一个背篓。

    方丈就坐在背篓里。

    “走吧,踏平你心中的荆棘吧!”方丈说道。

    “哎!”李二牛一笑,大步向前。

    快到六合县衙的时候,有一大片沃田。

    背上,方丈看着沃田,叹了一口气。

    “师父为何叹气?”李二牛问道。

    方丈轻声说道:“多好的田地,百姓却种不了,着实可叹啊!”

    李二牛咧嘴一笑,“那是原来当官的田,后来吴王打下了应天,就占了下来,现在就是吴王他们的啊,不是咱们的,肯定不让咱们种啊!”

    方丈皱眉,冷声道:“二牛,你错了,这地,是天下人的,是无生老母赐给儿女的,怎么能是他吴王一个人的?是他们强行霸占了!将来,无生老母定然会降下法旨,将这些土地还给他的儿女!”

    李二牛一愣,随即点头,“嗯,知道了!”

    “还有多远?”方丈见李二牛应了,心中高兴。

    “还有一刻钟,快了!”李二牛抬头看了看,“咦,方丈,您看,那地里有人搭了那么大一个棚子?”

    方丈皱眉一看,“哼,当真滑稽,地是用来种的,他们却用来搭棚子?如此岂非天怒人怨?”

    在道路的另外一边。

    李老拐正带着人搭着棚子。

    此时,他们这些老兵、老庄稼人已经完全服了陈理。

    和陈理接触的几天里,他们发现便是他们这种半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人,都不如陈理懂农事!

    很多事情,陈理一说,他们霍然开朗!

    “对呀,当初我们怎么就想不到这么开一个沟,这样就能灌溉了!”

    “棚子里面还可以种庄稼?闻所未闻,但是很有道理呢!”

    又加之陈理讲农事的时候,往往会将李老拐他们的操作解释的更加合理,让李老拐觉得原来种地也是这么庄重的大事。

    故而对陈理更是认可了。

    这一次,他们就是听了陈理的安排,在常遇春划出来的试验田里搭棚子。

    至于用途,想来和小香居的棚子一样。

    他们种了半辈子的地,还是头一回尝试搭棚子种地的!

    “哎,你们看,那边有个老和尚,被人背着呢!”

    “哪儿呢?我曹,真有啊!”

    “老和尚挺会享受!奶奶滴,每天坐着收香火钱!”

    “也就是咱们大帅严令,要不然说什么我都要抢一会寺庙,听说寺庙里的和尚都富得流油呢!”

    “哈哈哈,别扯了,快干活吧!”

    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居高临下看着正在忙活的李老拐等人。

    旁边,一个年轻人躬身道:“恩师,他们在干什么?”

    老者冷哼一声,“种地!哼哼,老夫虽然一辈子没有种过地,但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何曾有搭棚子种地的?”

    “恩师觉得,那个人能筹集到粮食吗?”

    老者冷笑一声。“惟庸啊,你知道明年需要多少粮食吗?”

    年轻人,正是胡惟庸。

    老者,乃是李善长。

    胡惟庸沉吟了一下,“恩师,万一呢?”

    李善长哼了一声。

    “没有万一!没有人能做到,除非神农再世!”

    “哼!搭棚子?装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