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曹玮浪得虚名

    根据陈琳的叙述,曹操盗墓获得了黄金万斤。

    两汉一斤只有248克,而且当时董卓滥发新币导致关中地区粮价暴涨到一斤黄金才能买一石谷(120汉斤)。

    因为谷物的出米率是70%,所以一斤黄金只能买41斤的粮食。

    人妻曹盗个梁孝王墓赚了41万斤米,也就只够他招降那三十万黄巾军吃一天……

    “学长你告诉我,他盗这个墓究竟有什么意义?”

    学长不服气,又拿出了太史公的《史记》说明当时梁孝王墓中有四十万黄金,对于这个说法柳铭章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班固在《汉书》里写过,但凡西汉赐金,只要没有明言“黄金”几何的,那赐的都是“铜钱”,将水分剔除以后,西汉的黄金储备实际上没有这么多。

    而曹操的真正崛起,是在公元190年私自追击董卓失败后,转入公元191年,他拿下了东郡,也就是梁孝王墓所在的位置。

    但是,东郡这个地方有一百多万的人口(剔除二十岁以下,六十岁以上,以及女性)。

    按照两汉一夫百亩折28.8市亩,平均亩产量一百多汉斤,再按低保三十税一每年上缴一石,那么这个东郡每年最少能给曹操产出5000-6000万斤米,相当于一百多座梁孝王墓。

    当时间来到二十世纪末,梁孝王墓被发现,考古人员在棺椁中发掘出完整的金缕玉衣……

    这,才是历史留给陈琳学长的一记学术暴击。

    “曹操会去盗墓?您可别逗我了好吗?”

    最终,这场争论也随着柳铭章的这两个问句中落下了帷幕。

    从那以后,他一战成名,成了当地历史圈子里的“鉴伪”小能手。

    想起那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柳铭章嘴角微弯,点了点头但很快又摇了摇头。

    看到他的奇怪举动,曹玮不解道:“参军这是何意?”

    柳铭章笑着说道:“晏大夫此言不虚,但铭章觉得,兵书最上乘者,应在将来,而非在过去。”

    王钦若倒觉得柳铭章这话着实有趣,便问道:“莫非柳参军还想自己写一本兵书?”

    说来也是奇怪,自从柳铭章在崇政殿讲筵时把王钦若得罪惨以后,再次跟王钦若见面时便尴尬得很,适才听王钦若唤了几声“柳参军”,柳铭章便觉得周身不自在,总感觉王钦若在说话时没怀着好意。

    但想到王钦若的话,柳铭章不免有些心动,若真要写一本兵书出来倒也不是不行。

    只不过,真要写的话,他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当文抄。

    对,说的就是那本《论持久战》,看不起谁啊这是,要写也要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兵书。

    柳铭章想了想后微微一笑,对王钦若道:“古之能将者,不外是深谙军情、军势、军争、军费四者,但名将只知军容齐整,将令严明,兵善于战,帅能驱使,则每战必胜,攻无不克,却不知如何使之齐整严明。”

    “噢?”听到柳铭章的话,曹玮也来了兴趣,遂开口问道:“兵卒每日操练战法,难道不正是为了军容齐整将令严明吗?古之名将又岂会不知?”

    能问出这样的话,柳铭章更加认定曹玮浪得虚名,连最基本的都不知道,于是笑着说道:

    “那曹将军可知,如何能让士兵在必败之战中死战不退,即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徒手杀敌吗?”

    柳铭章话音刚落,满场都沉默了。

    的确,这是每个将军都梦寐以求的,如果手下每个士兵都悍不畏死,这世上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只可惜,将军和士兵也是人,脱下盔甲以后就是普通老百姓,同样是普通老百姓,又如何要求一个普通老百姓为了另一个普通老百姓去死呢?

    早在先秦之时,秦国的君主最早实行军功制度,只要杀死敌国甲士,就能获得封赏爵位,有了爵位就可以免除徭役。

    国家爵位分成二十级,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关内侯、列侯。”

    汉朝沿袭了这套军功制度,于是军人每战必定求胜,而且还求能斩获敌军将士的“首级”获赏军功。

    这份求胜之心成为了军队士气长盛不衰的关键,也是军士们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这一切,到了宋朝以后就变了。

    除了地方长官还能领到和宰相差不多高的工资以外,其余兵将的工资少得可怜,就连添支差不的差距都肉眼可见。

    在宋朝若是当上文官,哪怕只是一个九品小吏,添支差补跟职钱能是俸禄的两倍还多。

    就拿开封府来说,知府的职钱是每月一百贯铁钱。

    若像包拯那样身兼枢密副使,则可以再加两百贯的俸禄。

    这样一来,他可以拿到将近一千贯月薪。

    但宋朝武将大多十分清贫,原因无他,只因武职的添支差补只有俸禄的三分之一。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每月只有三十五贯铁钱的俸禄,其余诸卫大将军只有二十五贯铁钱,到了三班奉职则更加难看,每月只有四贯铁钱的俸禄。

    当然这还不是最低的,三位数铁钱的月薪恐怕也只就武职才有了。

    一个国家的军职俸禄低不说,还没有立功授奖的机会,就算战死沙场,能拿到的抚恤金也少得可怜。

    家属只能拿到三个月的口粮,按人头算,每人每日一斤米,若是家中有父母妻儿五口,只能拿到抚恤粮五石,此外还有那份低得可怜的工资。

    造成军队的构成几乎都是社会中的下等人,又或者是文官兼任的武职,偏偏文官自小没有经历风霜雨雪,体质比不上自幼习武的人。

    在这样的军事制度下,如何不叫人绝望?

    可惜这个道理曹玮并不懂,他也不可能懂。

    都知道他是开国名将之后,家中自有勋爵衣食无忧,又怎么能明白底层军士为什么不肯用命呢?

    看到曹玮低头沉思,柳铭章不为已甚,他太明白宋朝军队积弱原因了,根本在于军费太低,国家不肯拿钱出来养兵。

    这么多年下来看到这个问题的将军只有一人,而他的名字,叫做:“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