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一百一十八章 风起

    人都到齐以后,车队出发一路向西,朝东京城的西门驶去。

    柳铭章在主车上极不适应,因为一旁坐的一老一少两个内侍太监都在闭目假寐,一言不发。

    要是放在以前,在车上赶长途,他可以玩手机,可以听音乐,还可以和同游者吹牛聊天侃大山,但是现在,他只能静坐发呆,美其名曰:“冥想”。

    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在他听着那车轱辘声快听烦的时候,王守规突然睁开眼睛说:“地方到了。”

    但柳铭章没有被忽悠,很显然此刻车队还在城中,正不解时,马车缓缓停了下来,这时老太监得了王守规的眼色,起身掀开车帘走了出去。

    透过掀开的车帘,柳铭章惊讶地发现车队来到了一处城门,而张茂则此刻正站在城门处等候。

    柳铭章远远瞧见,一直奇怪为什么不是张茂则来送,非要换成王守规,这下总算有了答案,明显是张茂则有了新的任务。

    就在老太监准备上前对接时,车队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什么样的队伍能在城中这样走马?

    除了皇城司和环卫官以外,大概只剩下内侍省的人了。

    隆隆马蹄声过后,队伍裹挟着尘土一下子将柳铭章所在的车队围了起来。

    眼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柳铭章快速望向面前的孩子,希望他能给个解答,但却看到此刻王守规的脸上泛起了一抹冷笑。

    待杂乱的声响停歇下来,只听到车窗外一人勒住马匹,从马上跃下的脚步声。

    不多时,那人朗声道:“本官奉太后谕,查验车队中是否携带了违禁品。”

    柳铭章悄悄掀开窗帘,只看到一人身穿与老太监相近的服侍,正趾高气昂地指挥手下的卫士拦住车队,就等着长官一声令下好开箱查验。

    “原来是崇徽殿的罗大人……”

    这时,张茂则走上前去不卑不亢向其行礼道:

    “只不过小人先前并未接到有司说要复查的谕令。”

    对于张茂则的拦阻,这位罗大人似乎根本被把他放在眼里,大手一挥便喝道:

    “太后正是担心这趟车程中,有人把一些不该带的东西带去往永定陵。来人!给我一车一车的开箱查验!”

    看着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罗大人这么拽,柳铭章心道不妙。

    因为一旦这些不知轻重的卫士翻箱倒柜,很可能磕画了他好不容易打磨好的铜镜。

    想到这里,他一颗心悬不禁了起来。

    正在这时,一直端坐在车内王守规动了动,他略整了身上的衣衫,端起柳铭章手边那盒金器走到门外对来人道:

    “罗崇勋,本官奉杨太妃之命将这十二卷佛经送往永定陵,你如此行事,若是不慎冲撞了太妃娘娘的佛礼,你吃罪得起吗?”

    罗崇勋看了车上的王守规一眼,显得有些惊讶,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道:

    “既然同是为两宫办事,那守规大人也不要为难本官。去!除了守规大人手上这盒佛经外,其余的全部开箱查验!”

    听到这里,柳铭章这才明白,原来赵祯一早料到太后会来这一手。

    又或者太后本无心查验,而是这罗崇勋一心邀功请赏,自请前来查察这趟行程中有没有人试图与永定陵“那位”私相授受,这才闹了今天这一出。

    只不过,他记得先前装车的时候已经把十卷《首楞严经》、一卷《金刚般若波多蜜经》、以及一卷《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装入了后面的车厢,王守规此刻手上拿的分明是一盒金器。

    若是被罗崇勋从后车厢翻出这十二卷佛经,王守规岂不是要被打脸?

    只是这种担心没有维持多久,王守规便转身回到了主车中,还从宽大的袖口中拿出了厚布包裹着的方形册子,盖在了装金器的盒子上,将其放在一边后重新闭目养神了起来。

    柳铭章见状不由得叹息道:“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官家是天子,天子从来不需要臣下的怜悯,望柳大人谨言慎行。”王守规听罢骤然睁开双眼,漠然道。

    言语间,王守规带着的那份气场刺得柳铭章脊背发凉,他根本无法相信这样的话会出自一个不足十岁的海童之口,久久说不出话来。

    怕的就是空气突然安静,随着王守规话音飘散,车内气氛变得十分诡异,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时间,整个空间都为之静止。

    直到车窗外再次响起阵阵马蹄声,看样子罗崇勋没搜出什么违禁品来,等到马蹄声远去以后,老太监又再次回到主车上。

    这时车队再次启程,继续朝西门驶出。

    说来今天这辆车的主车就比那天接送他去玉清昭应宫那辆舒服多了,不仅车轮上裹着厚厚的蒲苇,车内的座椅也是软绵绵的,坐着十分舒服。

    农历四月底的天气已经十分和暖,待车队驶出西城门后,坐在车内感受窗外吹入的春风,也别有一番滋味。

    唯一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是这车的时速实在太慢了,大概只有每小时十公里不到,而且走走停停,每次到达一处驿站,总要休息一个小时才接着上路。

    按照这个蛋疼的进度,一天能走五六十公里就不错了,那么算下来,去往永定陵这一路,需要走上整整三天。

    原本柳铭章是可以不用亲自押送的,毕竟是大型“认妈”现场总要把功夫做足。

    按赵祯原本的规划,他可以在未来半年内先送三次礼物取悦这位便宜老妈,先在她心里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最后才压轴登场,痛哭流涕着拜倒在娘亲的膝下。

    只是欧阳修提醒他不要错失良机,这次才亲自押车,先去一趟永定陵查看李氏身边的具体是什么情况。

    至于赵元俨的建议,柳铭章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有答应下来,只说事情可以先做,等遇到了问题实在无法解决再去说无法解决的话。

    看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赵元俨也无可奈何。

    其实柳铭章自己也有更深层的顾虑,因为他知道后来王曾攻讦吕夷简的借口,正是“暗中结交八大王”。

    好在吕夷简清者自清,罪名没有坐实。

    要是换成柳铭章,真要是答应了赵元俨,将来身居高位以后,今日之事真就成了一张催命符,随时可能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小心驶得万年船”、以及“瓜田李下人言可畏”……

    若是以为光靠满腹经纶、张口成诗、落笔成文,就能在官场上纵横捭阖,长居高官宰相高位屹立不倒……

    他倒也没那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