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宦海星河

    是夜。

    宿在国子监偏厢的柳铭章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陌生环境还不太适应。

    就像刚进入大学宿舍时一样,巧的是好几次在刘月兰的课上都没有精神,结果自然是被赶出了教室。

    南方九月底的气候还是比较舒爽的,只不过到了河南开封府,纬度高了十几度,子夜吹来的风也凉了许多,走出房舍时他多拿了一袭披风给自己披上。

    由于今天一下午跟着李迪出了城,回到国子监时天色已暗,只是让监正匆匆安排了住所便住了进来,其余学正跟祭酒连面都没见着,现下多少有点忐忑。

    独自站在空旷的小院落里看着深蓝色的夜空,眼中只有北极星在盈盈闪耀,其余星宿都显得十分暗淡。

    再次回想起下午对李迪说的那些话时,此刻的柳铭章不禁有些患得患失。

    他不确认李迪信了多少,更不确认他会不会去做。

    按说吕夷简已经入阁任同平章事,是打老虎的主力,但这货太爱惜羽毛,在没有绝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对丁谓打七伤拳的。

    要是吕夷简不施压,作为北宋财政部长的丁谓自然能够舒舒服服的捞钱。

    李迪虽说在协调地方政务的能力上是一把好手,可惜政斗的攻击性也忒差劲了。

    要论无中生有挑毛病的功力,不管在什么朝代,老礼部尚书的手段绝对高于99%的官员。

    像丁谓这种国家大蛀虫,想要打倒他,就必须有人站出来一直给他挑毛病,让他自乱阵脚才好抓住他露出的破绽。

    偏偏这件事李迪做不了,吕夷简也不会做,那么能做的只有礼部尚书王曾了。

    而眼下唯一的问题是,他不知道李迪会不会恋栈权位。

    若是李迪真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得知丁谓构陷寇准时大呼“与丁谓不共戴天”,那李迪倒真有可能辞去相位,让两阁出缺。

    这样一来,刘太后就必须在百官中找一个官员入阁参知政事,又或者……

    在六部官员中找一位四十岁以上、老成持重、还在近几年里没出过差错的尚书擢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

    可是,李迪真的会为了国家放弃年薪万贯的宰相之位吗?

    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柳铭章自问做不到。

    毕竟根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在不“加俸”的情况下,光底薪就三百贯,岗位补贴可以达到六七百贯之数,这还没算乱七八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若是加上身兼多职、额外的称号加持、还有什么爵位附带、父辈荫封、等等等等……

    宰相的年收入比起《宋史·职官志》里的保底工资只高不低。

    历史上真正拿过保底工资的宰相实际上没几个,其中一个便是一上位就开始搞变法,六年间从来没让宋神宗耳根清净过一天的王安石。

    像这位仁兄想要皇帝给“加俸”是绝对不可能的,岗位投诉这么多,不罚俸就已经够仁慈了。

    其余能在宰相之位上干过十多年,脑门上顶着几个诸如枢密副使、三省阁部、玉清昭应宫使、再兼几部尚书职位的基本都有“加俸”。

    想到这里,柳铭章觉得这一天他是切切实实当了一回“柳圣人”。

    居然劝说宰相李迪为了国家社稷“虽放弃千万年薪,吾辞矣”。

    “唉!国家又不是我的,谁爱干谁干,反正又轮不到我干,管他呢!回去睡觉!”

    在孤寂的虫鸣声中,柳铭章扔掉了手中的枯树枝,留下一地寻常人看不懂的鬼画符,转头回到房中吹熄了灯柱,院落一下子又变得平静了下来。

    直到第二天晨钟响起,来到小院中打扫的仆役才将地上的痕迹全部扫去,院落变得焕然一新。

    而在同一时间里,在国子监祭酒先生给监生们点卯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监生。

    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又”少了一个。

    因为以往总会少一个叫赵祯的,但这个名叫赵祯的监生这个时间要么在紫宸殿上旁听朝政,要么在大庆殿听太师授课,不来国子监点卯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另一个就有点过分了,无官无职不说,还在报道后的第一天缺席了监生点卯。

    这时他却在卧房中呼呼大睡,简直比那姓赵的监生还要嚣张跋扈,顿时让祭酒先生感到一阵头疼。

    东京国子监的监生不算太多,正常只有一百多个,或许是不想投入太多的教育资源,开封国子监同期监生数量最高只能达到两百人。

    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子学(管理学)、太学(行为学)、四门学(社会学)、算学(天文学)、书学(书法艺术类)、武学(实用防身术)。

    跟文庙的学馆比起来,国子监的学术科目确实更加实用。

    只不过在招生的标准上,国子监只招收七品以上的年轻官员,如有必要,还会放一些贵族子弟从后门入学。

    从这点上来看,国子监也能算是个有教无类的地方,并且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

    但比较可惜的,是像国子监这样的地方还是太少了,其余大多数培养学生的场所是文庙,还有各地私塾。

    文庙尚且藏书齐全,四书五经应有尽有,而私塾的教学质量就良莠不齐了。

    在有著名老师坐镇的情况下尚且可以排上名号,一旦没有比较出名的老师坐镇,这个私塾便会失去起教学价值,最终沦为一个地方上的圈钱机构。

    正当在厢房中熟睡的柳铭章悠悠转醒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太阳砂窗纸直刺进了房间,瞄了一眼又翻了个身继续睡起回笼觉。

    古时候高温熔炉技术还不成熟,造不出玻璃这种事物,这差不多得到明末清初才点亮这项科技。

    在那之前只能使用透光性较好的砂纸来糊窗,既能阻挡外间探视的视线,又可以在天亮时刺入一些光线。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古代小偷为了窥探别家的秘密,用手一戳便捅破窗户纸这样喜闻乐见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