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无限
繁体版

第九十章 黑云压城金鼓鸣(5)

    “孟高不幸身死,我亦痛断肝肠,”曹操看着就像死了老子娘的张超,双目流泪,捶胸顿足,“且耐心等待几日,大军整顿齐备,就挥师北上,斩了笮融的狗头,为孟高报仇雪恨。”

    “多谢孟德,”张超点了点头,“待我回转九江,陈兵边境,静待号令。”

    曹操送走了张超,回到官厅坐下,不由得一声长叹,原本在江北的广陵,是自己稳定扬州后北上的一块跳板,没想到张超如此无能,竟然被一个神棍给灭了,这样一来,打乱了预想的布局,不得不重新谋划。

    “明公,何须如此大费周章,”荀攸说道:“吕奉先业已得了下邳,陶谦遭擒,正是欲壑难平之时,明公只要一封书信,吕奉先必然取广陵,笮融自然难逃一死。”

    曹操摇了摇头,“孟高血仇,岂能假他人之手?若真如此,孟卓必然离心。”

    袁术在汝阳老家舔伤口,筹集粮草,整顿兵马,只是仓促离开了南阳,携带的辎重有限,银钱上就有了很大的缺口。武装一支大军需要花费的银钱可不是小时数目,汝南袁氏再富有,也无法满足袁术扩军十万的巨大缺口。

    袁术的目光在豫州境内来回逡巡,最后落在了陈国。

    陈国国王刘宠与国相骆俊两人配合的相当完美,一个管军,一个治政,黄巾之乱的时候,陈国基本未被波及,内环境稳定,得以养活了一支大军,人数在十万左右,战力彪悍,远近闻名。

    如果把刘宠的十万大军搞到手中?袁术眯缝起一对三角眼,苦思良策。

    “报!徐州陶州牧手下张闿求见。”

    正在沉思的袁术被手下人警醒,不耐烦的说道:“张闿在陶谦手下任何职?”

    “小人曾经询问于他,自言为都尉。”

    “陶恭祖欺人太甚,”袁术心中恼怒,竟然派一个小小的都尉来见自己,这不是门缝里看人吗?不对,不对,以陶谦的稳重怎么会做出这样有违礼仪的事来,袁术转念一想,‘莫非徐州出了什么事情?’于是对手下说道:“让他来见。”

    张闿一进门就扑腾跪下,呜咽大哭起来,袁术心中一沉,徐州,果然出事了。

    “好了好了,”袁术不耐烦的对张闿说道:“陶恭祖怎么样了?怎会遣一个小小的都尉来见我?”

    “明公,徐州完了,陶州牧业已死在吕布之手。”张闿抹了一把脸,“请明公出兵为陶州牧报仇啊!”

    “张闿,我来问你,”袁术看到张闿一副精悍无比的样子,顿时来了兴趣,“你是如何到的汝阳?”

    “小人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张闿不敢抬头看袁术,自顾自的说道:“手下五百精兵,皆是小人亲自教导,个个勇武不凡,因此得以冲破吕布手下大军围堵,进入豫州,只是小人无能,未能护得州牧安全。”

    “吕布麾下进城之时,你在何处?”

    “小人奉命把守州牧府,只因并州骑兵来势极快,”张闿刚才将牛皮吹起来了,这时却要自个给自个划破,这话也就变得吞吞吐吐了,“小人率手下死命抵挡,只是...只是....,兵力相差悬殊,只好冒死突围。”

    原来是这样子,袁术略一思索,就弄明白了其中的细节。冒死突围,身上的甲胄还这么齐整?肯定是这小人不战而逃,让陶谦白白丢了性命。不过嘛,盟友就是用来出卖的,死了一个再换一个就是了,三姓家奴再勇武,能抵挡住银弹的攻击?

    “张闿,”袁术脑瓜子中灵光一闪,顿时有了主意,“你忠勇可嘉,千里来投,本侯欢喜之至,可擢升为校尉,领兵三千。只是未见功劳,反得高位,恐我麾下未服。”

    张闿也是个精明人,立马明白了袁术的用意,这是要老子纳投名状来者,当下说道:“明公但有所遣,必赴汤蹈火,万死不休。”

    ‘死一次就在足够了。’袁术内心腹诽,嘴上说道:“陈国刘宠依仗王室宗亲,横行不法,残害百姓,不服调遣。你若能提了国王刘宠、国相骆俊的人头来见,莫说一个校尉,就是做一个将军也足够了。”

    ‘我靠,’张闿大惊失色,‘这袁术贼子竟然让我去刺杀堂堂大汉王爷,我这不是活腻歪了吗?’只是,张闿脸色变幻,‘不服从袁公路的安排,说不得他脸色一变,小命立时不保。还是暂且答应了他,到时走一步算一步吧。’想到这儿,张闿挺直了脊梁,大声说道:“闿即可带领手下,前往陈国,必不负明公之命。”

    “张都尉何须那么慌张?”袁术见张闿答应下来,心中大喜,“且在汝阳休息几日,将养身体。过后,由袁嗣为尔等详细筹划,方好行事。”

    袁嗣,袁术的族人,骆俊死后,被袁术委任为陈国相。

    眼看着腊月将尽,新的一年来临,袁绍却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官厅内不住踱步。原因无他,自从公孙瓒答应合纵后,袁绍便接连向曹操、袁术、刘表等人送出了密信,约定日期,到期举兵。只是等了一月有余,毫无音讯,怎能不让袁绍头疼?

    “袁本初还端着盟主的架子,”刘表嘴角挂起丝丝冷笑,“却不知时移世易,置我这汉室宗亲于何地?”

    刘表的潜台词表述的非常明确,时代变了,当初讨伐董卓是我实力不济,如今我兵精将勇,这盟主的位置怎可能还是让你袁绍来坐?

    伊籍作为刘表的老乡,很早就投靠了刘表,心中一直认刘表为主,闻言也是替他打抱不平,“谅那袁本初不过是汉室臣子,怎能位在明公之前?待我修书一封,质问于他。”

    蒯越作为谋主,虽然是一颗大大的墙头草,这时候却不得不为刘表考虑全盘,“明公,袁本初家世显赫自不必说,近年来其纵横捭阖,占据冀州,平灭黑山,屡次与幽州争锋,一向胜多败少,可谓是知兵者也。如今合纵将成,岂能因一点私意而乱大局?请明公三思。”

    伊籍当然也懂得照顾大局,闻言说道:“何不致书袁本初,举明公为副盟主,可乎?”

    蒯越点了点头说道:“明公汉室之后,身份尊崇,可为副盟主。”

    做个副盟主也不错,刘表心气顺了些,点头表示从谏如流。