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富贵宰相

    1022年11月底的某一天,开封府内。

    一道限期破案的诏书把柳铭章打得措手不及,脑瓜子嗡嗡直响。

    原本这一个多月里,他已经把那十多家地主的软肋摸得差不多了,另外还收集道一些被欺压的百姓作为原告。

    虽然里头有不少芝麻绿豆大小的破事,他都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尽量把所有的破事都添油加醋描绘一番,然后重新植入苦主们的脑海中。

    好些苦主竟然不知道自己居然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只要时机得当时,同时发动原告将几十份状纸递上来,把开封府门口那破鼓狠狠锤一通,就能同时向恶势力发动攻势。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提前准备的原告要尽可能多,最好能营造出一种地主阶级罪孽罄竹难书的架势,这才有可能将这些万恶的地主势力连根拔起。

    按照原先的进度来看,柳铭章觉得至少还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力求挖出更多年代更为久远,影响力更大的欺压事件,没曾想却被这限期破案的诏书彻底打乱了步骤。

    就在他坐在拐角办公室苦恼的时候,国子监派人过来找,说是官家传下来旨意。

    无奈柳铭章只能跟随来人乘车回到东京国子监,却看到一辆马车停在国子监的门口。

    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太监上来小声说道:

    “官家口谕,今日微服出北城巡视农庄,侍读柳铭章奉驾。官家就在车上,柳侍读切记勿要泄了官家身份,去吧。”

    看着太监说完将一个脚垫放在马车旁,柳铭章却一肚子郁闷。

    暗道该来的时候不来,如今一道限期破案的诏书下来,自己的运作时间仓促得要死了这狗皇帝还要拉他去游山玩水就离谱。

    腹诽了许久,又见小太监不停地眼神催促,柳铭章知道躲不过,也只能登上马车钻了进去。

    才掀开帘子进入,他就看到马车中坐着两人,主座上的自然是十四岁的狗皇帝赵祯,此时正闭目养神。

    而侧旁还坐着一个身穿深褐色襕衫的年轻官员,这位官员极其眼熟,他总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但一时间愣是想不起来。

    简单的行过礼数,赵祯示意他坐下,很快便听到一声清脆的鞭挞声,车轮子“咕噜咕噜”转动了起来。

    一路无话,柳铭章反复看了眼前的官员,想问又不好开口,只能和他大眼瞪小眼,直到马车停稳,赶车的小太监小声道:“官家,城北的半山亭到了。”

    赵祯闻言躬身站起率先下了马车,出于年长者先行的原则,柳铭章礼让了那位官员先行,最后走出马车时,眼前一片广阔的天地尽收眼底。

    不得不说这个所谓的半山亭确实区位极佳,站在此处可以看到十多米下方的大片良田,其中好些已经收割了,还有一小部分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飘荡着麦浪。

    看到赵祯下了马车,龙羡带着几名侍卫靠过来问道:“官家这是要到田间看看吗?”

    赵祯点了点头道:“你们身上配着兵器,不要离朕太近,五里开外巡视即可。”

    龙羡点头应是,随即指挥着几人发散开来,期间还不忘让属下带走自己的兵器,自己则坚持留下陪着半山亭边这三个人。

    赵祯无奈摇头后,转过身来对柳铭章介绍道:

    “这位是朕的老师晏子,你既是朕的侍读,那师生礼数总是要行的。”

    听得赵祯这么说,官员惶恐道:“官家谬赞,晏殊才疏学浅,怎敢和圣先师相提并论?这个‘子’字是万万不敢当的。”

    见对方推辞,赵祯立马不悦道:“朕说你当得,你便当得。”

    愣在一旁听完两人对话,得知眼前这个年轻官员正是号称“富贵宰相”的晏殊,柳铭章顿时惊立当场。

    相传晏殊此人,才学天赋极高,如果说宋仁宗赵祯十三岁登上皇位得益于他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话,那么晏殊十四岁得宋真宗赐同进士及第则无异于文曲星下凡。

    更可怕的是,晏殊还是北宋婉约派词作的代表,一生写下了上万首词作。加上又精通音律,宋词中好些词牌都是晏殊所创,从此在词坛界留下了“晏万首”的诨号,比起那“陆九千”强了不知道多少。

    只可惜晏殊的词作大多都散轶了,能留下来的仅有几百首。

    想到这里,柳铭章连忙作揖行礼道:

    “原来是晏先生,柳铭章久仰先生才名。铭章倒觉得官家说得没错,先生确实当得起这个‘子’字。”

    “好了,都随朕到田间看看吧。”赵祯说着,率先走了下去。

    这条路不算远,也就两公里的距离就能来到田边,跟在赵祯身后没走多久,柳铭章就隐隐约约听到田里有农民在大声唱着歌谣。

    这个倒是容易理解,因为不止古代,即便在一千年后,农民在种地的同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大多会高声哼唱。

    因此田间低头便留传这许多农歌,农民们春天唱春歌,夏天到了唱夏天,秋收时唱的是秋收,到了冬季来临时,则会唱出对来年的期许。

    这些歌谣大多通俗易懂,在农民之间口口相传,比较出名的自然是大西北的信天游,最早就是为了唱出农民秋收的喜悦。

    就在一行来到田边的时候,一直歇在水渠旁的老汉浑然未觉,口中念念有词道:“春光好,春光好,只盼来年春来早,再盼秋收谷米多,岁末都该纳粮了。”

    赵祯听罢转头望向晏殊问道:“先生,这可是《章台柳》?”

    “是的官家。”晏殊点头解释道:

    “《章台柳》乃是唐天宝年间的诗人韩翃所创,相传韩翃有一心爱姬妾柳氏为风尘女子,与韩翃情投意合但却被迫分离,韩翃这才写下了词。后来柳氏因姿色被番将劫去,柳氏心知此一去便是一生,遂填词一首回赠韩翃,其词道:‘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两厢对赠,便传为一段别离佳话。”

    可不知为何,对于晏殊的话,一旁的龙羡听得眉头紧皱,突然走了上去对那田间老汉呵斥道:

    “无知愚夫,你怎敢谤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