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九十三章 岳飞不出我自当之

    岳家军之所以强,除了军纪严明以外,还得益于岳飞的身家。

    据说岳飞有一千二百亩旱田和八百亩水田的家产,加上他枢密副使的工资,年收入高达72000贯。

    但他没有因此骄奢淫逸,而是把这笔钱拿出来发给手下的士兵。

    不仅如此,他还在打胜仗以后将“真·狗皇帝”给予的赏赐拿出来充当军费,于是岳家军士兵的工资和抚恤都比其他地方军多出一倍。

    有了高工资,还有了一个精通兵法战阵的统帅,更重要的是——有了信仰。

    这样的军队才能所向披靡,能以步军方阵追着骑兵跑的,几千年来只此一家再无他号。

    其实到这里,先前所提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见众人依旧不解,柳铭章说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请曹将军试想,若朝廷以三十万禁军之军器粮饷供养三万将士,如此数年,让曹将军率领这三万人直面高句丽六十万大军,将军可敢一战?”

    曹玮听罢顿时睁大了眼睛,下意识点了点头。

    因为柳铭章所言就像是一堵巨浪,几乎在顷刻间摧毁了他心中那道壁垒。

    “柳参军此言是否有前后矛盾之嫌?”就在这时,王钦若却冒出来大煞风景道。

    “呵呵,看来王相实不知兵。”一旁的晏殊都看不下去了,开口奚落了一番便接着说道:

    “敢战未必就能全胜,全胜亦未必就能全歼,溃敌与灭国更是不能相提并论。贞观十九年是高句丽拥兵三十万,到唐高宗倾全国之力征缴时有六十万,若以三万击三十万,卫公断不会无视士卒生死而轻言正兵,真正自相矛盾的是著此伪书者。”

    王钦若依旧有些不甘心,东拉西扯地说了好些,依旧不肯放弃。

    而对于晏殊的话,柳铭章则有些惊讶。

    原来当时他考证的时唐高宗李治时期高句丽的兵力,但唐太宗亲征那一场却了解得很片面。

    只知道李世民发精兵十万御驾亲征,唐军一共兵分四路,除唐太宗亲率两万中军及江夏王李道宗率水师四千外,余下所部由英公李世勣及长平郡公张亮分别率领。

    那一场打了大半年,四路大军皆有斩获,再加上后来李世民和张亮合兵一处正面击溃十余万敌军那一场,共计杀敌四万,俘虏七万。

    战后经过再次点算,除去重伤不治的俘虏,杀敌五万余人,俘虏亦五万余人。

    另外还裹挟回七万高句丽国民,让他们提前二十多年获得了“高贵的大唐子民”身份。

    不过在战后,唐军也损失了近两万人,按照各朝国史讳败的风格,在记载自身伤亡时通常会使用的春秋笔法,在此处记作两千。

    比较可惜的是唐太宗因为连续转战而病倒,这下可让长孙无忌和李勣慌了手脚,加上天气寒冷以后唐军士气比较低落,最终决定见好就收,暂且退兵。

    谁料唐军刚刚撤走,高句丽国王便四下散步流言,大肆鼓吹高句丽战胜了唐军。

    这话说得有眉有眼,就连大唐的百姓都信了,以及西北某国又觉得自己行了。

    因为李世民这一病,大唐的西北边民即将遭受新一轮的劫难,接着某战神即将奔赴战场……

    由此可见,舜帝告诫大禹所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话一点都不假。

    见王钦若依旧不死心,柳铭章提出单以兵书鉴伪实在浪费国帑,倒不如借着这场论谈讨论一下真正的强军之道。

    王钦若看到有台阶下,连忙转头聊起了各朝各代的军事制度和练兵之法,殊不知此举正中柳铭章下怀,他为的就是能彻底扒开宋朝积弱的原由,希望借着这个话题让宋朝的军制得到改善。

    聊了好一阵后,一直旁观的燕肃渐渐流露出不耐,和王钦若道了一声辞别便离开了崇文阁,继续回大相国寺鼓捣他的发明。

    对此王钦若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毕竟燕肃的专业不在军事上,倒是柳铭章有些不好意思,还没和燕肃聊得尽兴就被这场鉴伪论坛给打扰了,只道了声择日再叙便任由燕肃离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柳铭章发现参与者们似乎对军伍之事颇感兴趣,很多人踊跃发言都说出个三五七道来。

    只不过在后勤保障和士气问题的细枝末节上不太讲究,对军费开支和军械制造更是一无所知。

    这其中比较上道的只有晏殊跟曹玮,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未有深究。

    晏殊虽然是文学方面的神童,在军事问题上始终不如曹玮。

    而对于曹玮来说,军人自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君王给他多少资源,他要做的就是将手中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倒不能怪他不懂得和君王讨价还价争取更多。

    从这点上来看,他不如岳飞多矣!

    可是,即便柳铭章知道岳飞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他依旧不能明言说出。

    因为他除了知道大宋的军队为什么会弱以外,还知道岳飞是怎么死的。

    有人说岳飞死于谈及太子之事,也有人说岳飞死于喊出了“迎回二圣”的口号,或者自掏腰包扩充岳家军,又或者是那莫须有的贪污受贿?

    不,岳飞确实死于意图谋反,至少在完颜构的心中是这样。

    就因为岳飞在战略上做了最错的一件事……

    他选择进攻开封府,试图收复汴京。

    在收复六郡之前,完颜构曾下谕令告知北伐的底线只是收复六郡,万万不能提及收复汴京。

    这是当时南宋朝廷的一个无比正确的政治考量,因为收复汴京代价太大,而且得不偿失。

    一旦把汴京收复回来,南宋将会面临一大政治抉择,朝廷内部会是否迁回旧都的问题上出现分歧,继而引发党争。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在岳飞收复汴京以后,金兀术手上那张名叫宋钦宗的牌就有价值了,如果他在退回河北时选择将宋钦宗送给岳飞,局面就会出现一个大写的尴尬。

    若是金兀术再阴险一点,直接扶持一个汴京傀儡政权立钦宗为主,封岳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岳王爷只怕跳进长江都洗不清了。

    从这点上来看,岳飞并不是死于他自掏腰包扩军,而是选择进攻一座他最不该攻的城池,汴京。

    因为拿下了汴京,岳飞就有了挟天子令诸侯的资本,这才是让完颜构真正害怕的东西。

    一场讨论下来,柳铭章从曹玮和晏殊那里了解到不少宋朝的军事制度,大大完善了他心中那份收复河山的规划。

    “看来,也是时候好好研究一下丁谓留下来那本图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