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八十五章 王曾献媚

    柳铭章之所以会喷酒,完全是因为王曾献上这两句词,词句中的马屁拍得无比丝滑。

    就拿他第一句中“彩燕迎春入宾飞”来说,彩燕迎春,其中就有以女子为正朔之意。

    然而自古以来,“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于是能与真龙共迎天下四季者,惟有凤凰。

    这里的凤凰指的是皇后,却不能是皇太后,因为在真龙崩殂后,凤凰便褪去了真身,最终沦为彩燕。

    再者说到“入宾飞”,宾者,宾幕也,正因为凤凰褪去了真身,便不能像真龙在时那样,与真龙携手并肩,屹立于诸天之上,只能藏于宾幕间。

    那么王曾这句前后合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首先他明确表示国母为皇后,太后终究不是正朔。

    但是!原本以为没有但是,但此处还是有了但是。

    但是如今彩燕迎春,就有了太后能为正朔之意,即便藏于宾幕间,亦能挥开双翼舞动身姿。

    接着来到后半句则更为妙绝,究竟何谓之“轻寒未放缕金衣”?

    显然,他在暗示如今主少臣疑,内有祸乱有待平戡,外有强敌伺机而动,正是国家略显艰难之时。

    就在这个时候,即便褪去了真身的凤凰,化身彩燕亦能挺身而出,在寒风中托起了这个国家……

    可是,就她?

    彩燕她配吗?

    柳铭章早就听闻,北宋的“五鬼”之说,正是出自王曾之口。

    这“五鬼”分别是:“王钦若”、“丁谓”、“刘承规”、“林特”、“陈彭年”。

    他口中“五鬼”的划分,应该是以厚颜无耻、趋炎附势、媚上求宠之人。

    因为其中的陈彭年和另外四人不同,他并没有太多贪赃枉法的举动,相反为人清廉节俭,治学也算得上严谨,只是有些贪图名声而已。

    王曾当初一时口快把陈彭年也加了进去,但在世人眼中,他王曾又何尝不是一个厚颜无耻媚上求宠之人呢?

    毕竟那年,虽然造天书没有他,修玉清昭应宫没有他,但封禅泰山时有他,推动真宗立遗诏尊皇太后听政的也有他,要不是他这个礼部尚书不加劝阻,真宗的历史评价或许还会高很多。

    到如今,“彩燕迎春入宾飞,轻寒未放缕金衣”的是他,“更闻天子孝,薦术助长生”的还是他。

    他这马屁的水准,直叫柳铭章自叹弗如,一时间竟不知还能拿出怎样的献词来歌功颂德了……

    就在柳铭章被王曾的骚操作折服的时候,殿外一众文官可没闲着,纷纷拿出自己现场即作的颂圣诗词献上,其中有不少官员得到了位次上的晋升。

    柳铭章知道,这一步是势在必行的。

    因为此时殿中坐着许多辽国的使臣,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提出诗词笔会,更不知道他们何时发难。

    于是刘太后和小皇帝借此机会调整官员的位次,将有诗才的官员全部调到前排,实是未雨绸缪、高瞻远瞩。

    暗暗咬牙下定决心时,柳铭章想起了富弼那首《岁在癸丑始七十正旦日书事》的七言绝句。

    其诗云:“亲宾何用举椒觞,已觉闲中岁月长。不学香山醉歌舞,只将吟啸敌流光。”

    雀食,若论大气磅礴和下笔铿锵,在辛弃疾这头“词中之虎”降世之前,还得是富弼的。

    倒是文天祥和陆游的词句多有悼亡兴叹的悲凉,乱世之中是好文字,但于平治之中,实不可取。

    又经过一番斟酌,柳铭章心中有了决定,于是他抬手召来刚才那位内侍公公,要来一份纸笔,提起狼毫轻蘸墨砚,很快便写成了一首《七言绝句》。

    将诗句写完后柳铭章刚把毛笔放下,内侍官便欣喜若狂地将宣纸揭起,双手捧着快步朝大殿小跑而去。

    没过多久殿头官便走到殿外大声道:

    “开封府司法参军、国子监侍读、柳铭章大人,向太后献唐韵《七言绝句》一首,其诗曰:‘瞻台神御或为仙,夙叹心忧夜不眠。将使幽都玄武域,屏留朱雀镇南天。’娘娘闻之甚喜,官家御赐柳大人殿内如座,请柳大人进殿。”

    这时柳铭章整个人都很懵,好像不慎跌进了浆糊海中,不断挣扎却又无法起身。

    “天啊!我特么都写了些什么啊?”

    愣了许久,脑海中像是有个点着的鱼雷炸了一坨牛粪,镜头前满是糊涂跟恶臭,心中不禁大呼:

    “柳铭章啊柳铭章,你居然为了一个座位去跪舔那个姓刘的老妖婆,你的节操呢?你的骨气呢?”

    远远瞧见见柳铭章不为所动,先前给柳铭章呈上诗文的内侍官快步跑出呼喊了几声,这才让他回过神来。

    又见已经有几个宫人内侍过来收拾他的桌子,柳铭章知道,不管愿与不愿,殿外的位置绝对坐不下去了。

    不过在收拾了桌子以后,内侍和宫人并没有将他的桌子往殿内搬,这就说明,大殿里应该给他准备了一桌新的酒菜,这倒是让他心痒难当,还不知道那一桌上都有哪些珍馐美食供他品尝。

    跟随内侍公公走入殿中,柳铭章很快便看到几个眼熟之人。

    其中包括谏议大夫兼太子少师晏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礼部尚书王曾、李迪离阁后调为参知政事兼集贤殿大学士的吕夷简、挂着同平章事头衔的昭文馆大学士王钦若、龙图阁直学士兼礼部侍郎的燕肃……

    一时间没发现老板胥偃,也不知道是不是安排在了比较偏僻的角落里,除此之外还有好些仪表非凡的生面孔,看上去官职都不低。

    倒是一旁几个身着契丹服侍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那几个人中,他也毫无意外地发现了之前和他在校场有过一面之缘的耶律扫古。

    抬头望去,刘娥和赵祯端坐在帘幕后,透过稀松的珠帘间隙隐隐可见尊容。

    简单行过朝礼,在殿内公公的引领下,柳铭章果然看到那一桌新菜,或许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把节操跟骨气熬成汤,感觉竟然如此美妙,似乎还有些过瘾……

    “宋国官员果然能人辈出。”

    就在这个时候,耶律扫古身旁一个和他穿着打扮相近的辽国使臣站起身来,对上位的刘太后和赵祯行了北地礼节后说道:

    “不过依耶律仙宁来看,贵国还是有很多官员比较务实,不屑去作溢美之词,如此真是应了我朝太子那句诗。”

    “噢?贵国太子不过冲龄,竟也能题诗吟词吗?”刘娥被耶律仙宁的话吸引,在帘幕后问道。

    耶律仙宁笑了笑,对殿内众人说道:

    “我家太子曾赋诗曰:‘为避绮吟不肯吟,既吟何必昧真心。’想来,殿外的大臣还有不少不肯昧心作赋吧?”

    柳铭章屁股还没坐热,突然听到这个名叫耶律仙宁的辽国使臣居然……他居然敢当着皇帝太后的面,说出这样的话。

    他这是在挑拨大宋的君臣关系吗?

    胆儿也太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