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君臣对弈

    就在这时,国子监大门外迎来了半副天子仪仗。

    国子监的监正得知带着几位同级官员在门外迎接,不料赵祯话没说一句直接带着侍卫风风火火地走了进去,国子学的学正连忙带同一众监生上前给官家行礼。

    赵祯经过国子学门口时丝毫没理会背后跪倒一片的监生,气鼓鼓地说道:

    “好你个李迪,昨日刚送走寇准,今日不知犯了什么癔症,一上朝便上疏请求辞去相位。还说什么‘迪一片公心可鉴日月,誓不与奸佞同殿为官’,如此挡下了大娘娘的所有挽留,真是不知好歹!”

    “原来官家气了一路竟是为了这件事。”

    侍卫龙羡轻笑道:“如今官家尚未亲政,朝中政务皆可由太后操持,不必放在心上。”

    “朕本不想操心,可李迪这一辞相,朝中两党便彻底失衡,加之吕夷简作壁上观,届时与寇准交好的官员会再次被丁谓一党打压,朝廷又会失去多少栋梁之才,这么简单的道理朕都看得出来,难道大娘娘会不知?”

    赵祯脚下顿了顿,说完又接着向前走。

    龙羡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只好继续劝说道:“朝中琐事,太后自有决断,官家不必忧心。”

    “原本事不关朕,可不知怎么,两方争论不休之下大娘娘也不好决定李迪的去留,于是都来问朕的意思,闹得朕在朝上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着实尴尬得很。”

    这时赵祯突然想到了什么,回头望了望,奇道:“嗯?柳铭章呢?怎么一路走来都没见着人?”

    龙羡会意跑去问了学正跟祭酒,方才得知今日柳铭章未曾点卯,得知情况后两人怒气冲冲地朝柳铭章的住所走了过去。

    就在柳铭章睡得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一只手重重压在肩膀上,看清是赵祯的随行侍卫才一脸不爽地坐起身来,嘴上却说道: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门外可是有贵客来访?”

    “柳铭章,你架子够大的呀!居然让朕在门外等候这么久?”赵祯不耐烦地走入房中说道。

    柳铭章听到声音立马睡意全无,忙不迭地找来外衣胡乱穿上,看到赵祯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上前作揖行礼问道:

    “官家今日看起来脸色可不大好,医书曾言,此乃肝火上浮所致,可是遇着什么烦心事?。”

    “你还懂岐黄之术?”赵祯略微惊讶地问道。

    “不敢,铭章只是浅读过张仲景和孙思邈,不敢枉言精通,只是略懂而已。”

    说到这里,柳铭章暗恼自己嘴太快,可是张仲景和孙思邈又是怎么回事呢?

    “唉!今日闲来无事,铭章能否陪朕下几盘棋?连茶经曲艺你都会,对黑白弈术应该略有所知才是吧?”

    赵祯说着,便让随从安排一间净室。

    柳铭章本想推辞一番,毕竟他的围棋水平只有业余一段,充其量只能算是入了们,根本算不上精通。

    再说古代的围棋规则和现代围棋规则有着很大的区别,输棋倒是不打紧,要是在规则上闹了笑话,那可真是没脸钻洞去了。

    不过说来甚是奇怪,他发现古代贵族似乎都很喜欢下围棋,最直接的证据是现代留存的棋谱里,围棋棋谱要比象棋棋谱多出很多倍,越是时间久远就越是如此,而象棋棋谱大多都是清末以后才撰写的。

    明明有半个小时内能分胜负的象棋不下,偏要下那一盘费时几个小时的围棋,也不知道图什么。

    虽然心里不太情愿,柳铭章还是跟着赵祯来到了一个较为清净的小厅中摆好了棋盘。

    他知道,眼前这个小皇帝虽然看起来年纪不大,实则内里藏在不少城府,若是以为历史上的宋仁宗只有一个好脾气,那比他脾气更好的司马炎和司马衷又怎会落得那样的名声?

    将棋子拿到手后掀开了盖子,柳铭章发现是一笼黑子,正想着捡起黑子摆上棋盘时,却听到“啪”的一声,赵祯随手将一枚白子占住了边角的星位。

    白子先行?

    就在他不知所措时,赵祯皱了皱眉头问道:“爱卿怎么不落子?”

    “俸禄都不给半毛还爱卿,我爱你个鬼!”柳铭章腹诽了一通随手捻起一粒黑子摆上了棋盘。

    你来我往,两人一路下了二十几手都不假思索,但柳铭章知道,这小皇帝今天应该有话要说,现在没说很可能是还没想好如何开口。

    这时,赵祯捻起一枚白子楔入黑子占据的右下方角地,并开口问道:

    “昨日你与李相出城,他都和你说了些什么?”

    得此一问,柳铭章不免有些奇怪,也不知道李迪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要是他真的听了自己的话辞去了宰相之位,那他也太莽了,这分分钟都会引起政治地震。

    想到这里,他也只能装傻充愣,盯紧了棋盘说道:

    “官家这一手也太着急,白棋外势未稳就入侵黑棋角地,不怕中盘局面太过焦灼而顾此失彼?”

    “过去总是步步围空,如今朕想尝试一下能不能赢下满盘。”

    赵祯看了柳铭章一眼,说道。

    柳铭章知道忽悠不过去,毕竟内侍送自己出宫时亲眼见着李迪把自己接走,落子以后只能如实说道:

    “昨日李相邀铭章出城相送寇相,路上却在问罪于铭章,说是铭章劝说寇相赴任道州,真是好不冤枉。”

    “这么说来,李相确实是心灰意冷才辞的相位了?”赵祯放下一枚白子继续和黑子进行对杀。

    从赵祯口中得知李迪确实辞了相位,柳铭章心中顿时砰砰直跳。

    他知道,只要王曾上位,那离丁谓的末日也就不远了,于是捻起黑子避开与白子的乱战筑起外势,并说道:

    “官家觉得,有没有可能是李相在下一盘大棋呢?”

    就在这个时候,外间一道脚步声驰来,响起了一个小太监的尖细话语道:

    “官家,今日之事太后已经有了决断。”

    “噢?进来说话。”赵祯一听顿时没了继续下棋的欲望,将刚拿起的棋子扔回了棋篓中说道。

    “太后准李相所请,迁李相知开封府以作挽留,李相接旨了。”小太监恭声答道。

    “那副阁如何安置?”赵祯又问道。

    “李相荐礼部尚书王曾大人,三司使丁谓大人和侍中曹利用大人荐钱惟演大人,太后则属意谏议大夫晏殊大人,奈何晏大人过于年轻,三方僵持不下,尚不知结果。”

    小太监说道。

    “看来这局棋今日是下不完了,摆驾回宫吧。”赵祯闻言便起身快步离开,似乎他今天来到国子监纯粹只是想打发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