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九十章 鉴伪(上)

    听到说要校书,沉浸在燕肃发明里的柳铭章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问卢道隆,要鉴别什么书的真伪。

    古代书籍鉴别真伪,这是历朝历代的文学工作者们都要做的一件事。

    因为历代文人,酷爱借大家之口带自己的干货,于是就有了许多托名伪作。

    比如像诸葛亮的“马前课”、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还有刘伯温的“文王六爻卦”,都被怀疑是后世江湖骗子们的托名伪作。

    倒是燕肃一脸不悦地冷冷哼道:

    “目前三司使和几部尚书出缺,他王曾不在阁部主持地方冬灾粮食调运,居然还有心思鉴书?”

    卢道隆对柳铭章尴尬地笑了笑,才对燕肃解释道:“燕学士容禀,鉴书的不是阁府的王相,而是昭文馆那位。”

    “王钦若?”

    燕肃听罢和柳铭章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疑惑未解。

    卢道隆接着对柳铭章说:

    “是这样的,数日前有百姓发现了一卷龙鳞装书册,说是唐文皇和卫公李靖对谈,被宫人内侍记录下来。只因所谈皆为兵法内容,取名为《李卫公问对》,如今献给朝廷。王相觉得关系重大,想趁着复朝前先商讨一番。”

    “胡闹!《问对》还用鉴?那就是本伪书!”得知要鉴的居然是《李卫公问对》,柳铭章当场叫出声来。

    由于从小泡在古史典籍中,他对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在看过李靖的《六军镜》后更加确认《李卫公问对》是后人托名所作。

    燕肃奇怪为何柳铭章敢说得这么肯定,遂问道:“怎么,铭章对兵法战阵也有研究?”

    “算不上什么研究,只能说是略懂吧。”

    柳铭章对燕肃说:“为了一本伪书虚费人力成何体统,学士我们赶紧过去吧,否则这场鉴伪真有可能成为一场闹剧。”

    燕肃无奈,只得让卢道隆先安排马车,顺带将适才柳铭章画好的设计图纸打量了一番,着人妥善保存以后才走了出去。

    马车摇摇晃晃来到崇文阁已经是下午三点,也就是申时。

    崇文阁地处内城,这个地方并不对外开放,但因为还没到元夕,官员大多放假在家,听得王钦若的号召,仍旧来了许多世家子弟和各级官员。

    柳铭章和燕肃一起走进殿内时,发现殿中搭了一个讲坛,王钦若带着几名官员坐在讲坛上执笔纪录,讲坛下围着许多官员,加上尚无职位的世家子弟,应有百多号人挤在殿内。

    这时晏殊走上讲坛,对着王钦若等陪审团一一作揖行礼后,发表了他的意见,晏殊和柳铭章一样认为这部书是后人的托名伪作,并且逐一列举了他认为的槽点。

    例如在对话中,李靖提到曹老板的《孟德新书》,但那本《孟德新书》明明因为张松看过一遍当场背诵,人妻曹认为自己写的雷同古人,一怒之下将书付之一炬,试问世间哪里来的《孟德新书》?

    然后李靖又说,司马穰苴所作的《司马法》是姜太公兵法中的沧海遗珠,言语间对姜太公几近吹捧,不但如此,他对诸葛亮更是明褒奖暗贬低,通篇夹带干货。

    更搞笑的是文中提到的《吴子》所言,但在《吴子兵法》中却找不到原文,可见其人只是借着李靖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实在是可笑之极。

    晏殊的话顿时让台下众人议论纷纷,王钦若咳了两声后表示这只是晏殊的一家之言,不足以证明此书是伪作。

    看着王钦若这一副浪费国帑的嘴脸,柳铭章这气就不打一处来,还没等晏殊下台,他便开口问道:“王相以为唐太宗御兵之道如何?英公世勣统御之术又如何?”

    “此言何意?”听到柳铭章的话,王钦若愣了愣,旋即问道。

    在众人注视下,柳铭章越众而出笑着走上讲坛,对晏殊点了点头后转头望向殿中众人说道:

    “诸位可知,高句丽全国上下有兵甲六十余万,且与百济国相互媾合。”

    “唐显庆五年,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烈出兵十万征讨百济,百济国既有十余万军,此役百济国破,代国王举国降唐。”

    “六年后唐联合新罗国南北夹击高句丽,英公世勣以七旬高龄挂帅,率军五十万出山海关,麾下猛将如云。”

    “在英公的左右两军先锋中,薛礼有万夫不当之勇,契苾何力亦是铁勒族不世出的名将,饶是如此,五十万大军依然费时两年方平高句丽。”

    “而在贞观十九年时,唐太宗发兵十万御驾亲征,麾下薛礼与契苾何力更是壮年,渊氏凭鸭绿江天险久攻不下,后来江夏王李道宗向唐太宗献计以奇兵突袭,唐太宗不敢冒险未曾采纳。”

    “再观汉淮阴侯以三万甲士于井陉之战亡赵国二十万,若非赵国主将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淮阴侯早已被擒。”

    “如此……在下实在不知,卫公何以觉得仅三万正兵能灭外夷六十余万,只怕孙、吴在世亦不敢放此狂言!”

    “由此观之,托名作伪之人实不知兵。”

    柳铭章字字铿锵,说得殿内一片鸦雀无声。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一声马嘶,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身负皮甲而至。

    这人看起来大概四五十岁的年纪,或许是久在军旅历尽风霜的缘故,脸上神情很是坚毅。

    殿直看见那人便迎上去道:“曹玮将军来得正好,近日有人献上《李卫公问对》,王相正在主持鉴伪。”

    曹玮没有急着翻开书卷,而是望向讲坛上的柳铭章,沉吟了许久才说道:

    “若官家命玮领军三万,行军至国内城时必定不足三万,更不敢妄言破国内城。只是,卫公能否破得,玮不敢轻下定论。”

    曹玮口中的“国内城”后来叫做平壤,是朝鲜的首都。

    柳铭章曾因三个超级大国在半岛上打的那场斗地主,进而对朝鲜半岛的地理情况做过一些研究。

    因为高维度的关系,和京津地区一样,朝鲜冬天的气温普遍在零下几度到十几度之间,北部接近辽东半岛的地方最冷可以到零下四十度。

    正是这寒冷的天气,加上地形呈现出两道狭长的走廊,大型军械输送缓慢。

    直接造成的结果是由南向北进攻容易,但由北向南进攻极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