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穿越者的自我修养

    跟着燕肃来到他的实验室,柳铭章发现这地方大得出奇。

    空荡荡的正殿内摆着一个巨大的木制水箱,水箱底部有个阀门,出水口的轨道衔接着一方巨大的木制浅池,约莫三十公分的高度,旁边还放着一些诸如水车轮盘、风车扇叶、以及各种迷你版舟楫模型的半成品。

    这时只见燕肃从角落翻出一口木箱打开,柳铭章伸长脖子瞄了一眼,发现里头放着许多巴掌大小的金属齿轮零部件,还有大大小小的石球,燕肃翻了半天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

    “燕学士可是遇到了什么疑难?”看到燕肃一脸愁容,柳铭章开口问道。

    燕肃想了想,这才解释了起来。

    原来在后唐时,耀州节度使温韬曾发掘一座帝冢,并从中带出一把青铜卡尺。

    当时燕肃在凤翔府任职观察推官,见一个在说书茶楼说起他的太爷曾在温韬帐下出任官职,经常出入王陵地宫,心下好奇便停下了脚步。

    怎料茶楼的茶客不怎么喜欢听这些,比起盗墓探宝他们更喜欢听王侯将相的英雄故事,于是开始一个劲质疑摸金校尉的后代,那人急了,只能拿出太爷留下的青铜卡尺作为证明。

    可东西才亮出来,却引来围观众人的一阵哄堂大笑,纷纷言说那人太爷有眼无珠不识货,又说他不受上司温韬的器重。

    都说温韬每发帝王冢,出棺椁之物非金银即珠玉,不然就是名师笔墨真迹,绝不可能是一件锈迹斑斑的绿青铜尺。

    那人听罢涨得面红耳赤,但又无言以辩,只能任由他人嘲笑,茶楼一场讲下来,竟然没赚到半枚钱币。

    燕肃见状上去问他是不是家道中落囊中羞涩,若是的话,可以出纹银十两买下他这件祖传的器物。

    当时在场中有人认出了燕肃是朝廷的正九品官吏,都来劝他仔细不要被人蒙骗了去。

    燕肃闻言只是微微一笑,说那人有手有脚四肢健全,虽然口齿不太灵便,想上士族家做个佃户糊口是没问题的,若非急需一笔资财,又何须将家中隐秘和祖上失徳之事道出博人一笑?

    那人见燕肃如此慷慨,当即跪下给他“砰砰砰”地磕了三个响头,说是一位族叔写来信函让他到江南一地跑船,但他眼下正缺盘川,不得已才来说书。

    燕肃点了点头,将青铜卡尺收下后便离开了。

    此后过了很多年,那把青铜卡尺一直在他身边,他工具箱里的那些石球珠子就是在那把青铜卡尺的协助下打磨出来的。

    不过后来在一次进山采石的时候,工匠不慎把他的青铜卡尺跌落到山谷中再也找不回。

    至此燕肃就只能用他自己仿制的木卡尺,但他仿制木卡尺除了测量球体直径以外再无其他功用,而且刻度不够精密也不耐用,这是让他最为遗憾的地方。

    听到这里柳铭章暗自发笑,心道他是穿越者劳资不也是穿越者么?立马帮你氪一把游标卡尺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柳铭章话不多说,直接从燕肃的桌案上找齐笔墨纸砚,“唰唰唰”地就给燕肃画了一张游标卡尺的简略设计图。

    只是他不擅长以毛笔入画,好几次都手抖画错污了纸张。

    也不知道过程中浪费了多少张纸,终于把印象中游标卡尺的零部件全部画好。

    他所画的这把游标卡尺除了主尺和副尺以外,还细分了游标架、千分螺丝、卡爪、滑块等模块组件,并详细标注了各部位的刻度,其精密程度就连燕肃看了都“啧啧”称奇。

    在聊到“记里鼓车”的仿制时,柳铭章问起燕肃有没有考虑过太后派来内侍官给他协助一事,很可能会将研发功劳拱手相让。

    燕肃听闻后也只是微微一笑,对柳铭章说起他搞这些设计,只是为了造福百姓,从来就没想过青史留名。

    再者说来,如今他身居高位,月俸有百数十贯铁钱,还没算上添支差补,而这些,都是国家给予他的俸禄。

    正所谓食人之禄粟,终人之难事,急人之所急,这不正是一个官员应该做的事情吗?

    对于燕肃的大义凛然,柳铭章深表钦佩。

    于是转头又聊起汉代的记里鼓车,柳铭章觉得古早时期以三百步算一里这个事情十分不严谨。

    导致汉代出现诸多丈量尺度,大大违背了祖龙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的初衷。

    其中根源在于“祖率”还没有被计算出来。

    在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车轮的三倍直径便是圆轮周长,以至于出现了诸多误差,对此燕肃表示认同。

    “祖率。”

    又称为“圆率”,“周率”,或者“周”。

    在圆周率被祖冲之计算出来之前,人们只知道一步直径大概等于三步,所以汉代的记里鼓车也是这样的设定,算出六尺的轮毂直径是十八尺,但实际上是3.1415926,六尺直径应该有18.85尺周长才对。

    这样一来,记里鼓车轮毂转动一百圈,理论上来说应该是314.15步,那么在反算一尺长度的时候,原本1.6米的一步就会变成1.66米,中间出现的误差正是因为没有计算圆周率导致的。

    所以燕肃在复刻记里鼓车时,代入了新的步数计算公式。

    宋朝建立时在很多历法上承袭唐制。

    和唐朝一样,比如一斤同样是640克,裁缝尺的尺度也都差不多。

    唯一和汉唐不一样的地方,是宋朝的一升锚定的物品是常温下的“白酒”,而汉唐一升锚定的物品是常温下的“大米”。

    因为大米在常温下的密度是1.67g/立方厘米,造成汉朝248克一斤换算成一升只有200克左右,唐朝则沿用了这种容量计算方法,到了宋朝换成了水质溶液密度作为容量换算单位,所以宋朝的一升会比640克更多几个百分点。

    纵观各朝各代的律历之法都不同,但实际上又是殊途同归,其核心目的,难道不正是当年祖龙始皇帝走的那条路?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如是而已。

    于是,燕肃在复刻记里鼓车时,以同样的尺度算出三百六十步辅以五尺为步的公式。

    这样一来了,在记里鼓车的轮子上,便不再有因圆周率尾数没有计算而造成的步数差额。

    正在两人讨论的时候,卢道隆前来禀报,说王相在崇文阁开坛设讲,要与朝中诸多学士一起鉴别一部新书的真伪,所以派人来请燕肃过去。

    当然,如果燕肃没空的话,那就不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